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 第43节
推荐阅读:淫乱寂寞人妻、[历史同人] 大唐诡务司、[综漫] 我靠马甲系统组成了祗王一族、[综漫] 原来我是汤姆苏、[柯南同人] 侦探总怀疑我是嫌疑人、清风啸江湖、[咒回同人] 是六眼未婚妻又怎样、拯救华夏,从打造戴森球开始!、[火影] 章鱼小丸子、[原神+星铁] 谁还不是条龙了、
苏葵谦虚道:“是,拙作一篇,让您见笑了。”
徐奚年说不出话来了。
陆子光还在笑:“徐主编,之前你批评她写的没有思想性,方才又夸人家对文学有很深的见地,奇怪了,这篇文章到底好是不好啊?”
他神色揶揄地看着眼前这一幕,这是可以载入文坛趣事的一幕啊!
“我之前不知道是……”他顿住了。
苏葵挺好奇:“如果您知道是我写的,会怎么样?”
会怎么样?他要早知道这篇文章还是一个尚在读高中的学生写的,那肯定不会批评她,就算他不赞同,也会温和地指引。
在这个年纪写出这样水平的作品,只要善加引导,将来必定成就不凡。这种刚长起来的幼苗,当然要好好爱护,将来才能让她茁壮成长。
可现在的问题是,该批评的都已经批评了,该夸的,也已经夸了,就是现在有点尴尬。
“苏葵同学啊,其实我并不是针对你……”徐奚年有些不知道怎么说。
苏葵主动道:“徐先生,我明白的,作品摆在那里,别人就有解读的权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至于文学评论,本就应有自己独立的品格,只专注作品,而不是考虑作者是谁。您要是因为我年龄小就放弃批评,这才是否定了文章的价值。”
徐奚年更惭愧了,他还在担心是否打击到了这样一个好苗子,不想她不仅没有生气,甚至看得比他还通透。
这年轻人了不得啊!
“你们几个站在这里做什么?”
一进来,宋万章就看见了他们。
陆子光和他是多年老友了,打完招呼,他对苏葵说:“这位就是《六月》的主编宋万章先生,目前也担任咱们作协的名誉主席。”
“这位小同志是?”
“宋主席,这位就是咱们这次座谈会的主人公,《小草青青》的作者,苏葵小同志了。”
陆子光还没回答,徐奚年先答了。
宋万章奇了,不同于徐奚年,宋万章那里陆子光替苏葵投稿的时候告诉过他,他早知道苏葵是学生。
他奇的是徐奚年的态度,谁不知道这场引发了文学界大震动的《小草青青》之争就是从他这里开始的?而现在见了作者本人,他竟然还主动介绍?
他笑问:“你们什么时候关系这么好了?”
“说来惭愧,之前发表文章是想要给人启发,没想到却是苏葵小同志给了我启发……”
宋万章更奇了,能让一向以评论犀利,坚守观点的徐奚年说出这样的话,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他忍不住把目光放在苏葵身上。
这个真正处于风暴中心的人,面对这样的大风大浪,却依旧神色淡然,面不改色,小小年纪有大家之风啊。
他笑道:“那我今天可就等着听这位小同志的高见了。”
苏葵谦虚道:“哪里有什么高见,还要请几位先生多多指点。”
*
本次座谈会由宋万章主持,几人一同进去。
礼堂里安排了一个大会议桌,足以容纳几十人,已经有不少人坐下交谈了。
华国作家协会原身是华国文协,从建国前夕就已经成立,创办了《六月》《文评报》《新月报》等报刊,又建立了文学研究所及理事会,目前下辖十多个单位,文学界著名人士都是作协的成员。
苏葵还在这里面看见了几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教科书上的面孔。
宋万章先是笑着和几位老朋友打招呼,问他们最近创作如何,其余人也在相互攀谈,讨论着最近的文学创作。
说是座谈会,其实氛围并不严肃,大部分作家都是很随和的。
而在这群平均岁数都超过苏葵两倍的作家群体中,只有苏葵这么一个年轻得过分的新面孔。
作协的人都相互认识,看到苏葵都在询问。
宋万章也没有卖关子,笑道:“各位,这就是《小草青青》的作者苏葵同志了。”
众人都惊讶地看着他。
宋万章干脆让苏葵来做个自我介绍。
苏葵站起来,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开口:“各位老师好,我是苏葵,能够参加这次会议我感到非常荣幸。”
苏葵一开口,终于确信了,只是他们沉得住气,只是惊讶地看着她,并没有发出声音打断。
“前段时间,因为我的一部作品在报刊上发表,没想到引起了各位老师的关注。”苏葵谦虚道,“只是一部不成熟的作品,让各位老师见笑了。”
“苏葵小同志是太谦虚了。”说话的是徐奚年,“在你这个年纪,能够创作出这样的文学作品,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这下大家和刚才宋万章一样奇了,就有人开玩笑:“徐奚年同志,你在报纸上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之前在报纸上争论得那么厉害,现在见了真人反而夸起她了?
