第一百零九章 书生正气
推荐阅读:[清穿同人] 清宫重生宠妃路、绑定了淫荡学院系统【NPH】(简)、临时夫妻(nph)、蹂纸浆(1v1校园h)、魇运、[快穿]每个世界遇到的都是变态、复爱(骨科,1v2)、和猫奴谈恋爱会被骗、流光(姐弟骨科)、挣脱 (gl futa)、
和自己预料的没有错,符离大败后第一次见张浚,这位老人先前还是龙骧虎步宛若精壮之年,短短几天时间,衰老得李凤梧都有些不忍。
仅是几天时间,张浚脸上的皱纹褶子便密了许多,更是花白了头发。
隆兴北伐失败对赵昚的打击极大,对张浚的打击何尝不大。
看着自己曾经看重,如今最看重甚至超过了张家本族晚生的李家小官人,张浚百感交集,叹道:“悔不听你当初之言啊,不曾想我大宋北伐,竟然真的兵止于符离。”
李凤梧宽生安慰道:“叔公也不必揪心,虽然宿州大败,但金国刚经内乱,也无力南下,又加上叔公都督两淮军务,倒不至于有丢失疆土的危厄。”
张浚默然不语。
李凤梧掀开一坛陈年美酒,给虞侯张拭使了个眼色,张拭立即去吩咐厨娘迅速端上了花生米等下酒菜,为张浚倒上满满一碗。
一老一少,相对无言,唯有一干。
今时的酒并不是后世那种纯酿,多是米酒之类的,酒精度极低,否则哪有武松十八碗不醉的道理,这世上还找不出几个人,能喝十八碗二锅头而不醉。
两碗美酒下肚,腹中升起炙热感,张浚看了一眼李凤梧,“你消息倒是灵通。”
这个时候李凤梧来拜访自己,只能是为了耶律弥勒的事情。
这侄孙倒是个情种。
李凤梧叹了口气,“叔公应是知晓的,若不相救,只怕她难逃厄运,运气好还可能成为临安皇亲贵族的暖床女伎,运气差一点,那就是问斩,最大的可能,怕是会被作为和谈的筹码送回上京。”
能站在历史政治舞台上的,没一个傻子。
耶律弥勒对外终究是以海陵王的柔妃而出名,她无论是被赏赐给武将官员还是皇亲贵族,对金国都是种侮辱。
况且李凤梧从耶律弥勒那里知晓,完颜雍对她亦有想法,只要她现身大宋的消息传到金国,隆兴和谈中,送返耶律弥勒必然会成为一项附加条件。
无论哪一种,对已经和自己滚了床单的耶律弥勒来说,都是噩耗。
当然,毕竟是面对李家最有权势的亲戚长辈,李凤梧不会傻得只知男女私情,那样也会让张浚瞧不起自己,因此顿得一顿继续说道:“然而耶律弥勒只是侄孙的一个私情,真正让侄孙打算奔走营救的是辛青兕,辛弃疾有过人才华,又得一身出众武艺,我大宋要挥师汴梁,未来这位辛青兕或可成为一员猛将,且已有万人营中擒叛将张安国的传世佳话,此等大才,侄孙实在于心不忍看他毁在赵惇手上。”
看张浚颇有赞同之意,李凤梧继续说道:“且他本是归正人,若我大宋如此待他,岂不让那些有心归正的人才寒心,那李显忠不也是归正人么,符离之败错不在他一人,官家却只降他的职,而另一名罪魁祸首邵宏渊只是降为武义大夫,如此对比,倒是越发叫人寒心。”
张浚很有些愕然,越发看好李家这位小官人了,“你小子倒是想的宽,连官家的心都cao了,你现在无功名在身,还是尽好本分。”
李凤梧甩袖禀然道:“叔公此言差矣,我李凤梧为大宋子民,当为大宋分忧,文正公的话时刻萦绕在侄孙耳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等读书人皆有死当谥文正的理想抱负,家事国事天下事,李凤梧都应慨当以慷,此为我书生正气!”
