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
推荐阅读:笼中月、下山后,我在民政局门口闪婚京圈首富、予卿欢、睡了舍友的叔叔、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警惕,人工智能会 (np)、捡到破碎的耽美文男主(校园1v1,弯掰直?)、漂亮小魅魔的被调教日常(囚禁 1v2)、[柯南同人] 柯学不易,红桃叹气、《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
乾隆皇帝一见到这件玉山子,目光再也无法离开,他将玉山子拿到手中摩梭不已,几乎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心情畅悦之下,再看王亶望进贡的其他珍宝,也件件都是奇品:玲珑剔透的玉瓶,古朴庄重的奇石,等等。他口中不说什么,内心深处却直夸王亶望会办事,不愧有“能臣”之名,但心中也有所遗憾:这些东西,他不能全部留下。
—文、—原来清朝有制度规定,凡各地方官员上贡物品,须得进九回三。比如说,地方官进贡了三件物品,皇帝须退回一件,依此类推。这是成例,表示皇帝不贪图财物的意思。乾隆贵为天子,却也不好公然破坏制度,反复权衡下,只得留了几件最中意的物品,再将剩下的按成例割爱发还给王亶望。
—人、—东西是退回去了,但乾隆皇帝却一直还惦记着,希望将来能有一天将那些奇珍异宝尽数纳为己有。当然,他可以等待王亶望再次进贡。但一般而言,东西一旦发还,地方官员都会认为不中皇帝的意,决计再不会上贡。也就是说,乾隆皇帝念念不忘的那些东西,应该是不可能再见到了。当然也并非绝不可能,还有一个方法可以名正言顺地得到那些奇珍异宝,那就是抄家。退回去的东西,自然是落入了王亶望的腰包,一旦王亶望犯事,乾隆皇帝便可将其家产包括那些金银珍宝全部抄没入公。当时所谓的“公”是指管理皇帝家务的内务府,其实就是皇帝自己的小金库。
—书、—乾隆皇帝的父亲雍正对待政敌手段毒辣,曾有“抄家皇帝”的外号,而乾隆之手段,也不亚于其父。传说之前乾隆皇帝一心查究云贵总督李侍尧,甚至专门派心腹和珅前往云南调查,就是因为得知李侍尧有一笔巨额财富。李侍尧曾任广州将军、两广总督。广州是当时重要的贸易口岸,外快极多,在广州为官也一直被视为肥缺。而李侍尧在广东为官长达十四年,本人又是个喜欢捞钱的大贪官,聚敛的钱财可想而知。乾隆皇帝晚年重奢靡、好铺张,即使是贵为天子,也常常因为太浪费而感到钱不够用,他重用和珅,就是因为和珅善于理财捞钱。在缺银子的情况下,籍没一两个大贪官的家产,无疑是最快的获取外快的途径。李侍尧诚然贪污纳贿,并不是什么好官,但他就是因为钱包太鼓,引起了乾隆的注意,所以才获罪下狱,落得个身无分文的下场。而乾隆皇帝得了钱财后,也就心满意足了。他没有杀李侍尧,而且很快将李侍尧起用为陕甘总督,并负责调查甘肃捐监冒赈案的事实确实有力地支持了这种说法。
—屋、—正因为乾隆皇帝素来对贪官家产十分在意,因而当甘肃捐监冒赈案中王亶望等人伏法后,便迫不及待地派出多方人马查抄王亶望家产:由山西巡抚雅德负责追缴王亶望家乡山西临汾全部资产,由大学士英廉负责查封王亶望在京师投资生息的所有店铺,由闽浙总督陈辉祖负责追缴王亶望杭州寓所财产,由两江总督萨载负责清查王亶望在苏州的财产,由两淮盐政图明阿则负责追查王亶望在扬州等处投资营息的财产。
当时王亶望家资饶裕,远近闻名。除了在任上大行贪污纳贿之事外,王亶望本人是山西人,自古晋商以擅长经商闻名,王亶望也不例外,极擅长营运,因而除了地产、店铺、房屋、金银、珠宝等直接财产外,还有不少隐匿产业。有皇帝的钦命,各个受命查抄的大员自然不敢怠慢,倾尽全力穷追猛打,势必一分一毫都不能落下。
别处略过不提,这里只说闽浙总督陈辉祖负责查抄的王亶望杭州寓所财产,也就是乾隆皇帝最为关注的一块。早在乾隆皇帝下谕命陈辉祖讯问王亶望甘肃捐监一事时,陈辉祖已经有“先见之明”地封查了王亶望的寓所,查获了金银等大量资财。这次再奉廷寄后,陈辉祖立即又派出大量精干属员到杭嘉湖三府(当时天下最为繁富的地区)追查王亶望的隐匿财产。
王亶望有一美妾吴卿怜,为姑苏著名美女,豆蔻年华,明慧婉丽,色艺冠时。王亶望得到她后,非常宠爱,曾经在密室题了一副对联:“色即是空空即色;卿须怜我我怜卿。”(吴恭亨《对联话》)王亶望以墨败,人谓这副对联就是谶语。吴卿怜这样既美貌又有才的大美女当然不会白白浪费,又被陈辉祖献给了当朝风头最劲的重臣和珅。后来和珅败死时,吴卿怜才二十九岁,归老于吴中后,回忆往事,自怜身世,还写了不少诗,“回首可怜歌舞地,两番俱是个中人”,备言王亶望、和珅盛衰本末。
其他各处都查得相当快,唯独陈辉祖一查就是半年时间。这期间,军机处多次来咨催办,陈辉祖却总是找出借口拖延。一直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二十日,他才将查抄的王亶望资产装箱,解往北京内务府及崇文门,所有物品一共装五百六十箱。此时,距离他最初查抄王亶望寓所已经有半年时间。
陈辉祖呈交军机处的财产清单大致如下:冬夏朝衣十三件,冬夏各色蟒袍四十五件,冬夏各色蟒袍料二十一件,男女皮衣一百九十七件,袍褂统共一百六十件,大小皮张六千三百六十六块,男女棉夹单纱衣四百五十三件,绸缎纱绫洋呢衣料八千九百一十件,帽纬三百二十匣,各色毡毯三十八条,漆器四百二十件,螺甸器皿一百五十五件,铜锡器皿四百三十四件,湖镜玻璃镜三百一十件,扇子五十七匣,挂屏插屏一百零三件,香料物件一百零二匣,灯共一百零八盏,笔墨朱锭一百七十二匣,纸六十七件,字画册券共一百九十九件,燕窝五十五匣。
乾隆四十七年(1782)初,王亶望的查抄家产解到京城。乾隆皇帝听说后,立即迫不及待地亲自前去查看验收。老皇帝记忆中仍然念念不忘昔日王亶望进贡的那些奇珍异品。然而,满怀期待的乾隆失望了,原来之前许多他不得不依成例退回给王亶望的珍品都不在其中。精明的皇帝立即想到有人动了手脚,用了偷梁换柱的老计。竟然有胆大妄为之人对皇帝的心爱之物打起了主意,皇帝如何不恼怒。天子震怒,非同小可,另一场查揪贪官的大风暴即将来临。
二月,浙江布政使国栋调任安徽布政使,到京城见驾。国栋正是当初经手查抄王亶望赀财之人,乾隆皇帝询问为何王亶望查抄家产中所呈览物件大多不堪入目,国栋神色慌张,搪塞了过去。乾隆皇帝深为不满,但他此时正为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镶白旗人,四川总督文绶之子)与布政使于易简(于敏中弟)亏空案而苦恼,他的心腹和珅也因与国泰关系密切大行袒护之事,乾隆忙着与钱沣斗智斗力,所以王亶望家产案暂时放在了一边。
