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44)
推荐阅读:魇运、道长,你居心不良啊(古言1v1H)、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临时夫妻(nph)、我网恋又翻车了(1v1 高h)、【崩铁乙女】总合集、蹂纸浆(1v1校园h)、纷争之心(nph,西幻)、社畜罢辽(NP)、窥星(父女1v1)、
洵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收回,不可能将难民一直搁置不管,又没人力和物力给他们修房子,这帐篷倒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这时圣人直接让人计算费用,和收购各地的麻布的可行性。
等结果出来,大致的费用虽然不算少,但完全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毕竟其他方案,都比现在这个花钱。
也有官员道,我北凉本就囤积得有不少麻布,这也是麻布价格低廉的一个原因,如今正好排上用场。
如此,竟然真的能给洵州难民一个住宿。
众人不由得看向莫少珩。
其实何止是一个住宿,还因时制宜地解决了修运河时流动住宿的问题。
一石二鸟。
莫少珩正在给大家演示怎么将帐篷收起来。
最后看到的就是,被捧在手上的一叠大布团。
众人:
也忒方便了一点。
这时圣人开口了,大概是让各部门拟一个具体的章程出来。
也就是说这件事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基本可以敲定了。
莫少珩的箱子里面,正好装着各种图纸,取出来一并给了工部尚书。
等安静下来,有人问道,世子当日说的是两件事情,不知道关于难民孩子的问题?
莫少珩说道,这个问题就稍微复杂了一点,但我镇北王府已经决定卖掉一部分良田来帮难民养孩子了。
噗!
场上的百官愣是没忍住。
镇北王府现在就靠那些良田维持贵族最后的体面了吧?
莫少珩居然说他镇北王府要卖掉一部分良田?
莫少珩心道,良田的确不错,但北凉有明文规定,良田只能用来种粮食,这是因为北凉缺粮,所以定下的限制,本也是好的。
但它也限制了收入。
而莫少珩他在他的那些铺子上面吃了亏,至今还没什么生意,所以他得另辟蹊径。
众人心道,就算莫少珩将镇北王府的所有良田都卖掉,那也不可能达到帮难民养孩子这个目的。
莫少珩一笑,又开始从箱子里面取东西出来,侃侃而谈了起来。
这样就过去了整整一个上午。
至于最终的结果
圣人已经派人去告知今天等在城外的难民了,若是朝廷给他们住宿,给他们养孩子,他们是否愿意以工代赈,以工代税去修建运河。
甚至还专门说道,此次征工,全凭自愿。
不愿意的也能得到朝廷的救济,毕竟都是北凉的百姓。
当然,肯定是吃不饱的,勉强不死人吧,以前朝廷救济难民就是这么做的,这次有了东唐借的粮食,自然能宽裕不少,但那是给应招的工人和他的家庭的。
下了朝,莫少珩走得特别慢,大概等赵棣走到他身边,莫少珩说道,要不要将你家的良田也卖掉一些帮难民养孩子?
赵棣:我家铺子生意好。
不用卖田。
莫少珩: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
莫少珩还没答,这时候,上议大夫范寇的声音在旁边想起,我家良田有点多,也准备卖点。
莫少珩:
第36章 卤肉
下了朝,莫少珩想了想,他几天前答应过赵景澄等十五个少年去带他们逃课。
结果因为突发事件,不得不爽约。
现在倒是有时间去国子监看一看了。
国子监,还是那个同僚:祭酒让我转告世子,世子以后就负责那个学舍。
莫少珩现在由四门助教升了文学博士,按规定,是要带一个学舍的。
当然一个学舍有很多个授课的文学博士,教授不同的内容。
祭酒还说,以后这个学舍如何授课,都由世子自行决定。
莫少珩:
不是说国子监祭酒是个老古板吗?他怎么看着思想挺开明的,连他带学生逃课都不计较不说,还让他自行决定授课方式?
