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宝岛3
推荐阅读:不就是个奥运冠军[花滑]、404寝,下楼团建!、我的独立日、纯0扮演渣攻后翻车了、我在神秘复苏世界开冒险屋、和小掌门一起看世界、仙尊他一心成为反派、纨绔小少爷的农家饭馆、社恐和纸片人恋爱后、远古大佬抓我生崽崽、
“臣岂敢!”郑芝龙额头冒汗,浑身抖若筛糠,声音也越发的沙哑道。
“你也别太小心眼,好像自己有个千万身家,朕就一定要谋你家产似的。”徐梁嘲笑道:“关键问题不是家里有多少银子,而是这银子干不干净。若是银子来路正。哪怕再多又有什么关系?只有那些卖国贼、吸血虫,才需要怕我。”
“臣……臣有罪……”郑芝龙旋即又跪倒在地,磕其头来。
“你有何罪?走海?”徐梁笑道:“你生在隆庆之后,这算什么罪?”
徐梁重生以来,最为耿耿于怀的就是“禁海”问题。
这个词总是让人想起原历史时空中的满清禁海。好像明清真是一体。实际上明朝禁海条例中确影片帆不许下海”的文字,但从未得到真正的落实过。而满清的禁海却是将沿海五十里的百姓全部迁走,不肯走就杀掉。
海禁本为了防止倭乱而生,但最为严苛的嘉靖时期,反倒是倭寇最为猖獗的时代,也是海贸走私最为鼎盛的时期。只要略加考察当时闽南士林的物议风向,就可以明白:正是这些滨海豪族极力推动朝廷禁海,从而获得垄断贸易的巨额利润。
梳理当时的东海“食物链”,便能得出这样的图像:倭人朝鲜人为中国海商打工,中国海商如王直等人为沿海豪族打工。沿海的豪族之家为了防止国家抽税分成,也防止其他地方的势力介入海贸,不遗余力鼓动朝廷禁海。
即便是在嘉靖朝,朝中也有以谭纶为首的诸多要员希望通海,历任福建巡抚、巡按也都题请开海。最终还是到了世宗大行,取得了朝堂影响力的江南势家才成功推动“隆庆开海”,在月港设立督饷馆,开征关税。
“你罪在逃税、通番、贪污和渎职。”
郑芝龙刚刚腾起的一丝希望,再次被皇帝报出的四大罪状所碾成齑粉。这四条重罪,在任何一朝都足以论上大辟了。不过在皇帝手里或许能轻些,大约是举族流放辽东或者琉球吧。
论起来,皇帝虽然心狠手辣,但还真不算“人头滚滚”。他更喜欢流放和苦役,从这点上看倒不知道是真的文弱,还是过于实际。
“臣愿输金。”郑芝龙不缺钱,只要他手里有人有船,就不会缺钱。
“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规矩,我当然不能坏。”徐梁应声接道。
郑芝龙此刻真心感谢高皇帝留下了这么一条门路。只要这位爷拿了银子,什么都好。
他又想起南京传来的消息:据当日邵一峰给朱国弼使眼色,让他多捐十倍,或许可以得免。然而朱国弼要钱不要命,只多报十万两,结果流放张家口——比之其他流放辽东的勋戚倒是近了不少,可见真是一两银子一滴血,对肉主和皇帝都是一样。
“我也不多算你的。”徐梁道:“月港定的海税是多少,我就收你多少赎金,算你迟缴,不算逃税。如何?”
“谢陛下恩典。”郑芝龙心头却没有半点轻松。
皇帝宣布他四条重罪,逃税只是最轻的一条。
“通番之罪,我倒是可以给你挂个交通署的职衔,日后与红夷交涉,前事自然也就不论了。”徐梁道。
通番在明律中判得极重。就如后世华夏对鸦片等毒品抱有零容忍,大明对于通番也是恨之入骨。这都是深刻的历史血债。让人难以释怀。
郑芝龙一时有些恍惚,难道皇帝真的是在帮自己?自己何德何能,能让这尊大神庇佑?