当年夏季,乾隆皇帝在热河避暑,李封(由浙江按察使升湖南布政使。纪晓岚同科进士,死后纪晓岚赠墓志铭云“贫则贫矣,而秋水无尘”)、陈淮(由浙江盐道升安徽按察使)、王杲(升任浙江按察使)三人由于升任到热河陛见谢恩。三人均参与了查抄王亶望家产,乾隆皇帝再次问起查抄中有无情弊,三人均回答没有。然而三人言词闪烁,多不自安,更加令乾隆皇帝怀疑。此时,国泰、于易简亏空案刚告结束,乾隆皇帝终于可以完全腾出手来追查王亶望家产案。
[钱沣,字东注,一字约甫,号南园。云南昆明人。幼时家境贫寒,偶然得到些残篇断简,便熟读深思,曾入昆明五华书院学习。三十二岁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湖南学政、通政司副使等。他为人刚正不阿,敢于弹劾贪官污吏,陕西巡抚毕沅就是因为甘肃冒赈案被他弹劾而遭处分降级。乾隆四十七年(1782)春,时任御史的钱沣上疏弹劾山东巡抚国泰与布政使于易简,说国泰贪纵营私,勒索属员,遇有升调,唯视行贿多寡,以致历城等州县亏空或八九万或六七万之多。布政使于易简,也纵情攫贿,与国泰相同。乾隆皇帝命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和御史钱沣一起查办。钱沣知道和珅必然袒护国泰,便先数日微服至良乡,见和珅仆役骑肥马往山东送快经过,暗下记住其容貌,待他回来时,便喝令左右搜其身,果然得到国泰写给和珅的私信,言及已借银填库备查等情。钱沣立即持信上奏,但乾隆皇帝宠爱和珅,没有追究。和珅还打算收买钱沣,遭到拒绝。查案时,和珅与国泰还想做手脚,但钱沣坚持封存府库,彻底清查,国泰终于被揭穿。乾隆四十七年(1782)七月初八,因查实国泰、于易简亏库银二百余万两,乾隆皇帝不得不命二人在狱中自尽。此案全赖钱沣出力,为此被和珅记恨。不仅如此,因乾隆皇帝一向宠爱国泰,钱沣也由此得罪了皇帝,不久就被找借口降职,再也没有得到重用。乾隆六十年(1795),居住在北京云南会馆的钱沣准备弹劾和珅时,被和珅派人用毒酒害死。在他枕下,还发现写了几千字的奏本底稿,其中开列了和珅二十多条罪状。除政声清廉外,钱沣的书画也名气很大。其书法摹颜、欧、米诸家,而又自成一体,笔力雄劲,结构严谨,气势开阔;其楷书代表作有《枯树赋》、《冒雨寻菊序》、《守株图诗》、《端阳竞渡序》。其画以马为主题,尤喜画瘦马,风鬃雾鬣,筋骨显露,神姿逼人。]
当年七月,乾隆皇帝先是任命跟浙江没有任何瓜葛的盛柱为新一任的浙江布政使,叮嘱他秘密查访王亶望查抄家产情弊。盛柱果然不负众望,到杭州上任后不久就密奏皇帝说:“检校(王)亶望家入官物与原册有异同。”(《清史稿卷三三九陈辉祖传》)意思是说,最初由浙江粮道王站柱经手的查抄底册清单和送到京城入官的物品对不上。
盛柱还举出了实例,如王站柱底册上有金叶、金条、金锭等共四千七百四十八两,但解缴内务府进呈册中并没有这些金子,仅仅是多列了七万三千五百九十四两白银,显然是有人用白银抽换了黄金。另外,底册内有玉山子、玉瓶等件,呈册中却没有。
乾隆皇帝接奏后如获至宝,连下两道谕旨:第一道是派户部右侍郎福长安和刑部尚书喀宁阿为钦差大臣,前往河南逮捕已经升任河南按察使的王站柱,再会合正在河南办理河工的大学士阿桂,一同前往浙江对质调查;第二道则是给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陈辉祖的,要求陈辉祖在阿桂等人到达之前,先会同浙江布政使盛柱提齐人证和文卷。此时的乾隆皇帝还只是认为负责抄家的官员营私舞弊,万万没有想到总督陈辉祖正是这一大案的罪魁祸首,他甚至还说:“陈辉祖深受朕恩,必不肯同流合污。”没想到事实很快就给了他当头一记闷棍。
当年九月,阿桂将审问王站柱的结果上奏。据王站柱供称,当时查抄王亶望货财时,他会同府县佐杂每日亲往点验物品,造册后再交给府县各官收管,“金约有四千数百余两,银约有二三万两,玉器甚多”。底册一式三份,分别送交闽浙总督陈辉祖、布政使衙门和粮道衙门。同时,王站柱还为自己和经手抄家的官员辩护说:“我若果有不肖之心,岂肯将底册留于浙省作为后人把柄?”这话相当有力,立即为王站柱摆脱了嫌疑。他主管粮道衙门,既然没有问题,剩下有问题的就是闽浙总督陈辉祖和当时的浙江布政使国栋了。这样的大案,总督陈辉祖实在难脱嫌疑。
乾隆皇帝接到阿桂奏折后大惊失色,同时也失望之极,“竟系陈辉祖营私舞弊,抽换抵兑,实出情理之外”,立即下谕将陈辉祖和时任安徽布政使的国栋革职拿问。
此时,陈辉祖也上奏为自己辩解说:“以银易金之事,系在查抄王亶望家产时,布政使国栋面禀商换,并言及金色低潮,恐解京转难适用,不如易换银两,较为实际。我觉得有理,便同意了。”但国栋却指证了以银换金、偷梁换柱均是受到陈辉祖主使。
经过反复审讯查证,陈辉祖最后终于承认:在查抄王亶望家产时,他曾偷换过玉器字画,并以四五万两白银盗换了价值九万余两的黄金,纯获利白银四五万两。这些银两已交其妻舅,令开典铺生息;还有杂色金一千余两,也由其妻舅易银营运。
陈辉祖侵吞的这些财产,以及他本人原有巨额的家产,自然全部被籍没充公,尽数落入了乾隆皇帝的口袋。老皇帝这才怒意稍平,说陈辉祖虽然“行同鼠窃,其昧良丧耻”,但还是与王亶望之罪有区别,“所云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陈辉祖只一盗臣耳”。
当年年底,在“盗臣”的定性下,陈辉祖被判为斩监候,等来年秋后处决。前浙江布政使国栋、衢州知府王士瀚、嘉兴知府杨仁誉在查抄家财时,通同作弊,从中分肥,均判斩监候。杭州知府杨先仪、钱塘知县张翥直接经手其事,却有意不闻不问,均革职发往新疆充当苦差。前浙江按察使李封、前浙江盐道陈淮“难辞徇隐欺饰之罪”,被革职发往河南河工效力赎罪。
之前,陈辉祖亲弟弟陈严祖已经因甘肃捐监冒赈案被杀,他本人竟然在受命惩治贪污犯、查抄王亶望家产时利令智昏,居心不良,可见当时的官场早已经是贪污成风、无所不至了。只是陈辉祖运气不好,他贪货谋利,损公肥私,而这“公”刚好就是皇帝的口袋。乾隆皇帝偶尔想起来,还是觉得无法咽下这口气。乾隆四十八年(1783)二月初三,陈辉祖还没有等到秋后,又被查明贻误地方,武备废弛,亏空仓谷银钱多达一百三十余万两,被乾隆皇帝赐令自尽,以为封疆大臣废弛地方者戒。这是由甘肃捐监冒赈案引发的又一起大案,直接导致了又一位总督被杀。