国子监祭酒孙望书的确是个老古板,但他也有他的人生境遇。
孙望书年轻时读书十分刻苦,但或许因为天赋原因,在课业上并不出众。
直到遇到了他的授业恩师愚之先生,他就跟突然顿悟了一般,学业有成,功成名就。
所以他对他的老师一直心怀感激。
他一直记得他的授业恩师愚之先生的一句话,所有的学子皆有天赋,只是他们没有遇到一个能因材施教的老师。
孙望书觉得,赵景澄那个学舍的学子,每个虽然都是麻烦精,让人头痛得厉害,但一个个又挺机灵,只是没有将心放在学业上而已。
而国子监的文学博士,很难管教这些学子,与其每天让他们在学舍睡觉,还不如让莫少珩试试。
或许,莫少珩就是赵景澄他们的愚之先生也说不定。
莫少珩还有些惊讶地向学舍走去,果然,文人的思想看似顽固,但又是最自由的。
结果,没还没走到学舍,前面十五个少年就站那了,估计是得了他来国子监的消息,自己跑出来了。
莫少珩:
眼前的情况,愣是让莫少珩愣住了,他有一种前面站了十五个南一的错觉。
十五个少年,也就十一二岁的样子,在莫少珩眼中,也就刚小学毕业的初一学生吧。
现在,正一人怀里抱着一张古琴,站在他面前。
还学着他平时抱琴的姿势。
赵景澄笑得整张脸都成了团子,以后看谁还敢说我们不是你的学生。
说完,托了托怀里的琴,一模一样。
他们自从上次看到南一抱着一张古琴跟在莫少珩身后,一看就是师徒,他们就想着,以前莫少珩是四门助教,其实还不能算他们的老师,这可怎么行。
他们得将关系敲定了,不然谁带他们逃课。
回去之后,那是翻箱倒柜,家里收藏得有古琴的,直接抱怀里,谁说也不听,吃饭睡觉都得抱着。
家里没古琴的,在地上打滚耍痞也得让家里买一张。
这些小霸王一但闹起来,那才叫精彩。
况且他们只是学琴,说起来还算有了点上进心。
最后,也就成了现在这副场景了。
赵景澄还在对莫少珩道:我们像不像是北凉第一才子临江仙的学生?
莫少珩:
他看着这些古琴,皆是些有名字的名琴,叹了一口气,莫要糟蹋了琴。
然后带着人向国子监外走去。
一群人,莫少珩怀抱古琴在前,后面跟了一堆小琴师,当真是独一无二的风景,引得人频频回头。
莫少珩直接去的乌衣巷。
他得将帮难民养孩子的计划在仔细整理整理,虽然今日在金殿上已经说动了圣人和诸位大臣,但具体的章程因为太过复杂,还得斟酌斟酌。
至于如何说服的?
说起来其实也简单。
莫少珩不是将游牧民族的帐篷介绍给了所有人吗?
他就仔细讲了讲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放牧生活,洒脱而潇洒,其实未必比耕种差。
北凉因为水源问题,耕地一向不丰富。
但北凉有一片非常大的草原,就在凉京城外不远。
这片草原非常辽阔,因为杂草丛生,想要开垦成耕地都十分的困难。
北凉虽然说缺少水源,但并非一点水源都没有,还是有一些小湖泊小溪的,只是不够灌溉而已。
这处草原上就有一条非常窄的小溪流。
所以是特别适合放牧的。
莫少珩在金殿上,将游牧民族如何迁徙放牧的方式说得清清楚楚,也就是吃掉一片草,又移动到另外一片区域,等上一片被吃掉的草长好后,再回来。
如果是固定居所,自然无法适应这种游牧生活,但他们现在正好有了帐篷。
莫少珩将这种游牧方式说完,又讲了讲北凉的畜牧情况。
北凉的肉食是十分昂贵的,基本都是圈地自养。
而圈地自养,可不像在现代,直接购买饲料,直接运输就行,它的饲养数量是由周围的草料决定的。
所以饲养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量少,哪怕是吃草的牲畜,价格也居高不下。
莫少珩又分析了一番现在的情况。
他们有大片的草原,却荒置,实在可惜了。
莫少珩想要将草原利用起来,所以他需要大量的牧童。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适合放牧的牲畜,牛和羊的价格太昂贵了,产量也低。
一头牛一头羊,一年生一头小牛和小羊也就顶天了,这还是正常生育不出意外的情况。
所以莫少珩向圣人和各位大臣推荐了猪。
猪不适合放牧,但适合散养,就像现代,圈养的猪才二十来块钱一斤的价格,而散养的猪,能达到一百到两百一斤。
