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精品其他 > 晚明霸业 > 第726章 三师长

第726章 三师长

推荐阅读:不就是个奥运冠军[花滑]404寝,下楼团建!我的独立日纯0扮演渣攻后翻车了我在神秘复苏世界开冒险屋和小掌门一起看世界仙尊他一心成为反派纨绔小少爷的农家饭馆社恐和纸片人恋爱后远古大佬抓我生崽崽

    三月初。
    冰封许久的大河开始解封,万物开始复苏。
    一望无际的荒野开始泛起绿色。
    所有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大家攒足了劲儿,投身到了农忙之中。
    太原也有不少可以开垦的土地,只是小冰河时期,老天爷对于人类来说,确实不友好,今年不出所料依然是干旱年。
    若不是新明朝的皇帝陛下对待百姓仁义,免费颁发种子、工具,以及能够糊口的救济粮的话,今年的北方势必会白骨千里。
    钦天监的大佬们日思夜想,就盼着能从天空中闪耀的星辰中编出点儿门道了,好对于国家有点儿用户,如今裁撤他们钦天监的各方呼声很高,要不是历法方面还有些用处,他们也不知道每天该干点儿啥。
    这种感觉,工部的工科院校也曾经有过,但是人家经过圣上指点,翻身农奴把歌唱,生产了很多于国于民有利的工具。不仅仅不挨骂了,还能转手挣钱。
    索性今上乃是雄主,打死钦天监也不敢胡说八道。因为他们连最起码的群众基础也没有,谁敢说活当今皇帝不贤明,老百姓就能骂死他。
    虽然干旱,但是朝廷依然推广了各种农作物。
    比如对于生存环境没有那么高要求的苜蓿,土豆,玉米,番薯,高粱。
    其中不少农产品,都是后世的高产作物。靠玉米和番薯,另外一个时空的满清还敢称自己是盛世。
    官兵收复太原之后,很快就将控制线推广到了滹沱河。
    滹沱河的这一段流域由西北斜下东南,水流湍急,流量也大,所以南岸的土地容易得到灌溉,种的都是粟米之类的主粮。
    伤兵被留在了后方,等待康复之后,或是分到村子里去当教官,或是转入当地的巡检司,帮助新来的文官巩固地方统治。
    主要任务就是剿匪。此时的山陕还是山林密布,并非后世的黄土飞尘,土匪山贼躲在山林里,时不时出来骚扰村落和过往商旅,实在是惹人忌恨。
    因为官兵势大,集村并屯之后又没有了销赃、采购渠道,不少土匪都借着“义军”的机会接受招抚,或是分地种田,或是被编入劳工营,都失去了为害一方的能力。
    只有那些积年老匪,不相信官兵就此呆着不走了,仍旧不肯下山。这时候各地巡检司和村落的乡勇就有了练兵的机会。
    面对装备齐整的国家力量,这些老匪最终也落得灰飞烟灭,被发配矿场,下井挖煤采矿。
    “朕把第三师交给你,你可要抓紧时间训练,争取可以走日投奔战场。”徐梁对阎应元说道。
    阎应元并非徐梁嫡系,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跟徐梁站在对立面上的。
    所以这位历史上曾经大放异彩的英雄,到现在显得有些默默无闻。对于此事,徐梁有些过意不去,但是国事又不能儿戏,所以大多数时候都得按规矩来。
    谁都知道,阎应元善守,但是新军队伍,依靠强大的火力,谁的防守都未必差。
    这让阎应元在军中显得有些憋屈。
    不过想想,自己之前竟然跟皇帝陛下站在对立面上,并且给陛下寻来不少麻烦,而且历次站队,自己也显得很是没有政治头脑。
    能够得到三师,已经是陛下惜才了。还能有什么抱怨道?
    阎应元在军议之后,还是选择面见圣上。
    可以替代阎应元的人很多,但是徐梁依然点了阎应元的将,这让军中确实有不少风言风语。
    军中是看战功和实力的地方,徐梁可以给阎应元提供平台,但是戏唱的如何,其实还得看他自己。
    “陛下,臣身负皇恩,但参军以来,一场像样的大战都没有参与过。您虽然点了臣的将,却让臣率领三师负责镇守山西,这岂不是说,臣依然没有机会打几场硬仗吗?”阎应元说道:“陛下,三师也是您的拳头部队,也是最早搭起架子来的新军,若是不让他们经历几场大战,他们恐怕没有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徐梁道:“不是不给其他人机会,而是之前咱们的火器不够用。莫非你认为你能抢得过高燕和徐敬业不成?现在真定交给他们了,太原、平原一线自然交给你。”
    徐梁着重说了太原、平原一线,而且跟真定一线并列,那么就意味着三师还有很大的机会。
    阎应元大喜过望,当即应声道:“臣誓不辱命!”
    “不过有五万汉军已经从陕西调到山西,不日就要度过黄河,你不是善守吗?你给我死死的守住山西,”徐梁瞥了阎应元一眼,“若是你丢了山西……”
    “臣定然提头来见。”冯先齐激动道。