事情还没有就此结束,甘肃捐监冒赈案余波犹自未平。乾隆五十一年(1786),乾隆皇帝偶读《严嵩传》,突然联想到于敏中堪比严嵩。因甘肃捐监最初是由于敏中力主重开,老皇帝又回忆起甘肃捐监案来,认为酿成这王亶望、陈辉祖两起空前巨案的真正元凶应该是于敏中,心中又开始不痛快,特意下了一道诏书说:“迨四十六年甘肃捐监折收之事败露,王亶望等侵欺贪黩,罪不容诛。因忆此事前经舒赫德奏请停止,于敏中于朕前力言甘肃捐监应开,部中免拨解之烦,闾阎有粜贩之利,一举两得,是以准行。讵知勒尔谨为王亶望所愚,通同一气,肥橐殃民。非于敏中为之主持,勒尔谨岂敢遽行奏请?王亶望岂敢肆无忌惮?于敏中拥有厚赀,必出王亶望等贿求酬谢。使于敏中尚在,朕必严加惩治。今不将其子孙治罪,已为从宽。贤良祠为国家风励有位盛典,岂可以不慎廉隅之人滥行列入?朕久有此心,因览《严嵩传》,触动鉴戒。恐无知之人,将以明世宗(即嘉靖皇帝)比朕,朕不受也。于敏中著撤出贤良祠,以昭儆戒。”(《清史稿卷三一九于敏中传》)于敏中最终被撤出了贤良祠,他一生的恩宠荣华终于全部化为乌有。
至此,十二年之前开始的甘肃捐监冒赈案才最终宣告结束。不过,这并不表示乾隆朝的贪官污吏就此终结。相比于他所亲信任用的和坤,于敏中、王亶望、陈辉祖不过是小贪而已。
和坤在查办甘肃捐监冒赈案当年即被任命为“兼署兵部尚书”,“宠遇日隆,威势日加”。在查办陈辉祖贪污案后,和珅又晋封为一等男爵,再予轻车都尉世职,旋调吏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从此大权在握。一时之间,“内而公卿,外而藩阃,多出其门”,风头无人能及。有人将其居住地戏称为“补子胡同”,意指身着补服来往于其家的官员如同人墙。和珅也趁机以权谋私,擅权纳贿,作威作福。他每办一事、每到一处必然要大捞好处,侵吞公帑,搜刮民脂民膏,如此日积月累,家中珍藏的宝物竟然比皇宫大内还要多还要好。
据说有一次,一位阿哥(皇子)将乾隆皇帝喜爱的碧玉盘打碎了,吓得不知所措。有人出主意让他赶紧去找和珅帮忙。和珅起初还故作为难,阿哥双手奉上一串正珠朝珠,说尽了好话,和珅这才答应帮忙。第二天,和珅就给了阿哥一个碧玉盘,成色比原来打碎的那个还要大还要好。可见和珅之富有,连皇室都不能及。
乾隆晚年,觊觎皇储之位者甚多,唯独十七阿哥璘说:“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顶上。唯求诸兄见怜,将和珅邸第赐居,则吾愿足矣!”(清昭梿《啸亭续录》)显然对和珅邸第不胜仰慕留恋。璘为嘉庆皇帝同母弟,在他心目中,皇帝之位尚不如和珅邸第,可见和珅邸第是何等豪华了。
对于和珅操柄权政和贪污纳贿的作为,乾隆皇帝并非不知道,但却始终置之不理,除了和珅善于为他捞钱外,还有诸多感情因素在里面。和珅虽然赢得了乾隆皇帝完全的信任,但其人积怨朝野却是不争的事实。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太上皇帝乾隆病死,享年八十九岁。清廷的国势在乾隆一朝达到了鼎盛,也正是在他手中由盛而衰。
乾隆皇帝一死,和珅立即失去了依靠。正月初八,乾隆尸骨未寒,嘉庆皇帝即下达逮捕和珅、抄其家产的谕令。
关于和珅的家产,《清朝野史大观》说共计白银八百兆两(即八亿两)。当时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七千万两白银,和珅当了二十年阁臣,其积蓄已经超过国家十年的岁入,可谓十分的骇人听闻,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贪官。他辛苦积累、半世经营的财产被查抄后自然全部落入了嘉庆皇帝的腰包,所以民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至于和珅那座豪华宅邸,也被嘉庆赏赐给了同母弟璘。
尤其值得玩味的是,嘉庆皇帝还禁止大臣谈论和珅财产。当时有个名叫萨彬图的副都统,力陈“和珅家产甚多,断不止此查出之数”,揭发说和珅有四个使女专门掌管金银账目信息,应予逮捕后严刑审讯。同时,还建议应对和珅宅院进行挖掘,以寻找窖埋金银。不料嘉庆皇帝看到奏章后立即将萨彬图革职,还发布上谕,明确说:“嗣后大小臣工,不得再以和珅赀产妄行渎奏。”显然,这位和珅财产的最大受益者不愿意落下“好货之主”的恶名,因此反而不愿意人们知道和珅到底有多少家产。
财产到手,嘉庆皇帝便宣布和珅有二十大罪状:以拥戴自居(指和珅为讨好嘉庆皇帝送玉如意);骑马直进圆明园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乘椅轿入大内,肩舆直入神武门;妄将出宫女子,娶为次妻(指和珅偷娶江南进献给乾隆的美女黑玫瑰);于各路军报任意延搁,有心欺蔽;皇考圣躬不豫,毫无忧戚之情,谈笑如常;皇考力疾批答奏章,字迹间有未真,胆敢口称不如撕去另拟;兼管户部报销,竟一人把持,变更成例;上年奎舒奏循化、贵德二厅番众两千余,抢劫达赖喇嘛商人牛只,肆劫青海,竟驳回原折,隐匿不办;皇考升遐后,谕旨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擅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来京;大学士苏凌阿重听衰迈,因与其弟和琳结亲,隐匿不奏,侍郎吴省兰等在其家教读,保列卿阶;军机处记名人员,任意撤去,种种专擅,不可枚举;所抄家产,楠木房屋奢侈逾制,多宝阁等仿照宁寿宫制度,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屿无异;蓟州坟茔设享殿,置隧道,百姓称“和陵”;所藏珍珠手串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内埋银三百余万两;通州、蓟州当铺、钱店资本十余万,以首辅大臣,与小民争利;家奴刘全家产至二十余万,并有大珍珠手串等等。
当年正月十八,嘉庆皇帝命和珅在狱中自尽。死前,和珅写了一首《狱中对月诗》。其中写道:“月色明如许,嗟余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到生命的最后关头,他终于明白“百年原是梦”,他不过是“廿载枉劳神”而已。
