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南京城殇,军民惨死
推荐阅读:拯救系统:逃荒宿主你冷静点、朕在现代C位破财当首富、真千金被赶出门,豪门大佬掐腰宠、这个王妃有点不简单、这个太子我见过、这个宿主她不对劲、重生新婚夜!偏执大佬被我撩红脸、流光(姐弟骨科)、临时夫妻(nph)、我不是受虐狂(女性向 友情向 三女主 BG NP GL)、
“不仅如此,蒋委员长还想争取到苏联对华的军事援助甚至于直接出兵支援中国,所以这次抵抗在他的政治计划中是必须的。至于唐生智,虽然在南京这样的城市,又是面对如此严峻的敌情,作战指挥上不一定胜任,但无可厚非的是他是个爱国将领。
这个时候没人愿意趟这滩浑水的,他敢于自动请缨,也是需要有相当大的魄力的,你别忘了他可是在蒋委员长1927年叛变革命那次,并未随波逐流,坚定讨伐蒋介石的。陆远,事已至此,眼下我们只有听军令了。”
穆少凌觉得整个南京现在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可是看上去有选择,可似乎没有选择的余地,错综复杂的政局,国际形势,国内的抗日情绪,不战而降绝对不可。
而象征性的抵抗和死守到底哪个更合适,如何实行才能尽量减少损失,也不是他能完全掌控的。如此棘手的问题,放在谁面前都不可能完全做到处理稳妥,不留骂名。现在身为军人的他,别无选择,只有向着南京继续前行。
战争一开始,就如同所有人预料的一样,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国军虽然顽强抵抗,但是终因实力不足,节节败退。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攻占了江阴要塞;紧接着占领镇江、句容、溧水,突破南京外围及复廓防御阵地,直逼南京城垣。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了拼死决战。
随着南京保卫战开始,12月4日南京作战外围战开始,12月5日,日军的各个小部队开始分散与国军第66军发生交战,在几处阵地上甚至出现国军全部打光的壮烈场景。12月7日,日军兵临南京城下,日军松井石根司令官开始从空中投函给南京卫戍区司令官唐生智劝降。
唐生智并未理睬,继续命令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日军兵分三路进攻势如破竹,南京外围战略要地相继失陷。很快日军就突破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
12月9日,日军进抵南京城下,并用飞机向城中投撒最后通牒,进行劝降。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仍不予理睬,并于当日下达了“卫参作字第36号”命令作为回答,企图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死战,为了表示死守南京的决心,他下令把南京城的长江渡船全部集中销毁。
12月10日,日军发起总攻,日军见中国军队拒绝投降,开始全面进攻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卫戍司令部急令第83军的第156师增援光华门、通济门城垣的守备,并于城内各要点赶筑准备巷战的预备工事,同时将第66军调入城内负责中山门及玄武门,部署工事准备巷战。第103师及第112师负责中山门附近城垣及紫金山阵地的守备。
当夜,潜伏在南京城门洞中的少数日军被156师特派小分队全部歼灭。但是,雨花台方面的战况却极为惨烈。日军2个师团主力和步、炮、坦克及航空兵协同攻击,将第固守雨花台的88师右翼第一线阵地全部摧毁。88师残部退守第二线阵地。日军于当晚占领了芜湖。
12月11日,在日军猛攻之下,第88师的第二线阵地又被摧毁,守军被迫据守核心阵地。日军第114师团右翼部队开始攻击中华门,城门被炮火击毁。少数日军一度突入城内,但被第88师据守城垣的部队歼灭。
12月12日,从拂晓开始整个南京城就笼罩轰鸣的爆炸声中,日军飞机大炮密集向南京各城门集中轰炸,炸毁城墙,致使城墙洞开。直至中午12点,雨花台阵地被日军攻占,紫金山第二峰沦陷,中华门和中山门被日军突破。
此时战争实际上已经结束了,国军战败的结果已不可逆转,但成千成百的中国士兵在失去了长官指挥的情况下,仍然顽强奋战,誓死抵抗,没有了武器,就与敌人白刃搏斗,用自己的身躯阻挡敌人,为每一寸国土的尊严血洒疆场。
虽然12月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穆少凌与陆远所在的88师因受到重创只残留了部分力量撤退,穆少凌和陆远成为其中的一员,虽心有不甘,只能无奈撤离。
但是, 由于唐生智指挥撤退不利,没有把撤退当做军事行动来对待,既没有安排部队撤退的时间、顺序和路线,也没有准备相应的渡江工具,更没有及时组织疏散居民和地方行政单位,甚至有的部队根本没有接到撤退命令。
在未组织有序撤退的情况唐生智于12月12日下达弃城命令,守军因失去指挥,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保卫战历时8天,就在这8天的战役中,日军死亡三千余人,受伤九千余人,中国军队战死3.2万,受伤被俘被杀6万。中国军队虽然败给了日军,丢失了南京都城,但是他们所有人英勇抵抗宁洒热血不愿丢掉一寸国土的民族气节,可歌可泣。
南京城硝烟四起,而远在中原腹地的洛阳城,虽还没有经受日军战火的洗礼,但是在日军铁蹄踏足中华的阴影下,百姓脸上也难有喜色。十二月份的洛阳城街道,是冬季北方典型的景致,街道两旁满是枯枝秃叶,颇为萧索。