    徐梁点点头说道:“地理优势,火器,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你也要学习运用新思维。”
    “是。”阎应元点头称是。
    虽然年纪大了,有些时候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没有年轻人快,但是阎应元却不会傻乎乎的放弃黄河天堑不用。
    回到营中,第三师第一团立刻接受调令,赶往禹门口。
    这一次,满清的情报工作做的非常完备,到现在都不知道是谁具体掌握这五万汉军,但是从战略态势来看,第一他们肯定要走禹门口,第二目的很明确,就是与北面的多多南北夹击,夺回太原。
    然而已经是三月份,黄河可不能在上面走了。
    而调动渡船需要时间,阎应元就是趁着这个机会,抓紧时间修筑沿河工事。进攻自己未必比得过不少元勋之臣,但是防守阎应元太过于得心用手了。
    甚至他还抽时间,帮助当地的百姓挖通了几条河渠,引黄河水灌溉土地。
    而当地百姓自然也自发的组织民兵团,帮助阎应元防守。
    不同于吴三桂这种有私心的,孔有德是铁了心跟着满清混的。
    不过话说起来,这人也是真没有良心,他们一家老小都是被满清害死的,他依然能安心给满清做奴仆,也是很不容易。
    当年他在辽东广宁军,杀建奴也是极其坚定。后来广宁失陷,孔有德投奔了毛文龙,成为毛文龙的义子,仍旧奋战在杀建奴的第一线,若是那时候战死了,肯定也是史书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
    后来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东江镇四分五裂,孔有德得孙元化收容,存身登莱。
    可惜孙元化有爱才之心,却无用人之能,辽兵在山东颇受歧视,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埋下了后来登州之乱的隐患。
    再后来,孔有德对大明的仇恨甚至超过了满清。徐梁当年也尝试着分析孔有德的心理,至于结论如何却连他自己都忘了。
    反正那时候的他完全无力干涉历史走向,而且登州之乱很快就牵扯到了党争层面,那就是崇祯帝的敏感区,谁碰谁死。
    ……
    “我的天,他们哪里来这么多火炮?”孔有德手持柳叶刀,身穿普通小卒的服色,站在黄河边看着东面的战备情况。
    在东岸,一辆辆炮车拉着火炮进入炮位。炮手掀开炮衣,擦拭着黝黑的铸铁,让火炮看起来更加的森然。
    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学生,也是大明之前组建炮兵的主持者。
    孔有德深受孙元化的信任,对于火炮自然了如指掌。
    如果不是他,满洲人就算再过一百年也未必能造出一门合格的火炮。此时此刻,孔有德心中细细计算着大明一年铸炮的门数。
    就算放开胆子往宽里想,一年能够铸炮五十门已经是神速了。而北直、山西、河南、湖广,都有明军动辄出动数十门火炮的消息。
    如果算上现在东岸的这二十门炮,明军岂不是在去年一年中铸就了百余门红夷火炮?
    按照十分之三的合格率,明军岂不是要铸炮三百多门?这得多少泥范?
    一个泥范起码要阴干三个月,怎么想也不可能啊!——莫非是从葡萄牙人那里买来的?
    可是葡萄牙听说也不是什么大国,他们也未必能生产出那么多火炮来啊。
    而且听说大明的皇帝跟葡萄牙之间还发生过战争,葡萄牙也不可能卖给他火炮啊。
    孔有德很快就否定了这个结论:一门这样大小的红夷炮售价一千两,加上运费恐怕要高达一千二百两。
    十门就是一万贰仟两银子,明廷哪里来那么多钱买这么多炮?而且就算江南有钱,澳门的葡萄牙人也没这么多炮可卖啊!
    莫非这些火炮都是假货?只是用来装装样子,想吓退我军不从此处渡河?
    孔有德心中泛起一丝光亮,好像看到了希望……
    “就打对面那几个清兵,看了咱们一早上了。”龙福才指了指黄河对岸的鞑虏,也不知道那些人算是巡河还是监视,反正就是看着他们不舒服。
    炮兵组纷纷测定射击诸元,转动炮口,二十门火炮尽数瞄准站在西岸上的那伙诡异的清兵。
    士兵们每每看到鞑虏就能怒火中烧,恨不得亲手将他们撕成碎片。可惜他不是关羽张飞那般的不世悍将,但万幸地是他学到了炮术,而如今手下又有足够的火炮可以让他一展所学。
    “瞄准!”指挥官才举起角旗。
    “放!”炮手们点燃了导火索,二十门火炮纷纷怒吼,射出一枚枚厚重的炮弹。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78067/218587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