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页
推荐阅读: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红男绿女(1v1)、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记忆之场、越王(百合双a)、向导她在伪装普通人(NPH)、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复爱(骨科,1v2)、寄养关系(校园骨科1v2)、秋潮(校园1v1)、
李志搂住珊瑚,忙不跌的点头,“知道,知道,我明日就找人,势必把京里最好的蹴鞠手找出来。”
珊瑚冷哼,“你就吹牛吧,只要到时不输得太难看就行。”
谁不知道最好的蹴鞠手都养在那些侯门大户的人家里,轻易见不着他们。
夫妻二人说了一会儿话,丫头隔着帘子回话,“太太,钱姨娘房里遣人来请大爷。”
李志不耐烦的摆手,“告诉她,爷今儿歇在奶奶房里。”
外面没声音了,珊瑚心里冷笑两声,到底没有赶李志出门。
这些日子,宫里掀起踢蹴鞠的风潮,不光小太监小宫女喜欢顽儿,李恪这个小皇帝,每日下了学堂,偶尔也会和小太监一起玩蹴鞠。
这日,下完早朝,谢宝扇留下礼部尚书和户部尚书二人,原先的礼部尚书江海川被革职,眼下还是吏部尚书郭修之在兼任。
谢宝扇见到他俩,问道,“眼看离皇上的千秋节没几个月了,两位大人可有甚么章程?”
这二位尚书在心里盘算片刻,小皇帝是九月初二的生辰,皇太后这么早过问,想来是已经有了主意。
户部尚书吴谦等着郭修之先开口,那郭修之想了一下,谨慎的说道,“回禀太后,一切皆有旧例。”
今年不是询寿,无非就是跟往年一样,宫里宫外举办各样儿庆典,谁知谢宝扇听到郭修之这话后,身子微微动了一下,便不说话。
郭修之最会察言观色,心知皇太后似乎不大满意。
吴谦见谢宝扇不语,双眼微含,并不轻易插嘴,横竖千秋节是礼部打头,他们户部只管花银子的事罢了。
谢宝扇微微沉吟,说道,“去年先皇新丧,皇上的千秋节一切从简,今年算是皇上登基以来过的第一个千秋节,虽不至于大操大办,却也不宜太过简单。”
郭修之和吴谦一起竖起耳朵。
谢宝扇看了一眼站在她面前的两位尚书,温和的说道,“哀家前些日子听人说我大邺朝人人喜爱玩蹴鞠,就兴起了一个念头,就是不知合不合适。”
说到这里,郭修之和吴谦还有甚么不明白的,皇太后前些日子花钱修葺了城西的蹴鞠场,听闻皇太后还要建一支蹴鞠队,人人都说皇太后迷上了蹴鞠,看来传闻成真。
他们为人臣子,最怕的就是顶头上司忽然有了新鲜想法,现在的老规矩多好,又不用费力,还不会出差错。
两位尚书在心底齐齐叹了一声,等着谢宝扇接下来的话。
谢宝扇微微笑着,她的蹴鞠队已经拉起来了,就算有人说不合适,她也要办下去。
“宫里的庆典,能省则省,毕竟还是国丧期间,不宜太过奢靡,哀家想着千秋节就以皇室的名义,邀请各州府出一支蹴鞠队,到京城来比赛,这也是皇上想与民同乐的意思,两位尚书大人以为如何?”
