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历史 > 七零年代青云路 > 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172节

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172节

推荐阅读:拯救系统:逃荒宿主你冷静点朕在现代C位破财当首富真千金被赶出门,豪门大佬掐腰宠这个王妃有点不简单这个太子我见过这个宿主她不对劲重生新婚夜!偏执大佬被我撩红脸流光(姐弟骨科)临时夫妻(nph)我不是受虐狂(女性向 友情向 三女主 BG NP GL)

    有零有整的。
    将奖金取出来后,宋恂就打算抽空到市图书馆去一趟,正好能跟老袁聊一聊。
    “明天就是礼拜天了,咱们看电影去吧?”项小羽放下还在反复回味的《奥涅金》,撺掇道,“我听方芳说,电影院刚上映了一个新电影还不错,他们厂好多女工都去看过,咱们也去呗!”
    来县城住的好处多多,他们家与方芳家同在一个大院,项小羽和方芳这对已婚小姐妹,下了班以后经常互相串门,凑到一起叽叽咕咕。
    方芳还从制衣厂弄了好多大块的边角料回来,让项小羽给双胞胎做衣裳穿。
    以致小哥俩的衣裳,比宋恂这个当爹的都多。
    “我以为你想跟方芳一起去看……”宋恂刚给延安换了尿布,总觉得自己手上臭烘烘的。
    “哎呀,咱俩结婚以后,我啥时候跟别人看过电影?”项小羽准备了一肚子的漂亮话,“方芳想找我去看,不过被我断然拒绝了,我还得陪小宋哥一起看呢!”
    宋恂还在晾着手自我嫌弃,对看电影也提不起什么兴趣。
    “去吧去吧!”项小羽挨过去腻歪,“我生完吉安延安以后,咱俩还没看过电影呢!”
    好像确实没看过。
    宋恂想了想建议:“要不咱们去市里看?我明天想去图书馆找一趟老袁。”
    只要答应了就行,项小羽猛点头,“那我也去图书馆看会儿书,等你们谈完了事,咱俩下午再去看电影。”
    如今住得近了,不用赶长途车,在市里耍到多晚都没关系。
    两人想得挺美,吉安却不知怎么回事,突然抬腿在他爹身上蹬了一脚。
    “……”宋恂抓住他乱蹬的腿,想到一个现实问题,“咱们出去玩了,这俩臭小子怎么办?”
    “让我娘带着呗。”
    不过,话一出口,项小羽也觉得有点不妥。
    他们夫妻俩一周上六天班,平时都是由她娘带着两个孩子的。好不容易赶上了周末,人家苗玉兰女士也应该休息休息了。
    宋恂提议:“要不把咱娘和两个孩子都带上吧。她以前虽然去过市里,但就是去医院看病的,应该没怎么正经游览过。明天咱们带着她跟两个孩子去望海楼吃点东西,顺便在市里的几个景点转转。”
    他这段时间帮忙筹备接待歌舞团的事宜,对市里的几个著名景点也算熟悉了。
    小夫妻俩合计着带苗玉兰女士去市里游览一番,不能总让老太太守在家里看孩子。
    “我娘呢?”项小羽起身就要去厨房找她娘,“我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她最爱热闹了,听说能一起去市里玩,一准儿高兴。”
    “早就出去串门了,你去旁边几户人家找找吧。”
    隔壁的老黄家也是农村出身的,苗玉兰跟云芳嫂子以及她家老太太,特别有话聊。
    项小羽抱起吉安,打算带着这小子出门放风,顺便找一找他姥姥。
    还没跨出门槛,苗玉兰女士就风风火火地进门了。
    项小羽和宋恂的视线,同时聚焦在对方右臂的红袖箍上,异口同声地问:“娘,你这个红袖箍是从哪儿弄的?”
    苗玉兰在外面忙了半天,嗓子都要冒烟了,来不及回答两个年轻人的问话,端起茶缸先猛灌了几口。
    解了渴,才用左手拍了拍手臂上的红袖箍,对闺女、女婿,以及两个吃奶娃宣布:“我已经加入咱们第三社会主义大院的群众治安小队了!这个红袖箍是居委会发给我的!”