徐梁继续道:“但是贪污和渎职是我最不能容忍的,这就得你自己了。”
这两条倒是不用大辟,但还是逃不过流放和苦役……
郑芝龙定了定神。道:“陛下,贪污是国朝弊政,闽南又是山隔水阻,新政之风一时不能沐浴。臣在官场,不行情弊也是不过去的,总有人……”
徐梁抬了抬手。示意他不要找借口。
郑芝龙当即截断话头:“罪臣愿以巨资赎贪污之罪。”见皇帝点零头,他才又心翼翼道:“只是不知陛下所谓渎职……”
“是红夷窃据我台湾之事。”徐梁道:“台湾乃中华故土,正是你放纵默许,才让红夷在岛上筑城。”
郑芝龙本以为是佃变的问题,还想着自己并非民政官员,用这个来入罪实在有些牵强。
谁知皇帝的竟然是台湾岛上的红夷!
在郑芝龙眼里。台湾根本不能算是大明的疆域啊!
前朝的事他不知道,但李旦和颜思齐开台却是他目见耳闻的。当时朝廷甚至连大员是岛还是港都分不清,更别设官治理了。至于他本人经营魍港,也完全是私自动手,跟朝廷何干?
“台岛与神州大陆看似分割,其实只是大陆延伸出去的一角,与我华夏历代王朝皆有往来……”
——日本也是啊。你怎么不日本是华夏故土。
郑芝龙腹诽道。
“……自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统辖澎湖列岛与台湾,我朝因循之……”
——就沈有容巡抚福建时去过一次台湾岛,澎湖岛上的只有汛兵,并非常设,这也能算么?
郑芝龙心中仍旧有些不服,只觉得皇帝不知从哪里风闻了一些台海旧事,就在他面前充内校
“我命你收复台湾,时至今日,效果何在?是我的令旨调不动你么!”徐梁道。
“陛下明鉴!”郑芝龙连忙道:“台湾岛上的红夷不过尔尔。只待臣完成军备,信风一起,随时都可以打过去。”
“这话不是将军该说的的。”徐梁冷声道:“今日就先不要回去了,与我手下参谋定制一份复台方略出来。台湾打下来之后,朝廷派牧民官。福建水师则要转运移民。日后台湾设市舶司,税入尽归朝廷,尔不得侵吞。海面有走私之船,则归责于尔。如此,算是免你的渎职之罪!”
郑芝龙听得冷汗直出,不过知道自己权位仍在,总算放了下了心。至于走私与否,这事难道是皇帝能了算的么?不怕先应允下来。
徐梁道口吻温和下来:“你知道红夷国在哪里?是如何开拓海外领地的么?”
郑芝龙当过荷兰饶翻译,对红夷饶来历颇有自信,当即侃侃而谈,又有心要彰显自己的本事,加重自己在复台一事上的份量,难免添油加醋。
徐梁静静听完,叹声道:“你这点见识,竟然敢声言复台,实在让我心忧。”
郑芝龙顿时一噎,大明难道还有人比他更了解红夷番么!
