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页
推荐阅读:不就是个奥运冠军[花滑]、404寝,下楼团建!、我的独立日、纯0扮演渣攻后翻车了、我在神秘复苏世界开冒险屋、和小掌门一起看世界、仙尊他一心成为反派、纨绔小少爷的农家饭馆、社恐和纸片人恋爱后、远古大佬抓我生崽崽、
康熙好奇起来:“什么东西,还晚不得了?”
太皇太后笑嘻嘻凑热闹:“呦,看来这寿礼不简单,也让我瞧瞧!”
康熙打开木匣子,一时愣住。里头不是什么玉石珍宝,而是一节一节的稻穗,填满了整个匣子。
太皇太后咦了一声,转头询问胤礽:“可是你亲手种的那批?这是收割了?”
“是!”
在一旁服侍的戴佳氏低笑着说:“还是太子有心。皇上刚才还同太皇太后说,如今国库丰盈了,他最大的心愿便是想要五谷丰登。皇上,这可是太子殿下亲手种出来的,意义不同。臣妾瞅着,再没有别的礼物能比得上。”
一番话直接把胤礽种植水稻的行为无限拔高,康熙高兴地眼睛眯了起来,“没想到竟然真让你在玻璃房子里种出了稻谷。”
他想得要多一些。若是冬天也能种植水稻,民间是否可以效仿?但这个念头也就只是一瞬,转眼消逝。
不说玻璃房子的造价。就以胤礽造那房子的方法,小范围内使用尚可,大面积种植是不行的。而且毓庆宫那么点地,胤礽派了八个奴才日夜守着,精心伺候。民间能费得起这等劳力与时间?
康熙一叹,只得作罢。
太皇太后打趣道:“成嫔说得对。保成亲手种的可不一样。皇上,我看不如拿下去让奴才们脱了壳,今儿就煮了。我也沾光尝尝。”
胤礽赶紧将匣子捂住:“不行!乌库妈妈,这个不能吃的!”
太皇太后一愣。康熙大笑起来:“不让吃?好!那朕就让人保存起来,时时看着,念着你的心意,可成?”
胤礽摇头:“这又不是摆件,如何收藏起来观赏?汗阿玛,这是要留种的。”
康熙懵逼:“留种?你送稻种给朕?你莫非想让朕跟你一起种地?”
胤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汗阿玛,你瞅瞅这些稻子有什么不同?”
康熙:???
胤礽一拍脑袋,恍然醒悟过来,康熙一个皇帝,只吃过大米,怕是见都没见过稻种,更别提分辨区别了。
他挥手让人把索额图当初搜集的稻种没用完的全拿过来,按品种区分,一一摆在地上。
“汗阿玛,一般能被留作稻种的都是选取当季最好的谷子,可是你看看。我匣子里这些是不是比地上这些都要饱满?”
“确实要饱满一点。”康熙狐疑地眼神望过来,“所以呢?”
“汗阿玛请随我移步毓庆宫!”
二人来到玻璃房。
胤礽指着水稻田说:“汗阿玛仔细看,一号地与二三四号地相比,有何不同?”
“稻穗更大,颗粒更多,收成更好些。那又如何?”
胤礽将孟吉祥唤过来:“你来告诉汗阿玛,一般百姓种出来的稻谷可有这么好的?”
“回皇上、太子。没有。奴才进宫前同父亲种了五年的地,从没见过像一号地这般,长得这么好的。”
胤礽眯眼:“那寻常你们种植稻谷亩产多少?”
“这个得看年成。年成不好的时候,颗粒无收也是有的。年成好的时候,还得看怎么种,伺候得好不好,勤不勤快。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亩产三百多斤,最好不超过四百。”
胤礽指着一号地:“那你觉得这些呢?”
“这里大约只有一分地,如今收割了一半。按目前计算,已有四十多斤。奴才看了一圈,余下的一半,长势同收割的那些差不多,收成相当。
“如此算,至少该有八十斤。一分八十,一亩当不会少于八百。”孟吉祥忍不住感慨,“奴才长这么大,还从没见过收成如此之高的稻子。”
康熙震惊了,“你说的是实情?”
孟吉祥低下头:“奴才句句属实,不敢有一字欺瞒。”
胤礽笑道:“汗阿玛,吉祥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撒谎。但他进宫时才十二岁,如今又已过去多年,说的是当年的情景,现今如何,他怕是也不清楚。我已经让叔公去民间询问,想来应该快有结果了。”
胤礽将康熙先请出来,于毓庆宫小坐,没等多久,便听太监回禀:索额图求见。
索额图将询问的结果一一记录下来,呈给康熙。
“奴才问了名下庄子上的佃户,又跑了趟皇庄。京中皇庄虽不如兴州大,田地却是上等的。奴才名下的那些也全是良田。如此收成上自是该比普通百姓要强些。这两处的亩产,在保证风调雨顺的前提下,一般维持在三百七十斤上下。
“这可不只是庄头的言辞。奴才怕庄头只管事,不下地,对实际情形了解不够,或有错漏,共询问了五十七个佃户。结果一致。
“此后,奴才又去了趟户部,要来了往年各地粮产的资料。从中发现,便是江南鱼米之乡,收成最好也就四百出头。”
康熙深吸了一口气,努力遏制住澎湃的热血,“你可查清楚了?”
“是!户部农田司有位闵大人,出身寒门,早年家中贫困,未入仕前经常是读完书还得下田种地的。后来入朝为官,依旧保持了这个习惯,每年总会下地伺弄一番。
“他虽然没有多大的才能,却是个踏实肯干的。入农田司后,经常到下面去走动,实地考察,偶尔还会同农户们一起干活。
“若说朝中百官,谁最了解农事。奴才想非他莫属了。奴才特意将他带了过来,在门外等候。皇上若有疑虑,不如传他问一问?再有太子的那片地,总要让懂行的人来瞧瞧。”
--
太皇太后笑嘻嘻凑热闹:“呦,看来这寿礼不简单,也让我瞧瞧!”