    宋恂和项小羽:“::::::”
    两人将这个消息默默消化了半晌,才由项小羽这个当闺女的出面问:“娘,你加入治安小队以后要干啥呀?也要像街道上那些大娘似的到处巡逻啊?”
    苗玉兰一摆手说:“我还得带两个孩子呢,组织上考虑到我的个人情况,只让我负责大院内的治安巡逻!我平时挑着这小哥俩出去放风的时候,顺便整顿一下治安就行!”
    “娘诶,”项小羽捂着嘴乐,“你挑着一副担子,能整顿啥治安啊?没等你挑着担子追过去,人家早就跑了!”
    苗玉兰也笑:“现在不是批判资产阶级歪风邪气嘛,我就是专门整治那些游商小贩的,不让他们进咱们第三社会主义大院!我跟居委会的同志说了,这副扁担就是我打入敌人内部的重要道具,他们看到我也是挑担子的,对我就没有戒备心啦!”
    项小羽哈哈笑得肚子痛,吉安延安哥俩听到笑声也像两个小傻子似的,跟着一块儿咧嘴乐。
    “居委会这么轻易就同意你加入了?”宋恂觉得不可思议,这老太太才从生产队来县城多久啊?竟然连红袖箍都带上了。
    “肯定不能这么轻易呀!人家听说咱家是贫农,根正苗红出身好,闺女女婿又都有正经工作,盘问了半天才同意我加入的!”苗玉兰珍惜地拍了拍红袖箍说,“反正也不用发工资,就是发个红袖箍的事。”
    虽然没有工资,但苗玉兰挺满意。
    在农村社员的眼里,能在城里戴红袖箍的,都是有身份的!
    比省长市长还威风哩!
    项小羽抚着笑得发酸的肚子问:“娘,你这个巡逻有没有休息日啊?我跟小宋哥还合计着明天带你跟两个孩子去市里玩呢!”
    “你俩去吧,”苗玉兰婉拒,“我在家帮你们带孩子!”
    “哎呀,我们就是想带你去市里转转的,免得你总闷在家里!”
    “明天我还有事,真去不了!”苗玉兰的语气隐隐带着得意,“咱们第三社会主义大院要举办‘迎国庆扑克接台赛’!地点就在隔壁老黄家,我明天得过去捧捧场,还得准备‘接台’呢。”
    第104章
    宋恂所在的第三社会主义大院要举办“迎国庆扑克接台赛”。
    这名字听上去唬人, 其实就是给邻里邻居凑在一起打扑克聊家常制造的噱头。
    大院里的人甚至都等不到明天,礼拜六晚上就在隔壁老黄家的院子里支桌子打起了牌。
    以组为单位,哪一组输了, 就主动让贤, 让其他围观的邻居“接台”。老黄是干公安的, 所以这次打牌就是纯打牌,除了茶水管够, 没什么奖励。
    为了让大家玩得尽兴,也是为了支持丈母娘的新工作,宋恂还特地从自家屋里拉出一盏电灯给大伙照明。
    于是,院子里一通电就更不得了了, 大院里的其他住户瞧见了这边的热闹,纷纷端着茶缸提着板凳,来到老黄家的院子凑热闹。
    项小羽去隔壁院子帮云芳嫂子给大家添茶倒水, 忙到胳膊发酸, 才留苗玉兰女士在那边打牌, 自己偷摸回了家。
    “这县里的人跟我们生产队的人也没什么不一样, 哪里热闹往哪儿钻。”项小羽瘫到床上说,“云芳嫂子那边乱糟糟的, 打不上牌的人已经开起了茶话会。”
    “咱娘上桌了吗?”宋恂调着收音机的音量问。
    “刚接上台, 现在那台上全是各家的老太太。年轻人只能在旁边干看着, 幸亏你没去。”项小羽听着收音机里传出的英语讲座,问,“你们单位不是请了师专的英语老师给干部补习英语吗?怎么又听上广播讲座了?”
    广播里还在教字母的发音, 根本不是小宋哥这个水平应该听的。
    “给这俩小子听一听。”隔壁打牌的声音太吵, 宋恂将收音机的音量稍稍调大。
    “……”项小羽无语脸, “他俩连话都不会说呢, 能听懂什么啊?”