天色不早,店铺有些已经早早打烊,街上少有行人。寒风吹过,鳞次栉比的店铺前打出的一个个幌子被寒风吹得不停地来回翻动着,默默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也仅此而已,整个街道流露出令人压抑的沉闷,很是无趣。这种天气,不仅天色阴郁,连空气都是干冷而冷冽的。
这个时候没人愿意趟这滩浑水的,他敢于自动请缨,也是需要有相当大的魄力的,你别忘了他可是在蒋委员长1927年叛变革命那次,并未随波逐流,坚定讨伐蒋介石的。陆远,事已至此,眼下我们只有听军令了。”
穆少凌觉得整个南京现在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可是看上去有选择,可似乎没有选择的余地,错综复杂的政局,国际形势,国内的抗日情绪,不战而降绝对不可。
而象征性的抵抗和死守到底哪个更合适,如何实行才能尽量减少损失,也不是他能完全掌控的。如此棘手的问题,放在谁面前都不可能完全做到处理稳妥,不留骂名。现在身为军人的他,别无选择,只有向着南京继续前行。
战争一开始,就如同所有人预料的一样,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国军虽然顽强抵抗,但是终因实力不足,节节败退。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攻占了江阴要塞;紧接着占领镇江、句容、溧水,突破南京外围及复廓防御阵地,直逼南京城垣。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了拼死决战。
随着南京保卫战开始,12月4日南京作战外围战开始,12月5日,日军的各个小部队开始分散与国军第66军发生交战,在几处阵地上甚至出现国军全部打光的壮烈场景。12月7日,日军兵临南京城下,日军松井石根司令官开始从空中投函给南京卫戍区司令官唐生智劝降。
唐生智并未理睬,继续命令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日军兵分三路进攻势如破竹,南京外围战略要地相继失陷。很快日军就突破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
12月9日,日军进抵南京城下,并用飞机向城中投撒最后通牒,进行劝降。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仍不予理睬,并于当日下达了“卫参作字第36号”命令作为回答,企图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死战,为了表示死守南京的决心,他下令把南京城的长江渡船全部集中销毁。
12月10日,日军发起总攻,日军见中国军队拒绝投降,开始全面进攻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卫戍司令部急令第83军的第156师增援光华门、通济门城垣的守备,并于城内各要点赶筑准备巷战的预备工事,同时将第66军调入城内负责中山门及玄武门,部署工事准备巷战。第103师及第112师负责中山门附近城垣及紫金山阵地的守备。
当夜,潜伏在南京城门洞中的少数日军被156师特派小分队全部歼灭。但是,雨花台方面的战况却极为惨烈。日军2个师团主力和步、炮、坦克及航空兵协同攻击,将第固守雨花台的88师右翼第一线阵地全部摧毁。88师残部退守第二线阵地。日军于当晚占领了芜湖。
12月11日,在日军猛攻之下,第88师的第二线阵地又被摧毁,守军被迫据守核心阵地。日军第114师团右翼部队开始攻击中华门,城门被炮火击毁。少数日军一度突入城内,但被第88师据守城垣的部队歼灭。
12月12日,从拂晓开始整个南京城就笼罩轰鸣的爆炸声中,日军飞机大炮密集向南京各城门集中轰炸,炸毁城墙,致使城墙洞开。直至中午12点,雨花台阵地被日军攻占,紫金山第二峰沦陷,中华门和中山门被日军突破。
此时战争实际上已经结束了,国军战败的结果已不可逆转,但成千成百的中国士兵在失去了长官指挥的情况下,仍然顽强奋战,誓死抵抗,没有了武器,就与敌人白刃搏斗,用自己的身躯阻挡敌人,为每一寸国土的尊严血洒疆场。
虽然12月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穆少凌与陆远所在的88师因受到重创只残留了部分力量撤退,穆少凌和陆远成为其中的一员,虽心有不甘,只能无奈撤离。
但是, 由于唐生智指挥撤退不利,没有把撤退当做军事行动来对待,既没有安排部队撤退的时间、顺序和路线,也没有准备相应的渡江工具,更没有及时组织疏散居民和地方行政单位,甚至有的部队根本没有接到撤退命令。
在未组织有序撤退的情况唐生智于12月12日下达弃城命令,守军因失去指挥,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保卫战历时8天,就在这8天的战役中,日军死亡三千余人,受伤九千余人,中国军队战死3.2万,受伤被俘被杀6万。中国军队虽然败给了日军,丢失了南京都城,但是他们所有人英勇抵抗宁洒热血不愿丢掉一寸国土的民族气节,可歌可泣。
南京城硝烟四起,而远在中原腹地的洛阳城,虽还没有经受日军战火的洗礼,但是在日军铁蹄踏足中华的阴影下,百姓脸上也难有喜色。十二月份的洛阳城街道,是冬季北方典型的景致,街道两旁满是枯枝秃叶,颇为萧索。
天色不早,店铺有些已经早早打烊,街上少有行人。寒风吹过,鳞次栉比的店铺前打出的一个个幌子被寒风吹得不停地来回翻动着,默默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也仅此而已,整个街道流露出令人压抑的沉闷,很是无趣。这种天气,不仅天色阴郁,连空气都是干冷而冷冽的。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77856/218005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