他们在草原上也不是天天搬迁,所以散养猪是十分合适的,只需要在固定的地方修建一些简单的猪圈就行,每天需要将散养的猪,牛,羊赶回圈里,一是为了防止走丢,二是晚上有一个保温的地方。
猪一胎能生十几个,经济效益之高是无法想象的,后世的肉食为何很长一段岁月以猪肉为主,这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北凉虽然各地都有养猪,但猪肉味道不好,它腥。
贵族都不吃。
百姓吃的肉倒是多为猪肉,但也不怎么爱吃,若不是实在长久没吃肉心里淘得慌,他们也是不会买猪肉的。
莫少珩为了说服圣人和诸位大臣,他上金殿时带着的那么大的一个箱子,除了一顶帐篷外,装的全是卤好的猪肉。
猪肉腥,的确是一个问题,但也和北凉的饮食习惯有关,北凉的饮食方式主要是以蒸和煮为主。
你能想象,水煮的猪肉是什么味道吗?还是在盐价高昂,百姓根本不可能将猪肉腌制后在处理的情况。
说白了,百姓觉得猪肉腥,除了它本身的原因外,就是大家都不会花费其他额外支出处理猪肉。
所以莫少珩呈上的,是掩盖腥味最厉害的卤肉。
再说,他还有养猪秘诀,能将腥味降到最低。
一开始,莫少珩将卤猪耳朵,卤猪蹄,卤猪尾巴,卤猪心猪肝这些拿出来的时候,可是愣住了好多人。
但莫少珩说得头头是道,又将卤肉要么切片,要么切块,摆了个盘,反正看上去和他们平时认识的猪肉是有些不同。
所以被莫少珩忽悠着,以一副慷概赴死的心态尝了一尝。
结果,这一尝根本就停不下来。
他们都开始怀疑他们的舌头,这真的是那百姓都嫌弃的难以下咽的猪肉?
那卤肉一咬进嘴里,是各种味道的回香,还有那肉味,并没有腥味,甚至味道一点也不比牛肉和羊肉差。
莫少珩为了去腥,的确花了不少心思,光是各种药材都用了不少,很多香料现在都还是当成的药材再用,估计也就莫少珩将它们用来做菜。
连圣人都惊讶了好久。
莫少珩将如何去腥的方式大概说了一下,其中其实使用得最多的还是盐。
而盐,他们北凉马上盐价就会降下来了。
环环相扣,莫少珩口中养猪的经济效益似乎真的能达到。
说不得说不得以后北凉的百姓也能吃上不错的肉食了,而不是像现在,他们北凉的百姓,一年到头桌子上也未必能见到一两次肉。
这个影响实在太大了。
莫少珩阐述着养猪的各种好处,放牧牛羊反而成了其次。
而无论养猪还是放牧牛羊,都需要大量的牧童。
他们也大概明白了莫少珩说的帮难民养孩子是什么意思了。
正好缺牧童不是。
用莫少珩的话来说,就是凭空多出来了无数能够提供经济效益的工作岗位。
他在招工,只是是在难民中招,招收那些养不起,可能会被丢弃的孩子。
一举两得,利好各方。
当时的金殿上也是惊讶了好久。
当然,因为是从来未有过的事情,也遭到了不少质疑。
最终就变成了,愿不愿意投资养猪和放牧,就看莫少珩能不能拉到投资了。
也就有了莫少珩找赵棣卖田帮难民养孩子的事情和范寇也想参一脚的事情。
这事情不由朝廷主办,而是由莫少珩牵头。
莫少珩心道,也好,这样他的利益反而能最大化。
当然,具体事宜,还得莫少珩理出些章程,比如大概需要多少牧童,能养多少猪牛羊。
乌衣巷上,也多了一家挂着卤字旗的铺子。
莫少珩整理好一个大致章程出来的时候,楼下十五个少年和南一正对着一堆卤肉吃得津津有味。
莫少珩:
赵景澄:我请客我请客,随便吃。
这真的是猪肉?也太香了。
赵景澄这个小吃货,他自从发现了乌衣巷的包子,biangbiang面和雪糕后,就时刻关注着乌衣巷的动向,这不,卤肉铺子一出现他就去猎奇了。
又给了他新的惊喜。
其他少年也惊讶得很,他们的嘴巴有多刁他们自己是知道的。
但这卤肉香而不腻,仔细品还能品出各种各样细腻的香味来。
赵景澄让人搬了一大堆过来的时候,他们还十分惊讶,他们虽然每个月的例钱不少,但因为年龄还小,例钱也是有数的。
结果一问,价格竟然出奇的暖人心,难怪赵景澄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
莫少珩也是一笑,这算是他铺子唯一的生意了吧。
赵景澄脸上都是汗水,估计是才去给别人当了小兵回来。
赵景澄吃了几口又往外面跑,我去给别人当小兵了。
南一都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墙都不扶,就服你。
一群少年:
这小道士在说什么?