好一句书生正气。
读书不只是为功名,天下事皆是我等读书人的事,读得一身墨华,则自有肩天下责的觉悟。
才华铸盛世,青史照青名。
是我读书人的妖娆,是我男儿的妩媚。
这便是书生正气。
这一番正义凛然,说得张浚泪眼婆娑,张浚是经历过靖康之变的读书人,那时候的自己刚到而立之年,亦有此等抱负,后奸相秦桧当道,致使自己蹉跎大半生。
如今又在约素儿子身上看见了当年自己。
我等读书人的大义传承有人,这大宋依然充满希望。
张浚忽然爽朗大笑,“好一句书生正气,你这孩子的口才,不去临安当个谏官真是浪费了。”
李凤梧坦然接受张浚的赞誉,却也不是很赞同,“谏官之责,督监天家,实非侄孙之愿,侄孙愿如叔公一般,相冠朝堂而树青史之名。”
在长辈面前,尤其是张浚这种长辈,说话永远都要高大上。
张浚无比欣慰,喝下一碗美酒,“武将剑舞边关守得万民安宁,士子笔耕朝堂理得山河琐事,快哉我辈读书人,虽一世蹉跎,又遭此挫折,我张浚这一生却也精彩!”
哟,叔公这是要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人老了,都喜欢说年轻时候那些风|骚得意故事,张浚虽然拜相过枢密使,但终究只是个老人,又在自己最看重的晚生面前,话匣子一打开便有些收不住。
也不知说了多久,张浚意犹未尽,若不是张拭咳嗽提醒,怕会将年轻时候作诗勾搭良家闺女的风|流趣事也会一一说出来。
看了看天色,张浚并没有回到辛弃疾和耶律弥勒的事情上来,而是第一次用商讨的态度问李凤梧:“符离大败之后,某去了枢密使之职,如今只都督两淮军务,怕是官家生了主和之心,对此你有何看法?”
李凤梧很是不适应张浚这种态度,不刚愎自用的张浚让人有些难以捉摸啊,不过这时候不能退缩,坦言道:“符离大败,损兵折将,丢失物资甚巨,耗费大宋国力而无所获,民间多生怨言,当今国内国外的局势,都不允许官家再北伐,和谈是必然的事情。”
张浚闻言略有心酸,举国北伐,结果我大宋辛苦积攒下的国力,大半都在自己手上耗尽了,愧对官家期待啊……
李凤梧继续说道:“所以接下来应该不会再起兵事,不过谈判不可能一帆风顺,官家毕竟有意恢复的千古明君,就算符离大败受到挫折,但他内心深处依然是想继续北伐的,因此我若料想不差,和谈中金国那边的条件一旦超过官家的底线,便会又备战两淮,而以金国一贯的尿性,和谈肯定不会善与大宋,我估计最迟到年底,叔公便会再度拜相枢密使。”
再度拜相枢密使!
张浚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竟然从李凤梧口中说出来,不仅震得张浚口瞪目呆,就连一旁的虞侯张拭也惊得不要不要的。
这李家小官人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仅是几天时间,张浚脸上的皱纹褶子便密了许多,更是花白了头发。
隆兴北伐失败对赵昚的打击极大,对张浚的打击何尝不大。
看着自己曾经看重,如今最看重甚至超过了张家本族晚生的李家小官人,张浚百感交集,叹道:“悔不听你当初之言啊,不曾想我大宋北伐,竟然真的兵止于符离。”
李凤梧宽生安慰道:“叔公也不必揪心,虽然宿州大败,但金国刚经内乱,也无力南下,又加上叔公都督两淮军务,倒不至于有丢失疆土的危厄。”
张浚默然不语。
李凤梧掀开一坛陈年美酒,给虞侯张拭使了个眼色,张拭立即去吩咐厨娘迅速端上了花生米等下酒菜,为张浚倒上满满一碗。
一老一少,相对无言,唯有一干。
今时的酒并不是后世那种纯酿,多是米酒之类的,酒精度极低,否则哪有武松十八碗不醉的道理,这世上还找不出几个人,能喝十八碗二锅头而不醉。
两碗美酒下肚,腹中升起炙热感,张浚看了一眼李凤梧,“你消息倒是灵通。”
这个时候李凤梧来拜访自己,只能是为了耶律弥勒的事情。
这侄孙倒是个情种。
李凤梧叹了口气,“叔公应是知晓的,若不相救,只怕她难逃厄运,运气好还可能成为临安皇亲贵族的暖床女伎,运气差一点,那就是问斩,最大的可能,怕是会被作为和谈的筹码送回上京。”
能站在历史政治舞台上的,没一个傻子。
耶律弥勒对外终究是以海陵王的柔妃而出名,她无论是被赏赐给武将官员还是皇亲贵族,对金国都是种侮辱。
况且李凤梧从耶律弥勒那里知晓,完颜雍对她亦有想法,只要她现身大宋的消息传到金国,隆兴和谈中,送返耶律弥勒必然会成为一项附加条件。
