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页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今天也想和死去的哥哥谈恋爱、流光(姐弟骨科)、【崩铁乙女】总合集、邪巫、记忆之场、寄养关系(校园骨科1v2)、共杀(骨科+3p)、色情女大绝赞直播进行中!(NPH)、【星际abo】洛希极限(H)、
顾钟于是只能每个月都只能补上一部分,如今外面便有传言甚嚣尘上,说是顾家如今只剩个空壳,外面的架子虽未倒下,但内囊却要用尽了。
顾家在江南的声望大不如前,名头也不好用了,顾元科怎么感受不到其中的落差。
而谢舒却从当初一介默默无闻,遭人耻笑的商户赘婿摇身一变,成为如今名满江南的金陵文社的文首......
眼看着周围人都向着谢舒集聚,顾元科才收回目光,脸上却忽然露出一点笑意。
这些天,顾元科一直在关注着谢舒,也调查过谢舒前两次乡试的情况。
谢舒前两次落第,难道真是无人慧眼识珠吗?
自然不是,这谢舒虽十六岁中了秀才,但并非天资卓然之辈,不过是有些聪颖才气罢了,再加上娶妻之后,心思也浮动了一些,哪里还能专心学业?
如今谢舒成了姜鸿的弟子又如何?姜鸿再怎么厉害,可只有短短半年,谢舒还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文社上......
却不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道理。
若文社之首在乡试之中连个好一点的名次都没有,那么江南文人又该怎么看待他?
这文社越是给谢舒带来名气,反噬起来,也越厉害。
谢舒真是成也文社,败也文社!
只要等乡试结果一出,一切便分晓
*
很快,检查完毕后,谢舒找到自己的房间,将东西放下。
每个考生都是单独一间屋子,从早上到晚上,整整一个白天都须得呆在房间里。
好在考题并不算多,若是能够早点做完,也可以提前出来。
等考试开始,谢舒拿到考题,和标准题型一样,经义三道,诗赋各一篇,论一章,还有三道时策。
谢舒一目十行,大致看了看考点,发现经义都是文社曾经探讨过的,不禁微微一笑,接着又看诗赋。
诗的主题以一句古诗“黄华如散金”为主旨。
若是没读过此诗,难以领悟其中的奥义,只以为这句诗是描写秋景,黄华作菊花解释。
不过实际上这是描写清明前后,春色景象。
对谢舒来说,虽需要思量一下,但难度并不大,赋题则出自《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大意是讲述圣人的诚和明,这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命题,不像前者那样具有误导性。
谢舒心中有数,于是继续往下看去。
试论取自《汉书》韩信列传:“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意思是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对韩信的才能感到惊奇。
联系上文,可以得知此时刚加入刘邦的军队时,韩信不过是一名逃兵。出题者的用意不难看出,是赞赏萧何能够慧眼识英雄,发现韩信的才学。
谢舒先写下一句破题“知所以图天下之势,而后可识天下之才矣。”
至于时策谢舒略略扫过一眼,便放在一边了。
......
出题的十多位考官半月前便已入帘,这些日子都住在贡院,什么事都不能做,直到判卷完成才能出去。
这时见乡试终于开始,考官们已经按捺不住,七嘴八舌地开始交谈起来:
“不知道这一届的乡试如何?”
“你们还记得上一届的解元王静没有,他去年会试也是中了,只是殿试么,差了一步,摘得榜眼,可惜了。”
“哦?我们江南已经许久没出一个状元了,王静师从左然,也不成么?”
“时也命也,状元岂是那么好出的?倒不如关心关心今日的乡试,那个叫谢舒的学生,你们可知道?”
“你是说那个举办金陵文社的谢舒?我也正想说他呢......”
闻听到“谢舒”二字,那位来自京城的主考官露出几分兴味之色。
虽然远在京城,但这位主考官也听说过之前陛下南巡,看中了姜鸿如今的弟子,准备授予“左拾遗”的官职,却被谢舒拒绝的事情。
原本,主考官也想不到自己这次乡试,能够遇到谢舒,毕竟谢舒的师兄吕朔早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中了状元。
而这谢舒为何二十有一,还需要考取这乡试呢?
再加上这金陵文社四个字主考官听起来尤为陌生,他一离开京城就直奔江南省的贡院,期间从未出过驿站,也不曾见过其他人,自然无从知晓什么消息,因此不发一言,洗耳恭听。
这些人沉闷多日,现下打开了话匣子,一言一语,将谢舒如何一夜扬名,到后面举办文社的事情一说,个个都有自己的见解。
年纪轻一些的还算开明,他们有的甚至还参加过文社,说起来的时候,仍觉得十分新鲜。
这时,一个年长的老先生却露出不喜之色,他向来觉得这文社不是正统,谢舒还是秀才,拜了姜鸿这样的大儒为师,只知道整日群结集社,不免皱眉道:“此人有沽名钓誉、眩世炫俗之嫌。”
老先生本就德高望重,他一开口,即便其他人心中有异议,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反倒是那位主考官含笑打了圆场道:“考试日落才结束,诸位大人要不先喝些热茶吧。”
第077章
当天乡试结束后, 所有试卷经过糊名等等工序,送到各位考官的手中。
今年参加乡试的人共有三千多人,可想而知, 试卷数量的庞大和驳杂。
--
顾家在江南的声望大不如前,名头也不好用了,顾元科怎么感受不到其中的落差。
而谢舒却从当初一介默默无闻,遭人耻笑的商户赘婿摇身一变,成为如今名满江南的金陵文社的文首......