不过很快赵景澄又垂头丧气地回来了,估计是小兵都没当上,气得直嘀咕,五殿下怎么回事?他自己输了比赛怪我小兵没当好,现在都不让我上场了。
这时圣人直接让人计算费用,和收购各地的麻布的可行性。
等结果出来,大致的费用虽然不算少,但完全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毕竟其他方案,都比现在这个花钱。
也有官员道,我北凉本就囤积得有不少麻布,这也是麻布价格低廉的一个原因,如今正好排上用场。
如此,竟然真的能给洵州难民一个住宿。
众人不由得看向莫少珩。
其实何止是一个住宿,还因时制宜地解决了修运河时流动住宿的问题。
一石二鸟。
莫少珩正在给大家演示怎么将帐篷收起来。
最后看到的就是,被捧在手上的一叠大布团。
众人:
也忒方便了一点。
这时圣人开口了,大概是让各部门拟一个具体的章程出来。
也就是说这件事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基本可以敲定了。
莫少珩的箱子里面,正好装着各种图纸,取出来一并给了工部尚书。
等安静下来,有人问道,世子当日说的是两件事情,不知道关于难民孩子的问题?
莫少珩说道,这个问题就稍微复杂了一点,但我镇北王府已经决定卖掉一部分良田来帮难民养孩子了。
噗!
场上的百官愣是没忍住。
镇北王府现在就靠那些良田维持贵族最后的体面了吧?
莫少珩居然说他镇北王府要卖掉一部分良田?
莫少珩心道,良田的确不错,但北凉有明文规定,良田只能用来种粮食,这是因为北凉缺粮,所以定下的限制,本也是好的。
但它也限制了收入。
而莫少珩他在他的那些铺子上面吃了亏,至今还没什么生意,所以他得另辟蹊径。
众人心道,就算莫少珩将镇北王府的所有良田都卖掉,那也不可能达到帮难民养孩子这个目的。
莫少珩一笑,又开始从箱子里面取东西出来,侃侃而谈了起来。
这样就过去了整整一个上午。
至于最终的结果
圣人已经派人去告知今天等在城外的难民了,若是朝廷给他们住宿,给他们养孩子,他们是否愿意以工代赈,以工代税去修建运河。
甚至还专门说道,此次征工,全凭自愿。
不愿意的也能得到朝廷的救济,毕竟都是北凉的百姓。
当然,肯定是吃不饱的,勉强不死人吧,以前朝廷救济难民就是这么做的,这次有了东唐借的粮食,自然能宽裕不少,但那是给应招的工人和他的家庭的。
下了朝,莫少珩走得特别慢,大概等赵棣走到他身边,莫少珩说道,要不要将你家的良田也卖掉一些帮难民养孩子?
赵棣:我家铺子生意好。
不用卖田。
莫少珩: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
莫少珩还没答,这时候,上议大夫范寇的声音在旁边想起,我家良田有点多,也准备卖点。
莫少珩:
第36章 卤肉
下了朝,莫少珩想了想,他几天前答应过赵景澄等十五个少年去带他们逃课。
结果因为突发事件,不得不爽约。
现在倒是有时间去国子监看一看了。
国子监,还是那个同僚:祭酒让我转告世子,世子以后就负责那个学舍。
莫少珩现在由四门助教升了文学博士,按规定,是要带一个学舍的。
当然一个学舍有很多个授课的文学博士,教授不同的内容。
祭酒还说,以后这个学舍如何授课,都由世子自行决定。
莫少珩:
不是说国子监祭酒是个老古板吗?他怎么看着思想挺开明的,连他带学生逃课都不计较不说,还让他自行决定授课方式?