“恐怕这就要得缘于徐同志和苏葵同志的相交了。”
“这怎么说?”他们之间居然还有交情?
说起这个,陆子光还是止不住笑意,“前日,我这学生苏葵在火车上遇一先生,一番交谈之下,先生对其大加赞赏,谁知今日再见,昔日先生,竟成报上批评之人!诸君,有趣否?”
有人听懂了,抚掌笑:“‘新友变旧交’,文坛又多一趣事!”
“徐同志也是惜才了。”
宋万章笑道:“徐同志,这批评和夸奖的话都让你一个人说了,这让人家小同志到底听哪一个?”
既然已经说过了,徐奚年就没有开不了口的:“我批评她的文章,是站在文学评论的角度,而我夸奖她这个人,则是出于我的私人感情,这两者并不冲突。”
陆子光听了就笑:“徐奚年同志说得有理。”
能看到他在批评后还夸奖的作者可就只有苏葵一个啊。
原以为今日见面定是争论不休,没想到最大的矛盾已经在这之前解决了。
几位前辈开口,让苏葵讲一讲自己的创作思路。
即便苏葵年纪小,但既然能受到邀请,就代表他们认可她的能力,并不会因为她的年龄而看轻。
苏葵能感受到这种良好的交流氛围,心态也非常放松。
她简单讲了讲自己创作这部小说的思路,提到了当代文学中“通俗”的缺位,她只是有感娱乐功能的丧失,才一时起兴写了这部小说。
“……创作之时,或有考虑将娱乐性与启蒙性相结合,倒不曾考虑深刻的文学性,使其成为经典……”
徐奚年想起之前在火车上的对话,还有些赧然,不过这会儿也释怀了,只问苏葵为什么不考虑这些,为什么要过分地注重娱乐性?
“因为在任何时代,人民的精神需求都是有相通之处的。”
简而言之,人类追求更好更强的心从未改变过。
“通俗被取缔,不代表它不受到欢迎,相反正因为它的缺失,导致人民极度渴求这种娱乐,而《小草青青》只是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在座的都是文学界大家学者,除了少部分,大部分人其实都是赞同《小草青青》这部作品的,认为它确实开启了一种新的能将启蒙和娱乐相结合的方式。
等苏葵这个作者亲自剖析透彻后,确实也受到了不少启发。就着这个话题继续交谈,讨论这样的写作方式以后会如何发展,对社会又有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会儿气氛正好,一位老先生对苏葵好奇,问起苏葵喜欢看什么文学作品。
“王先生,其实我就很喜欢您的作品。”苏葵说。
王国梁是华国著名作家,一生著有多部散文集和诗歌,曾被选入中学语文教科书,在后世也是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之前他也曾在报纸上发文,肯定过苏葵这种小说的创作。
王国梁来了兴趣,有意考验她,让苏葵谈一谈他的作品,并问她最喜欢哪一篇。
“《暴风》。”苏葵给出了一个完全出乎他意料的回答。
“……您的诗歌热情壮烈,但我认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暴风》,我认为它其实是开启了一种新的创作手法,接下来还可以往……这种方向发展……成为一种更具代表性的创作方式……”
“这、这都是你自己看出来的?”