    她这个当娘的跟着学一学还差不多。
    “听不懂就算了,反正有个声响就行。”这俩孩子的月龄大了以后能翻身了,就不像前几个月那么好带了,醒着的时候总得有大人不错眼地盯着。
    项小羽逗着两个小子玩了一会儿,倏然忧心忡忡地问:“你说咱家吉安不会是有什么毛病吧?”
    宋恂:“……”
    “我每次逗他俩的时候,延安十次有八次能给我回应,笑得可开心了。可是轮到吉安这里,十次能笑两次就不错了。”项小羽觉得吉安的反应可能有点慢。
    宋恂:“……”
    他与对方的想法正相反。
    这对双胞胎其实挺累人的,但是与其说这俩孩子难带,不如说是延安比较难带。
    在他心里,吉安真是个乖宝宝,虽然不怎么爱笑,但也不爱哭。
    不像延安似的,稍有点不如意就要干嚎一通,而且附近谁家的小孩要是哭了被他听见,他也是要陪着人家哭一通的。
    他们家三个大人的精力,有一大半都耗在了延安身上。
    “吉安的情绪波动确实不太明显,你要是不放心,平时就多关注一些他的情况吧,要是有什么不好的苗头咱们也能及时就医。”
    宋恂百分百确定自家孩子很健康,但是,都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能因为吉安太老实了,做父母的就厚此薄彼。
    *
    扑克接台赛在第二天还要继续。
    宋恂夫妻二人去了市里,留苗玉兰同志戴着红袖箍继续跟街坊们接台。
    每逢周末来图书馆看书的人都比平时多,宋恂帮项小羽占了一个座位,便去后面的办公室找到了老袁。
    老袁接过厚度可观的信封,撑开封口往里面瞄了一眼,意外地“呦”了一声,“给了这么多呢?”
    “一共八张照片,有五张被选中了。这些钱是已经刊登的三张照片的奖金,后续应该还有一部分汇款。”宋恂将报社的来信也递给他,“这次总共汇款七十二块三毛,给您五十,剩下的我收着了。”
    “既然说好了对半分,那就对半分。”老袁作势要将钱取出来重新分给宋恂。
    宋恂按住他的手,“我在这里面没出什么力,只提供了照相机和一点胶片。拿这些就差不多了。”
    他只陪着老袁看了几场体育比赛,后来因为媳妇要生孩子,他直接当起了甩手掌柜,选题和拍照几乎都是由老袁独立完成的。
    “这些钱您收着吧,给闺女买点营养品。”宋恂又问,“您家闺女的腿养得怎么样了?”
    他上次来找老袁的时候,正赶上北大荒那边给他拍了电报,他闺女从麦垛上掉下来,把腿摔折了。
    提起远在北大荒的女儿,老袁顿住手,叹气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还在生产队养伤呢。”
    “像她这种因公受伤的情况,可以申请回家休养,甚至可以办理病退,要不咱们想想办法把人接回来吧?”宋恂建议。
    老袁早就考虑过这些,仍是紧锁着眉头婉拒:“既然已经去插队了,就让她安心在那边扎根吧,回来也未必如意!养好了伤还是得回去。”
    “我跟知青办的同志打听过了,今年市里有了新规定,支边知青因病、家庭困难、顶职特照的,只要对方的生产队肯放人,市里可以接收返城知青。您家闺女这是工伤,只要家属提出要求,是可以将人接回来休养的。”
    老袁来回转着手里的茶杯,一时拿不定主意。
    “她回来以后可以先慢慢养伤,要是能赶上招工的机会,就可以一直留在城里不用回去了。”
    按照政策规定,每家是可以有一个留城名额的,可是老袁的一儿一女却都支边去了,一个也没留在身边。
    老袁沉默思忖半晌,还是说:“我再想想。”
    宋恂能猜到一些他的顾虑,便也没再继续劝,将装在包里的那本定山县的工作笔记递还了回去。
    “我从您这本工作笔记中受到了许多启发,都有点不舍得还回来了。”
    “那你就留着吧。”老袁无所谓道。
    “还是物归原主吧,”宋恂遗憾地笑笑,“我被调整了工作,刚调到县外办,以后恐怕很难再有机会接触到工业方面的工作。”
    老袁讶然问:“你在工业口干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被弄去搞外事了?”
    他还在报纸上看到过有关南湾县团结公社工业产值翻两番的报道。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83596/234111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