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页

推荐阅读:不就是个奥运冠军[花滑]404寝,下楼团建!我的独立日纯0扮演渣攻后翻车了我在神秘复苏世界开冒险屋和小掌门一起看世界仙尊他一心成为反派纨绔小少爷的农家饭馆社恐和纸片人恋爱后远古大佬抓我生崽崽

    “汗阿玛,平定三藩之时,固始汗分封到青海的儿子们是如何趁火打劫,侵我河西的?我军守将陈达又是如何阵亡的!虽其后汗阿玛强势力压,让他们退了回去。可乱象已现,汗阿玛真的能完全放心吗?”
    康熙神色一沉,面容冷峻。放心?放心个屁!
    胤礽轻叹:“我们与准噶尔以及和硕特早晚会有一战。”
    康熙垂眸,手指敲动着桌面。胤礽所说,他也一直在想。既然早晚要战,为何不提前做准备?
    对于如今八旗子弟的风气,他是知道一些的。享乐之风刚刚突现苗头,不算太严重,想要遏制还不算太困难。可若是任由其发展,待得他们一个个沉迷其中,大清还拿什么去战?
    瞥见康熙的神色,胤礽知道他的目的达到了,嘴角勾起一抹好看的弧度。
    在尚书房学业中加科目,拉人入学是第一步。他跟陵光的力量太渺小了。他们两个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教授太多人。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如他所言,他们只需教会一个人,就可以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
    等到有了一定数量的人才,他们就能开设院校,培养更多的人才。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浑厚的文化底蕴,也需要坚实的理科基石。
    他目前要做的就是把理化知识变成一门基础学科,让大家了解它,熟悉它,知道它,运用它,从而孕育出大批有梦想有天赋有才能的科学家,去改变这个国家,创造这个国家,让它变得更强大。
    第45章
    康熙的速度很快,第二日就命内务府营造司修缮宫殿,将尚书房扩宽了两倍。
    万寿节后,更是接连下了两道旨意。
    第一道择选八旗子弟和重臣子孙入尚书房进学读书。第二道鼓励各州各县开垦荒地,任命专业人员前往河西,指导杂交水稻种植事宜。
    胤礽眯了眯眼,笑起来。打仗,其一看得是兵力,其二看得是军需粮食储备。河西走廊位置优越,与青海蒙古比邻,难得的是此地云量稀少,光照资源丰富,拥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作为屯粮要地再合适不过。
    不论将来对战准噶尔还是谋图青海归清,都是大清的后方力量以及军需总汇的主要基地。
    但似乎除了胤礽,其他人更在意的是第一道旨意。
    此事一出,大臣们纷纷谋算着如何把自家儿子送进去。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能与皇子们做同窗培养君臣之谊,能在皇上面前表现自己。干得好了,指不定能一飞冲天!
    于是家家户户开始将族中适龄的孩子都扒拉出来一一审视。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嗯,这小子不错,三百千启蒙学得挺好。咦,这小子才七岁,就每日逗猫遛狗赌博玩蛐蛐了?不行不行!撸袖子开揍,家风抓起来!
    一道圣旨,有人欢喜有人忧。勤奋好学的孩子得到了机遇与表扬,不思进取的孩子迎来了狠狠的修理。
    宫里。胤祉苦兮兮找到胤礽,语气委委屈屈,又带了几分埋怨:“二哥,尚书房的功课已经够多了。你为什么还要跟汗阿玛提议多加一门。呜呜呜,二哥,我现在每天的作业都写不完,我都没时间玩了。二哥,你能不能跟汗阿玛说说,这一门不加了,好不好。”
    胤礽摇头,铁石心肠:“不行!”
    胤祉哭得更惨了,看胤礽的眼神无比幽怨。
    他将一旁做功课的胤禛拉起来:“四弟,你说句话啊!二哥,你看看四弟。四弟还不到六岁呢。又要学论语,又要学骑马,还要学新定的科目。就他这小身板,怎么受得了啊。二哥,四弟才入尚书房几天,眼底都青了。你都不心疼的吗?”
    胤礽挑眉,哎呦,还知道拉同盟了呢!
    可惜同盟胤禛与胤祉压根不是一条道上的,直接拆了他的台:“三哥,你误会了。我眼底发青,不是因为累的,而是太高兴了,晚上睡不着。”
    胤祉:……
    他跳起来:“完了完了!二哥,你看,四弟把脑子都给累坏了!”
    胤礽:……
    胤禛满头黑线:“三哥,我脑子没坏!”
    胤祉撇嘴:“还说没坏。没坏,你提前半年入尚书房,一来就加一门课,作业这么多,你还能高兴地起来?这不是累坏了是什么!”
    胤禛:……
    他没说谎,他是真的高兴。其一他觉得多学点东西挺好。其二他大约猜到几分太子的用意。太子若单单只想加一门课,不必请示汗阿玛让他提前入学。太子应该是看出来他对学习并不抵触,又极度盼望能早日离开承乾宫的心思,此举是在帮他。
    他入了尚书房,每日功课繁忙,白日几乎不怎么在承乾宫。便是下学后,太子也总能寻到各种借口,利用“教导”之名将他留在毓庆宫。如此,他与承乾宫的联系也就越来越少了。
    佟佳氏毕竟是皇贵妃。皇子六岁挪宫是规矩。太子不方便,也没有一个合适的契机和理由来打破这个规矩。他养在皇贵妃膝下。太子若提议让他提早搬出承乾宫,就等于指摘皇贵妃,与皇贵妃正面对上。此举不妥。
    但提前入尚书房是有先例的,太子自己就是五岁半进学。他跟随太子的脚步,并不显得突兀。而且入尚书房是为他好。也可说是太子关心弟弟学业。不论明面上还是私底下,都没人能挑出错来。
    --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85750/238732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