虽然最大的贪官和珅死了,但清朝的颓势已经无可挽回。乾隆当朝,国势号称极于鼎盛。且看他执政的六十年间,西方发生了什么样的事件:乾隆三十年(1765),英国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乾隆五十年(1785),英国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同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乾隆三十九年(1774),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乾隆四十八年(1783),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乾隆五十三年(1788),第一届美国国会在纽约召开;次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两年后,美国通过《人权法案》;乾隆五十四年(1789),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发表《人权宣言》;乾隆五十八年(1793),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
西方这些巨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完全改变了世界格局。而就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还陶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傲慢宣称“天朝统驭万国”,“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他看不到西方科技的进步,看不到世界发展的潮流,这正是中国落后的开始。
伍、李毓昌之死
嘉庆皇帝即位时,清朝国势日衰,国库空虚,全国各直省府库亏空,财政危机日益突出。为了应付危机,嘉庆皇帝不得不开始清理亏欠,于是相继有地方官吏勾结侵蚀国库大案被揭发出来。嘉庆十一年(1806),直隶司书王丽南舞弊案发。这起被嘉庆皇帝认为性质比当年甘肃捐监冒赈案性质更为恶劣的案件,就发生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而更可怕的是,这起大案历时十年,隐匿时间比历时七年的甘肃冒赈案更长。
自嘉庆元年(1796)起,直隶司书王丽南就私自雕刻了两颗藩司和库官的假印,联合其他州县官员张麟书等人,开始用虚收、虚抵、重领、冒支等各种手段侵蚀国库:有将司发库收小数帖改大数者;有将领款抵解钱粮又蒙混给发者;有串通银匠,给予假印批收者。共侵吞定州等二十四州县银三十一万六百余两。
起初,甘肃捐监冒赈案发时,被视为惊天大案,“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然而,仅仅二十五年后,就发生了直隶官员串通作弊侵帑案。一个小小的直隶司书,竟敢私雕假印,舞弊营私,令嘉庆皇帝“殊堪骇异”,十分震惊地说:“这是我朝未有之事。从前外省不肖官吏作奸犯科,如甘肃捏灾冒赈之案,最为重大,不过也只是借办赈为名,虚报侵肥,从没有身任州县,与胥吏等勾连一气,公然将正项钱粮,私雕假印,挖改公文,虚捏报解,抵冒分肥,至三十余万两之多。”虽然此案涉案官员品级均不高,金额也不及甘肃捐监冒赈案,但在天子脚下,目无法纪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被称为清朝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大案。
案发后,虽然涉案官员都受到了相应处罚,然而一叶知秋,吏治全面腐败,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国库钱粮亏空严重,均成为嘉庆一朝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特大命案李毓昌之死就是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案涉及人物上到两江总督、下到长随,更因为案情离奇复杂、审理过程费尽周章而轰动朝野,被称为清代的奇冤大案。
嘉庆十三年(1808),暴雨连绵,黄河决口,江苏淮安一带首当其冲,洪水泛滥成灾,房倒屋塌,饿殍遮道,无数百姓失去了家园,沦为灾民。清廷为此紧急启动了救灾放赈机制,并要求地方官员必须派出精干官员下去查赈,务求赈灾钱粮发放到灾民手中,以表示朝廷是真心“恤民”。两江总督铁保和江苏巡抚汪日章不敢怠慢,立即选派了官员,分赴灾区。
其中,有十一名官员被派往山阳县查赈。山阳县为淮安府所在地,也是这次水灾的重灾区,朝廷专门为之拨银九万九千两赈济,因而派往山阳的大多是老辣干练的官吏,如府知事余清扬,同知林永升,州同龚国烜、谢为林,教谕章家璘,县丞张为栋,训导言廷璜,典史吕时雨及从九品温南峰、黄由贤十人。只有一人例外,那就是新科进士李毓昌。
李毓昌,字皋言,号荣轩,山东即墨人。出身贫寒,却自幼好学,以品学兼优闻名乡里。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举人,嘉庆十三年(1808)中进士,以即用知县分发到江苏候缺。到江苏赴任不久,李毓昌便赶上了江苏水灾,于是奉命以查赈委员的身份前往山阳县查赈。
这一年,李毓昌刚好三十六岁,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步入仕途。从奉委之初,他就决定要秉公办事,消除侵冒,做个廉明的“清官”。同行的十名官员中,自有人年纪比他小、学问比他差,但论到官场的潜规则,他却着实是个新手。一进入山阳境内,便能看到县内土地荒芜,农事凋敝,受灾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困苦。李毓昌不由得十分不安,愈发感到此行责任重大,恨不得长上翅膀,早日赶到山阳县衙了解放赈情况,而其他官员却无一例外地熟视无睹。
起初,李毓昌还频繁催促众人快行,但结果只招来众同行的白眼和冷言冷语。李毓昌的亲信长随李祥惯于见风使舵,立即向主人示意不要再说。不料李毓昌是个执拗的脾气,李祥反而由此招来了主人一顿呵斥。其他官员听到耳中,难免会觉得指桑骂槐了,更加觉得李毓昌不顺眼。幸好还是教谕(明清制度,府学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均为学官,负责教育生员)章家璘出面婉转劝解了几句,才没有令局面太过尴尬。但自此之后,除了章家璘外,其他人都与李毓昌主仆疏远了。
九月二十八日,一干人到达山阳县城。山阳知县王伸汉热情出迎,款待查赈委员一行。面对眼前堆积如山的鸡鸭鱼肉,李毓昌不由得想到了沿途看到的灾民,实在难以下咽。只是他刚一提及赈灾一事,王伸汉便巧妙地岔开了话题,其他官员也纷纷寒暄打岔,弄得李毓昌连个开口的机会都没有。