徐梁让随侍的副官取了地图,左右展开悬挂起来,取了一条长鞭:“红夷番并非荷兰人,荷兰只是红夷国的一个省。我朝所谓红夷番,译其国名当为‘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其国原本是低地德意志,为西班牙人所统治。嘉靖四十五年,其国人暴动,自立一国,主君号曰‘执政’,并无你所谓之国王。”
郑芝龙大窘,却被这地图上的精细所震撼,暗中与自己所知的岛、国印证,竟无一处讹误。
徐梁懒得给郑芝龙上历史课,将长鞭递给身边的参谋,示意他继续。
这参谋是从第二军抽调上来的精英,入闽之后就负责整理台海情报,兼顾了解当前南洋局势,对于出现在自家前院的外夷自然也是多下功夫,甚至还托人买了经世大学出版的字典,自学西、葡等语。
虽然只是上尉,但他站在郑芝龙面前却没有丝毫敬畏。
“万历三十年,也就是泰西历一六零二年。”参谋吐字清晰:“尼德兰设立联合东印度公司,设一总督将军于爪哇国巴达维亚开镇。此外再于通商紧要处设立商馆,以长官统领。其呼台湾为福尔摩萨,为美丽之意。簇也只有福尔摩萨长官治理,并无郑督所谓‘总督’。”
郑芝龙脸上滚烫。被皇帝批驳也就罢了,竟然连这么个军官都敢当面指摘他的错讹,实在让人难以承受。
“就由万国上尉与郑督一同制定复台方略,望各尽其能。”徐梁看了看帐中的座钟,这次的会面时间已经过长了,下面还要召见福建洪氏前来谢罪的族人。因为洪承畴投降满清的事,让整个武荣翁山洪氏都深感羞耻——当然,在原历史时空中他们却很是光荣。
这回洪氏由族长带队,东西两轩各房房长随同,尤其是洪承畴的亲弟弟洪承畯袒身负荆,前来请罪。
徐梁本来并不想为此浪费时间,但是想想洪氏在闽省也算望族,日后要安抚地方,开发台湾,终究还要用上他们,便还是抽了时间接见他们。其实洪承畴的变节与他们并没有关系,但当年洪承畴权倾一时,他们得享分润,如今受到牵连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望洪氏日后以国家为重,切莫再出这等有辱门风之人。”徐梁完套话,端茶送客。
洪氏一族却是痛哭流涕,感恩戴德,纷纷赌咒发誓方才告退而出。
现在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电话、网络,但工作量的繁重却丝毫不减后世。徐梁见完洪氏,只来得及在中军帐中走了两步,就又收到了各地军政报告摘要,各项国家工程项目的进度汇报,这些都必须认真审查,尽可能多地关注到每个细节,一旦有不明不白的地方,就要让人再重新报来。
后世商经所谓:“管理是盯出来的。”绝非虚言。
“你也别太小心眼,好像自己有个千万身家,朕就一定要谋你家产似的。”徐梁嘲笑道:“关键问题不是家里有多少银子,而是这银子干不干净。若是银子来路正。哪怕再多又有什么关系?只有那些卖国贼、吸血虫,才需要怕我。”
“臣……臣有罪……”郑芝龙旋即又跪倒在地,磕其头来。
“你有何罪?走海?”徐梁笑道:“你生在隆庆之后,这算什么罪?”
徐梁重生以来,最为耿耿于怀的就是“禁海”问题。
这个词总是让人想起原历史时空中的满清禁海。好像明清真是一体。实际上明朝禁海条例中确影片帆不许下海”的文字,但从未得到真正的落实过。而满清的禁海却是将沿海五十里的百姓全部迁走,不肯走就杀掉。
海禁本为了防止倭乱而生,但最为严苛的嘉靖时期,反倒是倭寇最为猖獗的时代,也是海贸走私最为鼎盛的时期。只要略加考察当时闽南士林的物议风向,就可以明白:正是这些滨海豪族极力推动朝廷禁海,从而获得垄断贸易的巨额利润。
梳理当时的东海“食物链”,便能得出这样的图像:倭人朝鲜人为中国海商打工,中国海商如王直等人为沿海豪族打工。沿海的豪族之家为了防止国家抽税分成,也防止其他地方的势力介入海贸,不遗余力鼓动朝廷禁海。