郭修之说道,“皇上和太后爱民如子,这用意自然是很好,只不过,本朝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呀。”
谢宝扇脸上的笑意越发深了,她慢悠悠的说道,“没有先例,那就从皇上这儿开创先例。”
两位尚书又不作声了,摄政王一走,朝臣少不得和皇太后打交道的次数多了,一来二去,朝臣们也渐渐摸索出来,皇太后和摄政王性格迥异,摄政王强势刚硬,喜欢直来直往,皇太后看似温柔和气,实则绵里藏针,都不是好相处的人。
来了这半日,一直作壁上观的吴谦总算开口了,他问,“太后,别得不说,各州府这么多蹴鞠队,谁来谁不来?再者这么多人涌到京城,京城的治安也是一大隐忧呀。”
这些事情,谢宝扇早已和底下的人商量过了,她道,“治安是京兆府该操心的事,若是连这点儿小事都办不好,京兆府尹趁早换人来做为好。”
至于谁代表各州府来比赛,那就更简单了,先在本州府赛一场,胜者的队伍就能上京。
说完这些话,谢宝扇对吴谦笑盈盈的说道,“吴大人,哀家和封大人算了一笔账,先帝每年千秋节,花销都得数十万两银子,这还不算旬寿,若是照着哀家这法子,十万两银子可省下,说不得还能给国库赚一笔银子。”
吴谦心头一动,别小看这十万两银子,皇上的千秋节年年要过,一年是十万两银子,十年就是一百万两银子,何况皇太后还说能赚银子,就是不知皇太后是打算今年这么过,还是往后年年这么过?
谢宝扇只看吴谦那满脸算计的神情,就知道他动摇了,她笑了笑,轻轻摇着手里的罗扇,“吴大人,你别不信哀家的话,封穆手里有哀家和他预算的账本,你回去叫他拿给你看看就知道了。”
说起封穆,吴谦一阵牙疼,这人分明是他的手下,却是替摄政王办事,如今皇太后也看重他,只怕再过几年,户部连他这个尚书都没有立足之地。
吴谦赔笑说道,“微臣不敢,微臣只是觉得有些委屈了皇上和太后。”
谢宝扇停下手里的扇子,她笑着说道,“只要看到百姓们安居乐业,皇上和哀家就不觉得委屈。”
那吴谦和郭修之还能说甚么呢,皇上和皇太后为了给朝廷省银子,接连两年的千秋节都一省再省,他们要是再反对,岂不是越发显得他们故意找茬儿。
说了这半日的话,李恪也该下学,谢宝扇对他二位说道,“你们各自回去商量两日,尽早把细则拿出来,过几日摄政王就要回京,他这一回来,你们又该忙了。”
--
珊瑚冷哼,“你就吹牛吧,只要到时不输得太难看就行。”
谁不知道最好的蹴鞠手都养在那些侯门大户的人家里,轻易见不着他们。
夫妻二人说了一会儿话,丫头隔着帘子回话,“太太,钱姨娘房里遣人来请大爷。”
李志不耐烦的摆手,“告诉她,爷今儿歇在奶奶房里。”
外面没声音了,珊瑚心里冷笑两声,到底没有赶李志出门。
这些日子,宫里掀起踢蹴鞠的风潮,不光小太监小宫女喜欢顽儿,李恪这个小皇帝,每日下了学堂,偶尔也会和小太监一起玩蹴鞠。
这日,下完早朝,谢宝扇留下礼部尚书和户部尚书二人,原先的礼部尚书江海川被革职,眼下还是吏部尚书郭修之在兼任。
谢宝扇见到他俩,问道,“眼看离皇上的千秋节没几个月了,两位大人可有甚么章程?”