这个时候,李毓昌突然留意到王伸汉身后有一双眼睛正盯着他看。那双眼睛,有一点审视,有一点警觉,有一点提防,说不出到底是什么意味,但可以肯定的是——那绝对不是什么善意的目光。一直到后来,李毓昌才知道,那个不断盯着他看的彪悍的随从,就是王伸汉的心腹长随包祥。
—文、—原来清朝有制度规定,凡各地方官员上贡物品,须得进九回三。比如说,地方官进贡了三件物品,皇帝须退回一件,依此类推。这是成例,表示皇帝不贪图财物的意思。乾隆贵为天子,却也不好公然破坏制度,反复权衡下,只得留了几件最中意的物品,再将剩下的按成例割爱发还给王亶望。
—人、—东西是退回去了,但乾隆皇帝却一直还惦记着,希望将来能有一天将那些奇珍异宝尽数纳为己有。当然,他可以等待王亶望再次进贡。但一般而言,东西一旦发还,地方官员都会认为不中皇帝的意,决计再不会上贡。也就是说,乾隆皇帝念念不忘的那些东西,应该是不可能再见到了。当然也并非绝不可能,还有一个方法可以名正言顺地得到那些奇珍异宝,那就是抄家。退回去的东西,自然是落入了王亶望的腰包,一旦王亶望犯事,乾隆皇帝便可将其家产包括那些金银珍宝全部抄没入公。当时所谓的“公”是指管理皇帝家务的内务府,其实就是皇帝自己的小金库。
—书、—乾隆皇帝的父亲雍正对待政敌手段毒辣,曾有“抄家皇帝”的外号,而乾隆之手段,也不亚于其父。传说之前乾隆皇帝一心查究云贵总督李侍尧,甚至专门派心腹和珅前往云南调查,就是因为得知李侍尧有一笔巨额财富。李侍尧曾任广州将军、两广总督。广州是当时重要的贸易口岸,外快极多,在广州为官也一直被视为肥缺。而李侍尧在广东为官长达十四年,本人又是个喜欢捞钱的大贪官,聚敛的钱财可想而知。乾隆皇帝晚年重奢靡、好铺张,即使是贵为天子,也常常因为太浪费而感到钱不够用,他重用和珅,就是因为和珅善于理财捞钱。在缺银子的情况下,籍没一两个大贪官的家产,无疑是最快的获取外快的途径。李侍尧诚然贪污纳贿,并不是什么好官,但他就是因为钱包太鼓,引起了乾隆的注意,所以才获罪下狱,落得个身无分文的下场。而乾隆皇帝得了钱财后,也就心满意足了。他没有杀李侍尧,而且很快将李侍尧起用为陕甘总督,并负责调查甘肃捐监冒赈案的事实确实有力地支持了这种说法。
—屋、—正因为乾隆皇帝素来对贪官家产十分在意,因而当甘肃捐监冒赈案中王亶望等人伏法后,便迫不及待地派出多方人马查抄王亶望家产:由山西巡抚雅德负责追缴王亶望家乡山西临汾全部资产,由大学士英廉负责查封王亶望在京师投资生息的所有店铺,由闽浙总督陈辉祖负责追缴王亶望杭州寓所财产,由两江总督萨载负责清查王亶望在苏州的财产,由两淮盐政图明阿则负责追查王亶望在扬州等处投资营息的财产。
当时王亶望家资饶裕,远近闻名。除了在任上大行贪污纳贿之事外,王亶望本人是山西人,自古晋商以擅长经商闻名,王亶望也不例外,极擅长营运,因而除了地产、店铺、房屋、金银、珠宝等直接财产外,还有不少隐匿产业。有皇帝的钦命,各个受命查抄的大员自然不敢怠慢,倾尽全力穷追猛打,势必一分一毫都不能落下。
别处略过不提,这里只说闽浙总督陈辉祖负责查抄的王亶望杭州寓所财产,也就是乾隆皇帝最为关注的一块。早在乾隆皇帝下谕命陈辉祖讯问王亶望甘肃捐监一事时,陈辉祖已经有“先见之明”地封查了王亶望的寓所,查获了金银等大量资财。这次再奉廷寄后,陈辉祖立即又派出大量精干属员到杭嘉湖三府(当时天下最为繁富的地区)追查王亶望的隐匿财产。
王亶望有一美妾吴卿怜,为姑苏著名美女,豆蔻年华,明慧婉丽,色艺冠时。王亶望得到她后,非常宠爱,曾经在密室题了一副对联:“色即是空空即色;卿须怜我我怜卿。”(吴恭亨《对联话》)王亶望以墨败,人谓这副对联就是谶语。吴卿怜这样既美貌又有才的大美女当然不会白白浪费,又被陈辉祖献给了当朝风头最劲的重臣和珅。后来和珅败死时,吴卿怜才二十九岁,归老于吴中后,回忆往事,自怜身世,还写了不少诗,“回首可怜歌舞地,两番俱是个中人”,备言王亶望、和珅盛衰本末。
其他各处都查得相当快,唯独陈辉祖一查就是半年时间。这期间,军机处多次来咨催办,陈辉祖却总是找出借口拖延。一直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二十日,他才将查抄的王亶望资产装箱,解往北京内务府及崇文门,所有物品一共装五百六十箱。此时,距离他最初查抄王亶望寓所已经有半年时间。
陈辉祖呈交军机处的财产清单大致如下:冬夏朝衣十三件,冬夏各色蟒袍四十五件,冬夏各色蟒袍料二十一件,男女皮衣一百九十七件,袍褂统共一百六十件,大小皮张六千三百六十六块,男女棉夹单纱衣四百五十三件,绸缎纱绫洋呢衣料八千九百一十件,帽纬三百二十匣,各色毡毯三十八条,漆器四百二十件,螺甸器皿一百五十五件,铜锡器皿四百三十四件,湖镜玻璃镜三百一十件,扇子五十七匣,挂屏插屏一百零三件,香料物件一百零二匣,灯共一百零八盏,笔墨朱锭一百七十二匣,纸六十七件,字画册券共一百九十九件,燕窝五十五匣。
乾隆四十七年(1782)初,王亶望的查抄家产解到京城。乾隆皇帝听说后,立即迫不及待地亲自前去查看验收。老皇帝记忆中仍然念念不忘昔日王亶望进贡的那些奇珍异品。然而,满怀期待的乾隆失望了,原来之前许多他不得不依成例退回给王亶望的珍品都不在其中。精明的皇帝立即想到有人动了手脚,用了偷梁换柱的老计。竟然有胆大妄为之人对皇帝的心爱之物打起了主意,皇帝如何不恼怒。天子震怒,非同小可,另一场查揪贪官的大风暴即将来临。
二月,浙江布政使国栋调任安徽布政使,到京城见驾。国栋正是当初经手查抄王亶望赀财之人,乾隆皇帝询问为何王亶望查抄家产中所呈览物件大多不堪入目,国栋神色慌张,搪塞了过去。乾隆皇帝深为不满,但他此时正为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镶白旗人,四川总督文绶之子)与布政使于易简(于敏中弟)亏空案而苦恼,他的心腹和珅也因与国泰关系密切大行袒护之事,乾隆忙着与钱沣斗智斗力,所以王亶望家产案暂时放在了一边。
当年夏季,乾隆皇帝在热河避暑,李封(由浙江按察使升湖南布政使。纪晓岚同科进士,死后纪晓岚赠墓志铭云“贫则贫矣,而秋水无尘”)、陈淮(由浙江盐道升安徽按察使)、王杲(升任浙江按察使)三人由于升任到热河陛见谢恩。三人均参与了查抄王亶望家产,乾隆皇帝再次问起查抄中有无情弊,三人均回答没有。然而三人言词闪烁,多不自安,更加令乾隆皇帝怀疑。此时,国泰、于易简亏空案刚告结束,乾隆皇帝终于可以完全腾出手来追查王亶望家产案。