眼看着周围人都向着谢舒集聚,顾元科才收回目光,脸上却忽然露出一点笑意。
这些天,顾元科一直在关注着谢舒,也调查过谢舒前两次乡试的情况。
谢舒前两次落第,难道真是无人慧眼识珠吗?
自然不是,这谢舒虽十六岁中了秀才,但并非天资卓然之辈,不过是有些聪颖才气罢了,再加上娶妻之后,心思也浮动了一些,哪里还能专心学业?
如今谢舒成了姜鸿的弟子又如何?姜鸿再怎么厉害,可只有短短半年,谢舒还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文社上......
却不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道理。
若文社之首在乡试之中连个好一点的名次都没有,那么江南文人又该怎么看待他?
这文社越是给谢舒带来名气,反噬起来,也越厉害。
谢舒真是成也文社,败也文社!
只要等乡试结果一出,一切便分晓
*
很快,检查完毕后,谢舒找到自己的房间,将东西放下。
每个考生都是单独一间屋子,从早上到晚上,整整一个白天都须得呆在房间里。
好在考题并不算多,若是能够早点做完,也可以提前出来。
等考试开始,谢舒拿到考题,和标准题型一样,经义三道,诗赋各一篇,论一章,还有三道时策。
谢舒一目十行,大致看了看考点,发现经义都是文社曾经探讨过的,不禁微微一笑,接着又看诗赋。
诗的主题以一句古诗“黄华如散金”为主旨。
若是没读过此诗,难以领悟其中的奥义,只以为这句诗是描写秋景,黄华作菊花解释。
不过实际上这是描写清明前后,春色景象。
对谢舒来说,虽需要思量一下,但难度并不大,赋题则出自《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大意是讲述圣人的诚和明,这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命题,不像前者那样具有误导性。
谢舒心中有数,于是继续往下看去。
试论取自《汉书》韩信列传:“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意思是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对韩信的才能感到惊奇。
联系上文,可以得知此时刚加入刘邦的军队时,韩信不过是一名逃兵。出题者的用意不难看出,是赞赏萧何能够慧眼识英雄,发现韩信的才学。
谢舒先写下一句破题“知所以图天下之势,而后可识天下之才矣。”
至于时策谢舒略略扫过一眼,便放在一边了。
......
出题的十多位考官半月前便已入帘,这些日子都住在贡院,什么事都不能做,直到判卷完成才能出去。
这时见乡试终于开始,考官们已经按捺不住,七嘴八舌地开始交谈起来:
“不知道这一届的乡试如何?”
“你们还记得上一届的解元王静没有,他去年会试也是中了,只是殿试么,差了一步,摘得榜眼,可惜了。”
“哦?我们江南已经许久没出一个状元了,王静师从左然,也不成么?”
“时也命也,状元岂是那么好出的?倒不如关心关心今日的乡试,那个叫谢舒的学生,你们可知道?”
“你是说那个举办金陵文社的谢舒?我也正想说他呢......”
闻听到“谢舒”二字,那位来自京城的主考官露出几分兴味之色。
虽然远在京城,但这位主考官也听说过之前陛下南巡,看中了姜鸿如今的弟子,准备授予“左拾遗”的官职,却被谢舒拒绝的事情。
原本,主考官也想不到自己这次乡试,能够遇到谢舒,毕竟谢舒的师兄吕朔早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中了状元。
而这谢舒为何二十有一,还需要考取这乡试呢?
再加上这金陵文社四个字主考官听起来尤为陌生,他一离开京城就直奔江南省的贡院,期间从未出过驿站,也不曾见过其他人,自然无从知晓什么消息,因此不发一言,洗耳恭听。
这些人沉闷多日,现下打开了话匣子,一言一语,将谢舒如何一夜扬名,到后面举办文社的事情一说,个个都有自己的见解。
年纪轻一些的还算开明,他们有的甚至还参加过文社,说起来的时候,仍觉得十分新鲜。
这时,一个年长的老先生却露出不喜之色,他向来觉得这文社不是正统,谢舒还是秀才,拜了姜鸿这样的大儒为师,只知道整日群结集社,不免皱眉道:“此人有沽名钓誉、眩世炫俗之嫌。”
老先生本就德高望重,他一开口,即便其他人心中有异议,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反倒是那位主考官含笑打了圆场道:“考试日落才结束,诸位大人要不先喝些热茶吧。”
第077章
当天乡试结束后, 所有试卷经过糊名等等工序,送到各位考官的手中。
今年参加乡试的人共有三千多人,可想而知, 试卷数量的庞大和驳杂。
--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79057/221127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