这二位尚书在心里盘算片刻,小皇帝是九月初二的生辰,皇太后这么早过问,想来是已经有了主意。
户部尚书吴谦等着郭修之先开口,那郭修之想了一下,谨慎的说道,“回禀太后,一切皆有旧例。”
今年不是询寿,无非就是跟往年一样,宫里宫外举办各样儿庆典,谁知谢宝扇听到郭修之这话后,身子微微动了一下,便不说话。
郭修之最会察言观色,心知皇太后似乎不大满意。
吴谦见谢宝扇不语,双眼微含,并不轻易插嘴,横竖千秋节是礼部打头,他们户部只管花银子的事罢了。
谢宝扇微微沉吟,说道,“去年先皇新丧,皇上的千秋节一切从简,今年算是皇上登基以来过的第一个千秋节,虽不至于大操大办,却也不宜太过简单。”
郭修之和吴谦一起竖起耳朵。
谢宝扇看了一眼站在她面前的两位尚书,温和的说道,“哀家前些日子听人说我大邺朝人人喜爱玩蹴鞠,就兴起了一个念头,就是不知合不合适。”
说到这里,郭修之和吴谦还有甚么不明白的,皇太后前些日子花钱修葺了城西的蹴鞠场,听闻皇太后还要建一支蹴鞠队,人人都说皇太后迷上了蹴鞠,看来传闻成真。
他们为人臣子,最怕的就是顶头上司忽然有了新鲜想法,现在的老规矩多好,又不用费力,还不会出差错。
两位尚书在心底齐齐叹了一声,等着谢宝扇接下来的话。
谢宝扇微微笑着,她的蹴鞠队已经拉起来了,就算有人说不合适,她也要办下去。
“宫里的庆典,能省则省,毕竟还是国丧期间,不宜太过奢靡,哀家想着千秋节就以皇室的名义,邀请各州府出一支蹴鞠队,到京城来比赛,这也是皇上想与民同乐的意思,两位尚书大人以为如何?”
郭修之说道,“皇上和太后爱民如子,这用意自然是很好,只不过,本朝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呀。”
谢宝扇脸上的笑意越发深了,她慢悠悠的说道,“没有先例,那就从皇上这儿开创先例。”
两位尚书又不作声了,摄政王一走,朝臣少不得和皇太后打交道的次数多了,一来二去,朝臣们也渐渐摸索出来,皇太后和摄政王性格迥异,摄政王强势刚硬,喜欢直来直往,皇太后看似温柔和气,实则绵里藏针,都不是好相处的人。
来了这半日,一直作壁上观的吴谦总算开口了,他问,“太后,别得不说,各州府这么多蹴鞠队,谁来谁不来?再者这么多人涌到京城,京城的治安也是一大隐忧呀。”
这些事情,谢宝扇早已和底下的人商量过了,她道,“治安是京兆府该操心的事,若是连这点儿小事都办不好,京兆府尹趁早换人来做为好。”
至于谁代表各州府来比赛,那就更简单了,先在本州府赛一场,胜者的队伍就能上京。
说完这些话,谢宝扇对吴谦笑盈盈的说道,“吴大人,哀家和封大人算了一笔账,先帝每年千秋节,花销都得数十万两银子,这还不算旬寿,若是照着哀家这法子,十万两银子可省下,说不得还能给国库赚一笔银子。”
吴谦心头一动,别小看这十万两银子,皇上的千秋节年年要过,一年是十万两银子,十年就是一百万两银子,何况皇太后还说能赚银子,就是不知皇太后是打算今年这么过,还是往后年年这么过?
谢宝扇只看吴谦那满脸算计的神情,就知道他动摇了,她笑了笑,轻轻摇着手里的罗扇,“吴大人,你别不信哀家的话,封穆手里有哀家和他预算的账本,你回去叫他拿给你看看就知道了。”
说起封穆,吴谦一阵牙疼,这人分明是他的手下,却是替摄政王办事,如今皇太后也看重他,只怕再过几年,户部连他这个尚书都没有立足之地。
吴谦赔笑说道,“微臣不敢,微臣只是觉得有些委屈了皇上和太后。”
谢宝扇停下手里的扇子,她笑着说道,“只要看到百姓们安居乐业,皇上和哀家就不觉得委屈。”
那吴谦和郭修之还能说甚么呢,皇上和皇太后为了给朝廷省银子,接连两年的千秋节都一省再省,他们要是再反对,岂不是越发显得他们故意找茬儿。
说了这半日的话,李恪也该下学,谢宝扇对他二位说道,“你们各自回去商量两日,尽早把细则拿出来,过几日摄政王就要回京,他这一回来,你们又该忙了。”
--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81706/228470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