即便是在嘉靖朝,朝中也有以谭纶为首的诸多要员希望通海,历任福建巡抚、巡按也都题请开海。最终还是到了世宗大行,取得了朝堂影响力的江南势家才成功推动“隆庆开海”,在月港设立督饷馆,开征关税。
“你罪在逃税、通番、贪污和渎职。”
郑芝龙刚刚腾起的一丝希望,再次被皇帝报出的四大罪状所碾成齑粉。这四条重罪,在任何一朝都足以论上大辟了。不过在皇帝手里或许能轻些,大约是举族流放辽东或者琉球吧。
论起来,皇帝虽然心狠手辣,但还真不算“人头滚滚”。他更喜欢流放和苦役,从这点上看倒不知道是真的文弱,还是过于实际。
“臣愿输金。”郑芝龙不缺钱,只要他手里有人有船,就不会缺钱。
“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规矩,我当然不能坏。”徐梁应声接道。
郑芝龙此刻真心感谢高皇帝留下了这么一条门路。只要这位爷拿了银子,什么都好。
他又想起南京传来的消息:据当日邵一峰给朱国弼使眼色,让他多捐十倍,或许可以得免。然而朱国弼要钱不要命,只多报十万两,结果流放张家口——比之其他流放辽东的勋戚倒是近了不少,可见真是一两银子一滴血,对肉主和皇帝都是一样。
“我也不多算你的。”徐梁道:“月港定的海税是多少,我就收你多少赎金,算你迟缴,不算逃税。如何?”
“谢陛下恩典。”郑芝龙心头却没有半点轻松。
皇帝宣布他四条重罪,逃税只是最轻的一条。
“通番之罪,我倒是可以给你挂个交通署的职衔,日后与红夷交涉,前事自然也就不论了。”徐梁道。
通番在明律中判得极重。就如后世华夏对鸦片等毒品抱有零容忍,大明对于通番也是恨之入骨。这都是深刻的历史血债。让人难以释怀。
郑芝龙一时有些恍惚,难道皇帝真的是在帮自己?自己何德何能,能让这尊大神庇佑?
徐梁继续道:“但是贪污和渎职是我最不能容忍的,这就得你自己了。”
这两条倒是不用大辟,但还是逃不过流放和苦役……
郑芝龙定了定神。道:“陛下,贪污是国朝弊政,闽南又是山隔水阻,新政之风一时不能沐浴。臣在官场,不行情弊也是不过去的,总有人……”
徐梁抬了抬手。示意他不要找借口。
郑芝龙当即截断话头:“罪臣愿以巨资赎贪污之罪。”见皇帝点零头,他才又心翼翼道:“只是不知陛下所谓渎职……”
“是红夷窃据我台湾之事。”徐梁道:“台湾乃中华故土,正是你放纵默许,才让红夷在岛上筑城。”
郑芝龙本以为是佃变的问题,还想着自己并非民政官员,用这个来入罪实在有些牵强。
谁知皇帝的竟然是台湾岛上的红夷!
在郑芝龙眼里。台湾根本不能算是大明的疆域啊!
前朝的事他不知道,但李旦和颜思齐开台却是他目见耳闻的。当时朝廷甚至连大员是岛还是港都分不清,更别设官治理了。至于他本人经营魍港,也完全是私自动手,跟朝廷何干?
“台岛与神州大陆看似分割,其实只是大陆延伸出去的一角,与我华夏历代王朝皆有往来……”
——日本也是啊。你怎么不日本是华夏故土。
郑芝龙腹诽道。
“……自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统辖澎湖列岛与台湾,我朝因循之……”
——就沈有容巡抚福建时去过一次台湾岛,澎湖岛上的只有汛兵,并非常设,这也能算么?
郑芝龙心中仍旧有些不服,只觉得皇帝不知从哪里风闻了一些台海旧事,就在他面前充内校
“我命你收复台湾,时至今日,效果何在?是我的令旨调不动你么!”徐梁道。
“陛下明鉴!”郑芝龙连忙道:“台湾岛上的红夷不过尔尔。只待臣完成军备,信风一起,随时都可以打过去。”
“这话不是将军该说的的。”徐梁冷声道:“今日就先不要回去了,与我手下参谋定制一份复台方略出来。台湾打下来之后,朝廷派牧民官。福建水师则要转运移民。日后台湾设市舶司,税入尽归朝廷,尔不得侵吞。海面有走私之船,则归责于尔。如此,算是免你的渎职之罪!”