国子监祭酒孙望书的确是个老古板,但他也有他的人生境遇。
孙望书年轻时读书十分刻苦,但或许因为天赋原因,在课业上并不出众。
直到遇到了他的授业恩师愚之先生,他就跟突然顿悟了一般,学业有成,功成名就。
所以他对他的老师一直心怀感激。
他一直记得他的授业恩师愚之先生的一句话,所有的学子皆有天赋,只是他们没有遇到一个能因材施教的老师。
孙望书觉得,赵景澄那个学舍的学子,每个虽然都是麻烦精,让人头痛得厉害,但一个个又挺机灵,只是没有将心放在学业上而已。
而国子监的文学博士,很难管教这些学子,与其每天让他们在学舍睡觉,还不如让莫少珩试试。
或许,莫少珩就是赵景澄他们的愚之先生也说不定。
莫少珩还有些惊讶地向学舍走去,果然,文人的思想看似顽固,但又是最自由的。
结果,没还没走到学舍,前面十五个少年就站那了,估计是得了他来国子监的消息,自己跑出来了。
莫少珩:
眼前的情况,愣是让莫少珩愣住了,他有一种前面站了十五个南一的错觉。
十五个少年,也就十一二岁的样子,在莫少珩眼中,也就刚小学毕业的初一学生吧。
现在,正一人怀里抱着一张古琴,站在他面前。
还学着他平时抱琴的姿势。
赵景澄笑得整张脸都成了团子,以后看谁还敢说我们不是你的学生。
说完,托了托怀里的琴,一模一样。
他们自从上次看到南一抱着一张古琴跟在莫少珩身后,一看就是师徒,他们就想着,以前莫少珩是四门助教,其实还不能算他们的老师,这可怎么行。
他们得将关系敲定了,不然谁带他们逃课。
回去之后,那是翻箱倒柜,家里收藏得有古琴的,直接抱怀里,谁说也不听,吃饭睡觉都得抱着。
家里没古琴的,在地上打滚耍痞也得让家里买一张。
这些小霸王一但闹起来,那才叫精彩。
况且他们只是学琴,说起来还算有了点上进心。
最后,也就成了现在这副场景了。
赵景澄还在对莫少珩道:我们像不像是北凉第一才子临江仙的学生?
莫少珩:
他看着这些古琴,皆是些有名字的名琴,叹了一口气,莫要糟蹋了琴。
然后带着人向国子监外走去。
一群人,莫少珩怀抱古琴在前,后面跟了一堆小琴师,当真是独一无二的风景,引得人频频回头。
莫少珩直接去的乌衣巷。
他得将帮难民养孩子的计划在仔细整理整理,虽然今日在金殿上已经说动了圣人和诸位大臣,但具体的章程因为太过复杂,还得斟酌斟酌。
至于如何说服的?
说起来其实也简单。
莫少珩不是将游牧民族的帐篷介绍给了所有人吗?
他就仔细讲了讲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放牧生活,洒脱而潇洒,其实未必比耕种差。
北凉因为水源问题,耕地一向不丰富。
但北凉有一片非常大的草原,就在凉京城外不远。
这片草原非常辽阔,因为杂草丛生,想要开垦成耕地都十分的困难。
北凉虽然说缺少水源,但并非一点水源都没有,还是有一些小湖泊小溪的,只是不够灌溉而已。
这处草原上就有一条非常窄的小溪流。
所以是特别适合放牧的。
莫少珩在金殿上,将游牧民族如何迁徙放牧的方式说得清清楚楚,也就是吃掉一片草,又移动到另外一片区域,等上一片被吃掉的草长好后,再回来。
如果是固定居所,自然无法适应这种游牧生活,但他们现在正好有了帐篷。
莫少珩将这种游牧方式说完,又讲了讲北凉的畜牧情况。
北凉的肉食是十分昂贵的,基本都是圈地自养。
而圈地自养,可不像在现代,直接购买饲料,直接运输就行,它的饲养数量是由周围的草料决定的。
所以饲养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量少,哪怕是吃草的牲畜,价格也居高不下。
莫少珩又分析了一番现在的情况。
他们有大片的草原,却荒置,实在可惜了。
莫少珩想要将草原利用起来,所以他需要大量的牧童。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适合放牧的牲畜,牛和羊的价格太昂贵了,产量也低。
一头牛一头羊,一年生一头小牛和小羊也就顶天了,这还是正常生育不出意外的情况。
所以莫少珩向圣人和各位大臣推荐了猪。
猪不适合放牧,但适合散养,就像现代,圈养的猪才二十来块钱一斤的价格,而散养的猪,能达到一百到两百一斤。
他们在草原上也不是天天搬迁,所以散养猪是十分合适的,只需要在固定的地方修建一些简单的猪圈就行,每天需要将散养的猪,牛,羊赶回圈里,一是为了防止走丢,二是晚上有一个保温的地方。
猪一胎能生十几个,经济效益之高是无法想象的,后世的肉食为何很长一段岁月以猪肉为主,这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北凉虽然各地都有养猪,但猪肉味道不好,它腥。
贵族都不吃。
百姓吃的肉倒是多为猪肉,但也不怎么爱吃,若不是实在长久没吃肉心里淘得慌,他们也是不会买猪肉的。
莫少珩为了说服圣人和诸位大臣,他上金殿时带着的那么大的一个箱子,除了一顶帐篷外,装的全是卤好的猪肉。
猪肉腥,的确是一个问题,但也和北凉的饮食习惯有关,北凉的饮食方式主要是以蒸和煮为主。
你能想象,水煮的猪肉是什么味道吗?还是在盐价高昂,百姓根本不可能将猪肉腌制后在处理的情况。
说白了,百姓觉得猪肉腥,除了它本身的原因外,就是大家都不会花费其他额外支出处理猪肉。
所以莫少珩呈上的,是掩盖腥味最厉害的卤肉。
再说,他还有养猪秘诀,能将腥味降到最低。
一开始,莫少珩将卤猪耳朵,卤猪蹄,卤猪尾巴,卤猪心猪肝这些拿出来的时候,可是愣住了好多人。
但莫少珩说得头头是道,又将卤肉要么切片,要么切块,摆了个盘,反正看上去和他们平时认识的猪肉是有些不同。
所以被莫少珩忽悠着,以一副慷概赴死的心态尝了一尝。
结果,这一尝根本就停不下来。
他们都开始怀疑他们的舌头,这真的是那百姓都嫌弃的难以下咽的猪肉?