康熙打开木匣子,一时愣住。里头不是什么玉石珍宝,而是一节一节的稻穗,填满了整个匣子。
太皇太后咦了一声,转头询问胤礽:“可是你亲手种的那批?这是收割了?”
“是!”
在一旁服侍的戴佳氏低笑着说:“还是太子有心。皇上刚才还同太皇太后说,如今国库丰盈了,他最大的心愿便是想要五谷丰登。皇上,这可是太子殿下亲手种出来的,意义不同。臣妾瞅着,再没有别的礼物能比得上。”
一番话直接把胤礽种植水稻的行为无限拔高,康熙高兴地眼睛眯了起来,“没想到竟然真让你在玻璃房子里种出了稻谷。”
他想得要多一些。若是冬天也能种植水稻,民间是否可以效仿?但这个念头也就只是一瞬,转眼消逝。
不说玻璃房子的造价。就以胤礽造那房子的方法,小范围内使用尚可,大面积种植是不行的。而且毓庆宫那么点地,胤礽派了八个奴才日夜守着,精心伺候。民间能费得起这等劳力与时间?
康熙一叹,只得作罢。
太皇太后打趣道:“成嫔说得对。保成亲手种的可不一样。皇上,我看不如拿下去让奴才们脱了壳,今儿就煮了。我也沾光尝尝。”
胤礽赶紧将匣子捂住:“不行!乌库妈妈,这个不能吃的!”
太皇太后一愣。康熙大笑起来:“不让吃?好!那朕就让人保存起来,时时看着,念着你的心意,可成?”
胤礽摇头:“这又不是摆件,如何收藏起来观赏?汗阿玛,这是要留种的。”
康熙懵逼:“留种?你送稻种给朕?你莫非想让朕跟你一起种地?”
胤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汗阿玛,你瞅瞅这些稻子有什么不同?”
康熙:???
胤礽一拍脑袋,恍然醒悟过来,康熙一个皇帝,只吃过大米,怕是见都没见过稻种,更别提分辨区别了。
他挥手让人把索额图当初搜集的稻种没用完的全拿过来,按品种区分,一一摆在地上。
“汗阿玛,一般能被留作稻种的都是选取当季最好的谷子,可是你看看。我匣子里这些是不是比地上这些都要饱满?”
“确实要饱满一点。”康熙狐疑地眼神望过来,“所以呢?”
“汗阿玛请随我移步毓庆宫!”
二人来到玻璃房。
胤礽指着水稻田说:“汗阿玛仔细看,一号地与二三四号地相比,有何不同?”
“稻穗更大,颗粒更多,收成更好些。那又如何?”
胤礽将孟吉祥唤过来:“你来告诉汗阿玛,一般百姓种出来的稻谷可有这么好的?”
“回皇上、太子。没有。奴才进宫前同父亲种了五年的地,从没见过像一号地这般,长得这么好的。”
胤礽眯眼:“那寻常你们种植稻谷亩产多少?”
“这个得看年成。年成不好的时候,颗粒无收也是有的。年成好的时候,还得看怎么种,伺候得好不好,勤不勤快。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亩产三百多斤,最好不超过四百。”
胤礽指着一号地:“那你觉得这些呢?”
“这里大约只有一分地,如今收割了一半。按目前计算,已有四十多斤。奴才看了一圈,余下的一半,长势同收割的那些差不多,收成相当。
“如此算,至少该有八十斤。一分八十,一亩当不会少于八百。”孟吉祥忍不住感慨,“奴才长这么大,还从没见过收成如此之高的稻子。”
康熙震惊了,“你说的是实情?”
孟吉祥低下头:“奴才句句属实,不敢有一字欺瞒。”
胤礽笑道:“汗阿玛,吉祥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撒谎。但他进宫时才十二岁,如今又已过去多年,说的是当年的情景,现今如何,他怕是也不清楚。我已经让叔公去民间询问,想来应该快有结果了。”
胤礽将康熙先请出来,于毓庆宫小坐,没等多久,便听太监回禀:索额图求见。
索额图将询问的结果一一记录下来,呈给康熙。
“奴才问了名下庄子上的佃户,又跑了趟皇庄。京中皇庄虽不如兴州大,田地却是上等的。奴才名下的那些也全是良田。如此收成上自是该比普通百姓要强些。这两处的亩产,在保证风调雨顺的前提下,一般维持在三百七十斤上下。
“这可不只是庄头的言辞。奴才怕庄头只管事,不下地,对实际情形了解不够,或有错漏,共询问了五十七个佃户。结果一致。
“此后,奴才又去了趟户部,要来了往年各地粮产的资料。从中发现,便是江南鱼米之乡,收成最好也就四百出头。”
康熙深吸了一口气,努力遏制住澎湃的热血,“你可查清楚了?”
“是!户部农田司有位闵大人,出身寒门,早年家中贫困,未入仕前经常是读完书还得下田种地的。后来入朝为官,依旧保持了这个习惯,每年总会下地伺弄一番。
“他虽然没有多大的才能,却是个踏实肯干的。入农田司后,经常到下面去走动,实地考察,偶尔还会同农户们一起干活。
“若说朝中百官,谁最了解农事。奴才想非他莫属了。奴才特意将他带了过来,在门外等候。皇上若有疑虑,不如传他问一问?再有太子的那片地,总要让懂行的人来瞧瞧。”
--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85750/238731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