王国梁有些激动,《暴风》是他尝试的新式创作,虽然他创作了出来,却觉得它应该还有更好的进步空间,只是一时没有办法突破这种写作模式。
而现在苏葵的话却好像点透了眼前这层薄雾,给了他一种前进的方向。
“苏葵小同志,你真是给了我不少启发啊!”王国梁朗声笑着,仍然有些激动,“等我回去就进行尝试,到时候也寄给你品鉴品鉴。”
作协的人都认识,大家的作品都知道,也看得出王国梁是真正得到了大启发。
“小同志,那你觉得我的作品怎么样?”听得王国梁这样激动,一位女作家也笑着开口。
这个人,苏葵也认识。
“您最擅长的是刻画人物。”苏葵说,“……后续可能会更加专注于人物心理的剖析,更好地揭示思想性格……”
苏葵并非无的放矢,这些都是知名作家,当年读文学时,都研读过他们的作品。她不过是借着后世的基础,稍微透露了一些,若能使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就那就再好不过了。
接下来,又有几位作家感兴趣地问她,苏葵也一一对答,仿佛对他们所有人的作品都了然于胸。
徐奚年越听眼睛越亮,他也是第一次感受到苏葵在文学评论上的功底,或许这才是她真正的天赋!他也忍不住问起苏葵他的作品。
苏葵就笑,说起他的作品那是又红又专,正得不能再正。
这是时代特有的折射,也是他特有的情感融入,就算叫她来写,她也不可能写出这种深刻的情怀,这也是他让人敬佩的地方。
徐奚年听得又是感叹又有些羞愧,没想到苏葵对他的作品评价竟然这样高。
而且不管大家是夸她还是批评她,她都能这样理性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作品,整个人的心态都十分稳。
他以前,真是误会这个孩子了!
座谈会整整进行了一天,等结束后,大家还有些意犹未尽,看向苏葵的目光格外和蔼。这会儿他们已经不再把苏葵看做是后辈,而是真正把她当成同辈的小友了,纷纷和她约定,有机会一定要常常通信往来。
王国梁匆匆走了,告诉苏葵他有灵感,马上要回去创作,写好了就寄给她这个大功臣!
众人纷纷失笑。
徐奚年拉着苏葵,极力劝说她将来到他们《文评报》工作,能写作能评论,这样有天赋的人才他们特别需要!
陆子光赶紧把苏葵拉走,不让她被这人带偏,徐奚年就说要送她一套自己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让她继续创作。虽然是不批评她了,但还是惦记着让苏葵从注重娱乐性的小说以后往“经典”的方向靠拢。
陆子光听得直摇头,苏葵含笑应下了,观念是难以改变的。
宋万章笑着看着这一幕,看到这样的年轻人,他就觉得文学界未来可期啊。
临走前,他也鼓励苏葵继续创作:“苏葵小同志,我盼着你加入咱们作协的那一天。”
徐奚年说不出话来了。
陆子光还在笑:“徐主编,之前你批评她写的没有思想性,方才又夸人家对文学有很深的见地,奇怪了,这篇文章到底好是不好啊?”
他神色揶揄地看着眼前这一幕,这是可以载入文坛趣事的一幕啊!
“我之前不知道是……”他顿住了。
苏葵挺好奇:“如果您知道是我写的,会怎么样?”
会怎么样?他要早知道这篇文章还是一个尚在读高中的学生写的,那肯定不会批评她,就算他不赞同,也会温和地指引。
在这个年纪写出这样水平的作品,只要善加引导,将来必定成就不凡。这种刚长起来的幼苗,当然要好好爱护,将来才能让她茁壮成长。
可现在的问题是,该批评的都已经批评了,该夸的,也已经夸了,就是现在有点尴尬。
“苏葵同学啊,其实我并不是针对你……”徐奚年有些不知道怎么说。
苏葵主动道:“徐先生,我明白的,作品摆在那里,别人就有解读的权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至于文学评论,本就应有自己独立的品格,只专注作品,而不是考虑作者是谁。您要是因为我年龄小就放弃批评,这才是否定了文章的价值。”
徐奚年更惭愧了,他还在担心是否打击到了这样一个好苗子,不想她不仅没有生气,甚至看得比他还通透。
这年轻人了不得啊!
“你们几个站在这里做什么?”
一进来,宋万章就看见了他们。
陆子光和他是多年老友了,打完招呼,他对苏葵说:“这位就是《六月》的主编宋万章先生,目前也担任咱们作协的名誉主席。”
“这位小同志是?”
“宋主席,这位就是咱们这次座谈会的主人公,《小草青青》的作者,苏葵小同志了。”
陆子光还没回答,徐奚年先答了。
宋万章奇了,不同于徐奚年,宋万章那里陆子光替苏葵投稿的时候告诉过他,他早知道苏葵是学生。
他奇的是徐奚年的态度,谁不知道这场引发了文学界大震动的《小草青青》之争就是从他这里开始的?而现在见了作者本人,他竟然还主动介绍?