那卤肉一咬进嘴里,是各种味道的回香,还有那肉味,并没有腥味,甚至味道一点也不比牛肉和羊肉差。
莫少珩为了去腥,的确花了不少心思,光是各种药材都用了不少,很多香料现在都还是当成的药材再用,估计也就莫少珩将它们用来做菜。
连圣人都惊讶了好久。
莫少珩将如何去腥的方式大概说了一下,其中其实使用得最多的还是盐。
而盐,他们北凉马上盐价就会降下来了。
环环相扣,莫少珩口中养猪的经济效益似乎真的能达到。
说不得说不得以后北凉的百姓也能吃上不错的肉食了,而不是像现在,他们北凉的百姓,一年到头桌子上也未必能见到一两次肉。
这个影响实在太大了。
莫少珩阐述着养猪的各种好处,放牧牛羊反而成了其次。
而无论养猪还是放牧牛羊,都需要大量的牧童。
他们也大概明白了莫少珩说的帮难民养孩子是什么意思了。
正好缺牧童不是。
用莫少珩的话来说,就是凭空多出来了无数能够提供经济效益的工作岗位。
他在招工,只是是在难民中招,招收那些养不起,可能会被丢弃的孩子。
一举两得,利好各方。
当时的金殿上也是惊讶了好久。
当然,因为是从来未有过的事情,也遭到了不少质疑。
最终就变成了,愿不愿意投资养猪和放牧,就看莫少珩能不能拉到投资了。
也就有了莫少珩找赵棣卖田帮难民养孩子的事情和范寇也想参一脚的事情。
这事情不由朝廷主办,而是由莫少珩牵头。
莫少珩心道,也好,这样他的利益反而能最大化。
当然,具体事宜,还得莫少珩理出些章程,比如大概需要多少牧童,能养多少猪牛羊。
乌衣巷上,也多了一家挂着卤字旗的铺子。
莫少珩整理好一个大致章程出来的时候,楼下十五个少年和南一正对着一堆卤肉吃得津津有味。
莫少珩:
赵景澄:我请客我请客,随便吃。
这真的是猪肉?也太香了。
赵景澄这个小吃货,他自从发现了乌衣巷的包子,biangbiang面和雪糕后,就时刻关注着乌衣巷的动向,这不,卤肉铺子一出现他就去猎奇了。
又给了他新的惊喜。
其他少年也惊讶得很,他们的嘴巴有多刁他们自己是知道的。
但这卤肉香而不腻,仔细品还能品出各种各样细腻的香味来。
赵景澄让人搬了一大堆过来的时候,他们还十分惊讶,他们虽然每个月的例钱不少,但因为年龄还小,例钱也是有数的。
结果一问,价格竟然出奇的暖人心,难怪赵景澄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
莫少珩也是一笑,这算是他铺子唯一的生意了吧。
赵景澄脸上都是汗水,估计是才去给别人当了小兵回来。
赵景澄吃了几口又往外面跑,我去给别人当小兵了。
南一都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墙都不扶,就服你。
一群少年:
这小道士在说什么?
不过很快赵景澄又垂头丧气地回来了,估计是小兵都没当上,气得直嘀咕,五殿下怎么回事?他自己输了比赛怪我小兵没当好,现在都不让我上场了。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78576/220133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