[钱沣,字东注,一字约甫,号南园。云南昆明人。幼时家境贫寒,偶然得到些残篇断简,便熟读深思,曾入昆明五华书院学习。三十二岁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湖南学政、通政司副使等。他为人刚正不阿,敢于弹劾贪官污吏,陕西巡抚毕沅就是因为甘肃冒赈案被他弹劾而遭处分降级。乾隆四十七年(1782)春,时任御史的钱沣上疏弹劾山东巡抚国泰与布政使于易简,说国泰贪纵营私,勒索属员,遇有升调,唯视行贿多寡,以致历城等州县亏空或八九万或六七万之多。布政使于易简,也纵情攫贿,与国泰相同。乾隆皇帝命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和御史钱沣一起查办。钱沣知道和珅必然袒护国泰,便先数日微服至良乡,见和珅仆役骑肥马往山东送快经过,暗下记住其容貌,待他回来时,便喝令左右搜其身,果然得到国泰写给和珅的私信,言及已借银填库备查等情。钱沣立即持信上奏,但乾隆皇帝宠爱和珅,没有追究。和珅还打算收买钱沣,遭到拒绝。查案时,和珅与国泰还想做手脚,但钱沣坚持封存府库,彻底清查,国泰终于被揭穿。乾隆四十七年(1782)七月初八,因查实国泰、于易简亏库银二百余万两,乾隆皇帝不得不命二人在狱中自尽。此案全赖钱沣出力,为此被和珅记恨。不仅如此,因乾隆皇帝一向宠爱国泰,钱沣也由此得罪了皇帝,不久就被找借口降职,再也没有得到重用。乾隆六十年(1795),居住在北京云南会馆的钱沣准备弹劾和珅时,被和珅派人用毒酒害死。在他枕下,还发现写了几千字的奏本底稿,其中开列了和珅二十多条罪状。除政声清廉外,钱沣的书画也名气很大。其书法摹颜、欧、米诸家,而又自成一体,笔力雄劲,结构严谨,气势开阔;其楷书代表作有《枯树赋》、《冒雨寻菊序》、《守株图诗》、《端阳竞渡序》。其画以马为主题,尤喜画瘦马,风鬃雾鬣,筋骨显露,神姿逼人。]
当年七月,乾隆皇帝先是任命跟浙江没有任何瓜葛的盛柱为新一任的浙江布政使,叮嘱他秘密查访王亶望查抄家产情弊。盛柱果然不负众望,到杭州上任后不久就密奏皇帝说:“检校(王)亶望家入官物与原册有异同。”(《清史稿卷三三九陈辉祖传》)意思是说,最初由浙江粮道王站柱经手的查抄底册清单和送到京城入官的物品对不上。
盛柱还举出了实例,如王站柱底册上有金叶、金条、金锭等共四千七百四十八两,但解缴内务府进呈册中并没有这些金子,仅仅是多列了七万三千五百九十四两白银,显然是有人用白银抽换了黄金。另外,底册内有玉山子、玉瓶等件,呈册中却没有。
乾隆皇帝接奏后如获至宝,连下两道谕旨:第一道是派户部右侍郎福长安和刑部尚书喀宁阿为钦差大臣,前往河南逮捕已经升任河南按察使的王站柱,再会合正在河南办理河工的大学士阿桂,一同前往浙江对质调查;第二道则是给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陈辉祖的,要求陈辉祖在阿桂等人到达之前,先会同浙江布政使盛柱提齐人证和文卷。此时的乾隆皇帝还只是认为负责抄家的官员营私舞弊,万万没有想到总督陈辉祖正是这一大案的罪魁祸首,他甚至还说:“陈辉祖深受朕恩,必不肯同流合污。”没想到事实很快就给了他当头一记闷棍。
当年九月,阿桂将审问王站柱的结果上奏。据王站柱供称,当时查抄王亶望货财时,他会同府县佐杂每日亲往点验物品,造册后再交给府县各官收管,“金约有四千数百余两,银约有二三万两,玉器甚多”。底册一式三份,分别送交闽浙总督陈辉祖、布政使衙门和粮道衙门。同时,王站柱还为自己和经手抄家的官员辩护说:“我若果有不肖之心,岂肯将底册留于浙省作为后人把柄?”这话相当有力,立即为王站柱摆脱了嫌疑。他主管粮道衙门,既然没有问题,剩下有问题的就是闽浙总督陈辉祖和当时的浙江布政使国栋了。这样的大案,总督陈辉祖实在难脱嫌疑。
乾隆皇帝接到阿桂奏折后大惊失色,同时也失望之极,“竟系陈辉祖营私舞弊,抽换抵兑,实出情理之外”,立即下谕将陈辉祖和时任安徽布政使的国栋革职拿问。
此时,陈辉祖也上奏为自己辩解说:“以银易金之事,系在查抄王亶望家产时,布政使国栋面禀商换,并言及金色低潮,恐解京转难适用,不如易换银两,较为实际。我觉得有理,便同意了。”但国栋却指证了以银换金、偷梁换柱均是受到陈辉祖主使。
经过反复审讯查证,陈辉祖最后终于承认:在查抄王亶望家产时,他曾偷换过玉器字画,并以四五万两白银盗换了价值九万余两的黄金,纯获利白银四五万两。这些银两已交其妻舅,令开典铺生息;还有杂色金一千余两,也由其妻舅易银营运。
陈辉祖侵吞的这些财产,以及他本人原有巨额的家产,自然全部被籍没充公,尽数落入了乾隆皇帝的口袋。老皇帝这才怒意稍平,说陈辉祖虽然“行同鼠窃,其昧良丧耻”,但还是与王亶望之罪有区别,“所云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陈辉祖只一盗臣耳”。
当年年底,在“盗臣”的定性下,陈辉祖被判为斩监候,等来年秋后处决。前浙江布政使国栋、衢州知府王士瀚、嘉兴知府杨仁誉在查抄家财时,通同作弊,从中分肥,均判斩监候。杭州知府杨先仪、钱塘知县张翥直接经手其事,却有意不闻不问,均革职发往新疆充当苦差。前浙江按察使李封、前浙江盐道陈淮“难辞徇隐欺饰之罪”,被革职发往河南河工效力赎罪。
之前,陈辉祖亲弟弟陈严祖已经因甘肃捐监冒赈案被杀,他本人竟然在受命惩治贪污犯、查抄王亶望家产时利令智昏,居心不良,可见当时的官场早已经是贪污成风、无所不至了。只是陈辉祖运气不好,他贪货谋利,损公肥私,而这“公”刚好就是皇帝的口袋。乾隆皇帝偶尔想起来,还是觉得无法咽下这口气。乾隆四十八年(1783)二月初三,陈辉祖还没有等到秋后,又被查明贻误地方,武备废弛,亏空仓谷银钱多达一百三十余万两,被乾隆皇帝赐令自尽,以为封疆大臣废弛地方者戒。这是由甘肃捐监冒赈案引发的又一起大案,直接导致了又一位总督被杀。
事情还没有就此结束,甘肃捐监冒赈案余波犹自未平。乾隆五十一年(1786),乾隆皇帝偶读《严嵩传》,突然联想到于敏中堪比严嵩。因甘肃捐监最初是由于敏中力主重开,老皇帝又回忆起甘肃捐监案来,认为酿成这王亶望、陈辉祖两起空前巨案的真正元凶应该是于敏中,心中又开始不痛快,特意下了一道诏书说:“迨四十六年甘肃捐监折收之事败露,王亶望等侵欺贪黩,罪不容诛。因忆此事前经舒赫德奏请停止,于敏中于朕前力言甘肃捐监应开,部中免拨解之烦,闾阎有粜贩之利,一举两得,是以准行。讵知勒尔谨为王亶望所愚,通同一气,肥橐殃民。非于敏中为之主持,勒尔谨岂敢遽行奏请?王亶望岂敢肆无忌惮?于敏中拥有厚赀,必出王亶望等贿求酬谢。使于敏中尚在,朕必严加惩治。今不将其子孙治罪,已为从宽。贤良祠为国家风励有位盛典,岂可以不慎廉隅之人滥行列入?朕久有此心,因览《严嵩传》,触动鉴戒。恐无知之人,将以明世宗(即嘉靖皇帝)比朕,朕不受也。于敏中著撤出贤良祠,以昭儆戒。”(《清史稿卷三一九于敏中传》)于敏中最终被撤出了贤良祠,他一生的恩宠荣华终于全部化为乌有。