他笑问:“你们什么时候关系这么好了?”
“说来惭愧,之前发表文章是想要给人启发,没想到却是苏葵小同志给了我启发……”
宋万章更奇了,能让一向以评论犀利,坚守观点的徐奚年说出这样的话,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他忍不住把目光放在苏葵身上。
这个真正处于风暴中心的人,面对这样的大风大浪,却依旧神色淡然,面不改色,小小年纪有大家之风啊。
他笑道:“那我今天可就等着听这位小同志的高见了。”
苏葵谦虚道:“哪里有什么高见,还要请几位先生多多指点。”
*
本次座谈会由宋万章主持,几人一同进去。
礼堂里安排了一个大会议桌,足以容纳几十人,已经有不少人坐下交谈了。
华国作家协会原身是华国文协,从建国前夕就已经成立,创办了《六月》《文评报》《新月报》等报刊,又建立了文学研究所及理事会,目前下辖十多个单位,文学界著名人士都是作协的成员。
苏葵还在这里面看见了几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教科书上的面孔。
宋万章先是笑着和几位老朋友打招呼,问他们最近创作如何,其余人也在相互攀谈,讨论着最近的文学创作。
说是座谈会,其实氛围并不严肃,大部分作家都是很随和的。
而在这群平均岁数都超过苏葵两倍的作家群体中,只有苏葵这么一个年轻得过分的新面孔。
作协的人都相互认识,看到苏葵都在询问。
宋万章也没有卖关子,笑道:“各位,这就是《小草青青》的作者苏葵同志了。”
众人都惊讶地看着他。
宋万章干脆让苏葵来做个自我介绍。
苏葵站起来,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开口:“各位老师好,我是苏葵,能够参加这次会议我感到非常荣幸。”
苏葵一开口,终于确信了,只是他们沉得住气,只是惊讶地看着她,并没有发出声音打断。
“前段时间,因为我的一部作品在报刊上发表,没想到引起了各位老师的关注。”苏葵谦虚道,“只是一部不成熟的作品,让各位老师见笑了。”
“苏葵小同志是太谦虚了。”说话的是徐奚年,“在你这个年纪,能够创作出这样的文学作品,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这下大家和刚才宋万章一样奇了,就有人开玩笑:“徐奚年同志,你在报纸上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之前在报纸上争论得那么厉害,现在见了真人反而夸起她了?
“恐怕这就要得缘于徐同志和苏葵同志的相交了。”
“这怎么说?”他们之间居然还有交情?
说起这个,陆子光还是止不住笑意,“前日,我这学生苏葵在火车上遇一先生,一番交谈之下,先生对其大加赞赏,谁知今日再见,昔日先生,竟成报上批评之人!诸君,有趣否?”
有人听懂了,抚掌笑:“‘新友变旧交’,文坛又多一趣事!”
“徐同志也是惜才了。”
宋万章笑道:“徐同志,这批评和夸奖的话都让你一个人说了,这让人家小同志到底听哪一个?”
既然已经说过了,徐奚年就没有开不了口的:“我批评她的文章,是站在文学评论的角度,而我夸奖她这个人,则是出于我的私人感情,这两者并不冲突。”
陆子光听了就笑:“徐奚年同志说得有理。”
能看到他在批评后还夸奖的作者可就只有苏葵一个啊。
原以为今日见面定是争论不休,没想到最大的矛盾已经在这之前解决了。
几位前辈开口,让苏葵讲一讲自己的创作思路。
即便苏葵年纪小,但既然能受到邀请,就代表他们认可她的能力,并不会因为她的年龄而看轻。
苏葵能感受到这种良好的交流氛围,心态也非常放松。
她简单讲了讲自己创作这部小说的思路,提到了当代文学中“通俗”的缺位,她只是有感娱乐功能的丧失,才一时起兴写了这部小说。
“……创作之时,或有考虑将娱乐性与启蒙性相结合,倒不曾考虑深刻的文学性,使其成为经典……”
徐奚年想起之前在火车上的对话,还有些赧然,不过这会儿也释怀了,只问苏葵为什么不考虑这些,为什么要过分地注重娱乐性?