无论哪一种,对已经和自己滚了床单的耶律弥勒来说,都是噩耗。
当然,毕竟是面对李家最有权势的亲戚长辈,李凤梧不会傻得只知男女私情,那样也会让张浚瞧不起自己,因此顿得一顿继续说道:“然而耶律弥勒只是侄孙的一个私情,真正让侄孙打算奔走营救的是辛青兕,辛弃疾有过人才华,又得一身出众武艺,我大宋要挥师汴梁,未来这位辛青兕或可成为一员猛将,且已有万人营中擒叛将张安国的传世佳话,此等大才,侄孙实在于心不忍看他毁在赵惇手上。”
看张浚颇有赞同之意,李凤梧继续说道:“且他本是归正人,若我大宋如此待他,岂不让那些有心归正的人才寒心,那李显忠不也是归正人么,符离之败错不在他一人,官家却只降他的职,而另一名罪魁祸首邵宏渊只是降为武义大夫,如此对比,倒是越发叫人寒心。”
张浚很有些愕然,越发看好李家这位小官人了,“你小子倒是想的宽,连官家的心都cao了,你现在无功名在身,还是尽好本分。”
李凤梧甩袖禀然道:“叔公此言差矣,我李凤梧为大宋子民,当为大宋分忧,文正公的话时刻萦绕在侄孙耳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等读书人皆有死当谥文正的理想抱负,家事国事天下事,李凤梧都应慨当以慷,此为我书生正气!”
好一句书生正气。
读书不只是为功名,天下事皆是我等读书人的事,读得一身墨华,则自有肩天下责的觉悟。
才华铸盛世,青史照青名。
是我读书人的妖娆,是我男儿的妩媚。
这便是书生正气。
这一番正义凛然,说得张浚泪眼婆娑,张浚是经历过靖康之变的读书人,那时候的自己刚到而立之年,亦有此等抱负,后奸相秦桧当道,致使自己蹉跎大半生。
如今又在约素儿子身上看见了当年自己。
我等读书人的大义传承有人,这大宋依然充满希望。
张浚忽然爽朗大笑,“好一句书生正气,你这孩子的口才,不去临安当个谏官真是浪费了。”
李凤梧坦然接受张浚的赞誉,却也不是很赞同,“谏官之责,督监天家,实非侄孙之愿,侄孙愿如叔公一般,相冠朝堂而树青史之名。”
在长辈面前,尤其是张浚这种长辈,说话永远都要高大上。
张浚无比欣慰,喝下一碗美酒,“武将剑舞边关守得万民安宁,士子笔耕朝堂理得山河琐事,快哉我辈读书人,虽一世蹉跎,又遭此挫折,我张浚这一生却也精彩!”
哟,叔公这是要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人老了,都喜欢说年轻时候那些风|骚得意故事,张浚虽然拜相过枢密使,但终究只是个老人,又在自己最看重的晚生面前,话匣子一打开便有些收不住。
也不知说了多久,张浚意犹未尽,若不是张拭咳嗽提醒,怕会将年轻时候作诗勾搭良家闺女的风|流趣事也会一一说出来。
看了看天色,张浚并没有回到辛弃疾和耶律弥勒的事情上来,而是第一次用商讨的态度问李凤梧:“符离大败之后,某去了枢密使之职,如今只都督两淮军务,怕是官家生了主和之心,对此你有何看法?”
李凤梧很是不适应张浚这种态度,不刚愎自用的张浚让人有些难以捉摸啊,不过这时候不能退缩,坦言道:“符离大败,损兵折将,丢失物资甚巨,耗费大宋国力而无所获,民间多生怨言,当今国内国外的局势,都不允许官家再北伐,和谈是必然的事情。”
张浚闻言略有心酸,举国北伐,结果我大宋辛苦积攒下的国力,大半都在自己手上耗尽了,愧对官家期待啊……
李凤梧继续说道:“所以接下来应该不会再起兵事,不过谈判不可能一帆风顺,官家毕竟有意恢复的千古明君,就算符离大败受到挫折,但他内心深处依然是想继续北伐的,因此我若料想不差,和谈中金国那边的条件一旦超过官家的底线,便会又备战两淮,而以金国一贯的尿性,和谈肯定不会善与大宋,我估计最迟到年底,叔公便会再度拜相枢密使。”
再度拜相枢密使!
张浚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竟然从李凤梧口中说出来,不仅震得张浚口瞪目呆,就连一旁的虞侯张拭也惊得不要不要的。
这李家小官人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72672/2005246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