至此,十二年之前开始的甘肃捐监冒赈案才最终宣告结束。不过,这并不表示乾隆朝的贪官污吏就此终结。相比于他所亲信任用的和坤,于敏中、王亶望、陈辉祖不过是小贪而已。
和坤在查办甘肃捐监冒赈案当年即被任命为“兼署兵部尚书”,“宠遇日隆,威势日加”。在查办陈辉祖贪污案后,和珅又晋封为一等男爵,再予轻车都尉世职,旋调吏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从此大权在握。一时之间,“内而公卿,外而藩阃,多出其门”,风头无人能及。有人将其居住地戏称为“补子胡同”,意指身着补服来往于其家的官员如同人墙。和珅也趁机以权谋私,擅权纳贿,作威作福。他每办一事、每到一处必然要大捞好处,侵吞公帑,搜刮民脂民膏,如此日积月累,家中珍藏的宝物竟然比皇宫大内还要多还要好。
据说有一次,一位阿哥(皇子)将乾隆皇帝喜爱的碧玉盘打碎了,吓得不知所措。有人出主意让他赶紧去找和珅帮忙。和珅起初还故作为难,阿哥双手奉上一串正珠朝珠,说尽了好话,和珅这才答应帮忙。第二天,和珅就给了阿哥一个碧玉盘,成色比原来打碎的那个还要大还要好。可见和珅之富有,连皇室都不能及。
乾隆晚年,觊觎皇储之位者甚多,唯独十七阿哥璘说:“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顶上。唯求诸兄见怜,将和珅邸第赐居,则吾愿足矣!”(清昭梿《啸亭续录》)显然对和珅邸第不胜仰慕留恋。璘为嘉庆皇帝同母弟,在他心目中,皇帝之位尚不如和珅邸第,可见和珅邸第是何等豪华了。
对于和珅操柄权政和贪污纳贿的作为,乾隆皇帝并非不知道,但却始终置之不理,除了和珅善于为他捞钱外,还有诸多感情因素在里面。和珅虽然赢得了乾隆皇帝完全的信任,但其人积怨朝野却是不争的事实。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太上皇帝乾隆病死,享年八十九岁。清廷的国势在乾隆一朝达到了鼎盛,也正是在他手中由盛而衰。
乾隆皇帝一死,和珅立即失去了依靠。正月初八,乾隆尸骨未寒,嘉庆皇帝即下达逮捕和珅、抄其家产的谕令。
关于和珅的家产,《清朝野史大观》说共计白银八百兆两(即八亿两)。当时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七千万两白银,和珅当了二十年阁臣,其积蓄已经超过国家十年的岁入,可谓十分的骇人听闻,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贪官。他辛苦积累、半世经营的财产被查抄后自然全部落入了嘉庆皇帝的腰包,所以民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至于和珅那座豪华宅邸,也被嘉庆赏赐给了同母弟璘。
尤其值得玩味的是,嘉庆皇帝还禁止大臣谈论和珅财产。当时有个名叫萨彬图的副都统,力陈“和珅家产甚多,断不止此查出之数”,揭发说和珅有四个使女专门掌管金银账目信息,应予逮捕后严刑审讯。同时,还建议应对和珅宅院进行挖掘,以寻找窖埋金银。不料嘉庆皇帝看到奏章后立即将萨彬图革职,还发布上谕,明确说:“嗣后大小臣工,不得再以和珅赀产妄行渎奏。”显然,这位和珅财产的最大受益者不愿意落下“好货之主”的恶名,因此反而不愿意人们知道和珅到底有多少家产。
财产到手,嘉庆皇帝便宣布和珅有二十大罪状:以拥戴自居(指和珅为讨好嘉庆皇帝送玉如意);骑马直进圆明园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乘椅轿入大内,肩舆直入神武门;妄将出宫女子,娶为次妻(指和珅偷娶江南进献给乾隆的美女黑玫瑰);于各路军报任意延搁,有心欺蔽;皇考圣躬不豫,毫无忧戚之情,谈笑如常;皇考力疾批答奏章,字迹间有未真,胆敢口称不如撕去另拟;兼管户部报销,竟一人把持,变更成例;上年奎舒奏循化、贵德二厅番众两千余,抢劫达赖喇嘛商人牛只,肆劫青海,竟驳回原折,隐匿不办;皇考升遐后,谕旨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擅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来京;大学士苏凌阿重听衰迈,因与其弟和琳结亲,隐匿不奏,侍郎吴省兰等在其家教读,保列卿阶;军机处记名人员,任意撤去,种种专擅,不可枚举;所抄家产,楠木房屋奢侈逾制,多宝阁等仿照宁寿宫制度,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屿无异;蓟州坟茔设享殿,置隧道,百姓称“和陵”;所藏珍珠手串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内埋银三百余万两;通州、蓟州当铺、钱店资本十余万,以首辅大臣,与小民争利;家奴刘全家产至二十余万,并有大珍珠手串等等。
当年正月十八,嘉庆皇帝命和珅在狱中自尽。死前,和珅写了一首《狱中对月诗》。其中写道:“月色明如许,嗟余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到生命的最后关头,他终于明白“百年原是梦”,他不过是“廿载枉劳神”而已。
虽然最大的贪官和珅死了,但清朝的颓势已经无可挽回。乾隆当朝,国势号称极于鼎盛。且看他执政的六十年间,西方发生了什么样的事件:乾隆三十年(1765),英国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乾隆五十年(1785),英国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同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乾隆三十九年(1774),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乾隆四十八年(1783),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乾隆五十三年(1788),第一届美国国会在纽约召开;次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两年后,美国通过《人权法案》;乾隆五十四年(1789),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发表《人权宣言》;乾隆五十八年(1793),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