“因为在任何时代,人民的精神需求都是有相通之处的。”
简而言之,人类追求更好更强的心从未改变过。
“通俗被取缔,不代表它不受到欢迎,相反正因为它的缺失,导致人民极度渴求这种娱乐,而《小草青青》只是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在座的都是文学界大家学者,除了少部分,大部分人其实都是赞同《小草青青》这部作品的,认为它确实开启了一种新的能将启蒙和娱乐相结合的方式。
等苏葵这个作者亲自剖析透彻后,确实也受到了不少启发。就着这个话题继续交谈,讨论这样的写作方式以后会如何发展,对社会又有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会儿气氛正好,一位老先生对苏葵好奇,问起苏葵喜欢看什么文学作品。
“王先生,其实我就很喜欢您的作品。”苏葵说。
王国梁是华国著名作家,一生著有多部散文集和诗歌,曾被选入中学语文教科书,在后世也是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之前他也曾在报纸上发文,肯定过苏葵这种小说的创作。
王国梁来了兴趣,有意考验她,让苏葵谈一谈他的作品,并问她最喜欢哪一篇。
“《暴风》。”苏葵给出了一个完全出乎他意料的回答。
“……您的诗歌热情壮烈,但我认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暴风》,我认为它其实是开启了一种新的创作手法,接下来还可以往……这种方向发展……成为一种更具代表性的创作方式……”
“这、这都是你自己看出来的?”
王国梁有些激动,《暴风》是他尝试的新式创作,虽然他创作了出来,却觉得它应该还有更好的进步空间,只是一时没有办法突破这种写作模式。
而现在苏葵的话却好像点透了眼前这层薄雾,给了他一种前进的方向。
“苏葵小同志,你真是给了我不少启发啊!”王国梁朗声笑着,仍然有些激动,“等我回去就进行尝试,到时候也寄给你品鉴品鉴。”
作协的人都认识,大家的作品都知道,也看得出王国梁是真正得到了大启发。
“小同志,那你觉得我的作品怎么样?”听得王国梁这样激动,一位女作家也笑着开口。
这个人,苏葵也认识。
“您最擅长的是刻画人物。”苏葵说,“……后续可能会更加专注于人物心理的剖析,更好地揭示思想性格……”
苏葵并非无的放矢,这些都是知名作家,当年读文学时,都研读过他们的作品。她不过是借着后世的基础,稍微透露了一些,若能使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就那就再好不过了。
接下来,又有几位作家感兴趣地问她,苏葵也一一对答,仿佛对他们所有人的作品都了然于胸。
徐奚年越听眼睛越亮,他也是第一次感受到苏葵在文学评论上的功底,或许这才是她真正的天赋!他也忍不住问起苏葵他的作品。
苏葵就笑,说起他的作品那是又红又专,正得不能再正。
这是时代特有的折射,也是他特有的情感融入,就算叫她来写,她也不可能写出这种深刻的情怀,这也是他让人敬佩的地方。
徐奚年听得又是感叹又有些羞愧,没想到苏葵对他的作品评价竟然这样高。
而且不管大家是夸她还是批评她,她都能这样理性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作品,整个人的心态都十分稳。
他以前,真是误会这个孩子了!
座谈会整整进行了一天,等结束后,大家还有些意犹未尽,看向苏葵的目光格外和蔼。这会儿他们已经不再把苏葵看做是后辈,而是真正把她当成同辈的小友了,纷纷和她约定,有机会一定要常常通信往来。
王国梁匆匆走了,告诉苏葵他有灵感,马上要回去创作,写好了就寄给她这个大功臣!
众人纷纷失笑。
徐奚年拉着苏葵,极力劝说她将来到他们《文评报》工作,能写作能评论,这样有天赋的人才他们特别需要!
陆子光赶紧把苏葵拉走,不让她被这人带偏,徐奚年就说要送她一套自己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让她继续创作。虽然是不批评她了,但还是惦记着让苏葵从注重娱乐性的小说以后往“经典”的方向靠拢。
陆子光听得直摇头,苏葵含笑应下了,观念是难以改变的。
宋万章笑着看着这一幕,看到这样的年轻人,他就觉得文学界未来可期啊。
临走前,他也鼓励苏葵继续创作:“苏葵小同志,我盼着你加入咱们作协的那一天。”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85772/238791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