郑芝龙听得冷汗直出,不过知道自己权位仍在,总算放了下了心。至于走私与否,这事难道是皇帝能了算的么?不怕先应允下来。
徐梁道口吻温和下来:“你知道红夷国在哪里?是如何开拓海外领地的么?”
郑芝龙当过荷兰饶翻译,对红夷饶来历颇有自信,当即侃侃而谈,又有心要彰显自己的本事,加重自己在复台一事上的份量,难免添油加醋。
徐梁静静听完,叹声道:“你这点见识,竟然敢声言复台,实在让我心忧。”
郑芝龙顿时一噎,大明难道还有人比他更了解红夷番么!
徐梁让随侍的副官取了地图,左右展开悬挂起来,取了一条长鞭:“红夷番并非荷兰人,荷兰只是红夷国的一个省。我朝所谓红夷番,译其国名当为‘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其国原本是低地德意志,为西班牙人所统治。嘉靖四十五年,其国人暴动,自立一国,主君号曰‘执政’,并无你所谓之国王。”
郑芝龙大窘,却被这地图上的精细所震撼,暗中与自己所知的岛、国印证,竟无一处讹误。
徐梁懒得给郑芝龙上历史课,将长鞭递给身边的参谋,示意他继续。
这参谋是从第二军抽调上来的精英,入闽之后就负责整理台海情报,兼顾了解当前南洋局势,对于出现在自家前院的外夷自然也是多下功夫,甚至还托人买了经世大学出版的字典,自学西、葡等语。
虽然只是上尉,但他站在郑芝龙面前却没有丝毫敬畏。
“万历三十年,也就是泰西历一六零二年。”参谋吐字清晰:“尼德兰设立联合东印度公司,设一总督将军于爪哇国巴达维亚开镇。此外再于通商紧要处设立商馆,以长官统领。其呼台湾为福尔摩萨,为美丽之意。簇也只有福尔摩萨长官治理,并无郑督所谓‘总督’。”
郑芝龙脸上滚烫。被皇帝批驳也就罢了,竟然连这么个军官都敢当面指摘他的错讹,实在让人难以承受。
“就由万国上尉与郑督一同制定复台方略,望各尽其能。”徐梁看了看帐中的座钟,这次的会面时间已经过长了,下面还要召见福建洪氏前来谢罪的族人。因为洪承畴投降满清的事,让整个武荣翁山洪氏都深感羞耻——当然,在原历史时空中他们却很是光荣。
这回洪氏由族长带队,东西两轩各房房长随同,尤其是洪承畴的亲弟弟洪承畯袒身负荆,前来请罪。
徐梁本来并不想为此浪费时间,但是想想洪氏在闽省也算望族,日后要安抚地方,开发台湾,终究还要用上他们,便还是抽了时间接见他们。其实洪承畴的变节与他们并没有关系,但当年洪承畴权倾一时,他们得享分润,如今受到牵连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望洪氏日后以国家为重,切莫再出这等有辱门风之人。”徐梁完套话,端茶送客。
洪氏一族却是痛哭流涕,感恩戴德,纷纷赌咒发誓方才告退而出。
现在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电话、网络,但工作量的繁重却丝毫不减后世。徐梁见完洪氏,只来得及在中军帐中走了两步,就又收到了各地军政报告摘要,各项国家工程项目的进度汇报,这些都必须认真审查,尽可能多地关注到每个细节,一旦有不明不白的地方,就要让人再重新报来。
后世商经所谓:“管理是盯出来的。”绝非虚言。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78067/2185889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