西方这些巨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完全改变了世界格局。而就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还陶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傲慢宣称“天朝统驭万国”,“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他看不到西方科技的进步,看不到世界发展的潮流,这正是中国落后的开始。
伍、李毓昌之死
嘉庆皇帝即位时,清朝国势日衰,国库空虚,全国各直省府库亏空,财政危机日益突出。为了应付危机,嘉庆皇帝不得不开始清理亏欠,于是相继有地方官吏勾结侵蚀国库大案被揭发出来。嘉庆十一年(1806),直隶司书王丽南舞弊案发。这起被嘉庆皇帝认为性质比当年甘肃捐监冒赈案性质更为恶劣的案件,就发生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而更可怕的是,这起大案历时十年,隐匿时间比历时七年的甘肃冒赈案更长。
自嘉庆元年(1796)起,直隶司书王丽南就私自雕刻了两颗藩司和库官的假印,联合其他州县官员张麟书等人,开始用虚收、虚抵、重领、冒支等各种手段侵蚀国库:有将司发库收小数帖改大数者;有将领款抵解钱粮又蒙混给发者;有串通银匠,给予假印批收者。共侵吞定州等二十四州县银三十一万六百余两。
起初,甘肃捐监冒赈案发时,被视为惊天大案,“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然而,仅仅二十五年后,就发生了直隶官员串通作弊侵帑案。一个小小的直隶司书,竟敢私雕假印,舞弊营私,令嘉庆皇帝“殊堪骇异”,十分震惊地说:“这是我朝未有之事。从前外省不肖官吏作奸犯科,如甘肃捏灾冒赈之案,最为重大,不过也只是借办赈为名,虚报侵肥,从没有身任州县,与胥吏等勾连一气,公然将正项钱粮,私雕假印,挖改公文,虚捏报解,抵冒分肥,至三十余万两之多。”虽然此案涉案官员品级均不高,金额也不及甘肃捐监冒赈案,但在天子脚下,目无法纪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被称为清朝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大案。
案发后,虽然涉案官员都受到了相应处罚,然而一叶知秋,吏治全面腐败,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国库钱粮亏空严重,均成为嘉庆一朝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特大命案李毓昌之死就是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案涉及人物上到两江总督、下到长随,更因为案情离奇复杂、审理过程费尽周章而轰动朝野,被称为清代的奇冤大案。
嘉庆十三年(1808),暴雨连绵,黄河决口,江苏淮安一带首当其冲,洪水泛滥成灾,房倒屋塌,饿殍遮道,无数百姓失去了家园,沦为灾民。清廷为此紧急启动了救灾放赈机制,并要求地方官员必须派出精干官员下去查赈,务求赈灾钱粮发放到灾民手中,以表示朝廷是真心“恤民”。两江总督铁保和江苏巡抚汪日章不敢怠慢,立即选派了官员,分赴灾区。
其中,有十一名官员被派往山阳县查赈。山阳县为淮安府所在地,也是这次水灾的重灾区,朝廷专门为之拨银九万九千两赈济,因而派往山阳的大多是老辣干练的官吏,如府知事余清扬,同知林永升,州同龚国烜、谢为林,教谕章家璘,县丞张为栋,训导言廷璜,典史吕时雨及从九品温南峰、黄由贤十人。只有一人例外,那就是新科进士李毓昌。
李毓昌,字皋言,号荣轩,山东即墨人。出身贫寒,却自幼好学,以品学兼优闻名乡里。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举人,嘉庆十三年(1808)中进士,以即用知县分发到江苏候缺。到江苏赴任不久,李毓昌便赶上了江苏水灾,于是奉命以查赈委员的身份前往山阳县查赈。
这一年,李毓昌刚好三十六岁,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步入仕途。从奉委之初,他就决定要秉公办事,消除侵冒,做个廉明的“清官”。同行的十名官员中,自有人年纪比他小、学问比他差,但论到官场的潜规则,他却着实是个新手。一进入山阳境内,便能看到县内土地荒芜,农事凋敝,受灾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困苦。李毓昌不由得十分不安,愈发感到此行责任重大,恨不得长上翅膀,早日赶到山阳县衙了解放赈情况,而其他官员却无一例外地熟视无睹。
起初,李毓昌还频繁催促众人快行,但结果只招来众同行的白眼和冷言冷语。李毓昌的亲信长随李祥惯于见风使舵,立即向主人示意不要再说。不料李毓昌是个执拗的脾气,李祥反而由此招来了主人一顿呵斥。其他官员听到耳中,难免会觉得指桑骂槐了,更加觉得李毓昌不顺眼。幸好还是教谕(明清制度,府学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均为学官,负责教育生员)章家璘出面婉转劝解了几句,才没有令局面太过尴尬。但自此之后,除了章家璘外,其他人都与李毓昌主仆疏远了。
九月二十八日,一干人到达山阳县城。山阳知县王伸汉热情出迎,款待查赈委员一行。面对眼前堆积如山的鸡鸭鱼肉,李毓昌不由得想到了沿途看到的灾民,实在难以下咽。只是他刚一提及赈灾一事,王伸汉便巧妙地岔开了话题,其他官员也纷纷寒暄打岔,弄得李毓昌连个开口的机会都没有。
这个时候,李毓昌突然留意到王伸汉身后有一双眼睛正盯着他看。那双眼睛,有一点审视,有一点警觉,有一点提防,说不出到底是什么意味,但可以肯定的是——那绝对不是什么善意的目光。一直到后来,李毓昌才知道,那个不断盯着他看的彪悍的随从,就是王伸汉的心腹长随包祥。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7452/242955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