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页
推荐阅读:那晚那句安、风吹云霭、愿望、橘色青春、不会吧?!恶魔爱上肥宅了?!、玩具-一封献给世人的信、想死的时候就想起我吧、不曾失恋、佐和与浅野(GL)、你是暗夜中的灯火、
林黛玉秒懂道:“如果顾侧妃的儿子成了世子,那么好处全被顾何两家占完了,其他人根本分不到多少。”
但换成王侧妃的儿子就不同了。
恭贵嫔的出身不显,否则当初生了儿子,也不会只以宫人的身份跟着今上。这也导致恭贵嫔的侄女只能嫁给安郡王为妾,就连侧妃之位,也是恭贵嫔强抬而上的。所以别看王侧妃和安阳县主在外人眼里如何横行霸道,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人看好他们。
除了眼光不一样的保龄侯府。
静悦公主之前还耻笑保龄侯府到底是打哪儿来的自信,觉得能在顾何两家的围剿下,为王侧妃的儿子争取到世子之位,结果她跟林密妍谈起这事时,后者反而觉得保龄侯府做的没错,是静悦公主看得太浅。
“王侧妃的儿子即便当不了世子,可有恭贵嫔和安郡王那对偏心的母子在,分家时,他也少不了厚厚的一份,说不定还能拿个荫官。”林密妍反问道:“你觉得是保龄侯府委屈了史湘铃,他们反倒认为是自家高攀了。”
“为何?”
“一些前尘旧事,你最好别掺和进去。”林密妍含糊道。
静悦公主并不喜欢刨根问底,在母亲显露出不想回答的意思后,也就将此事放到一边,直到今日跟林黛玉谈起史湘铃时,才想起了还有这么一槽,于是多问了一句:“说起来,这保龄侯史家也是荣国公夫人的娘家,为何表妹儿和林夫人同他们没什么往来?”
“长辈之事,做子女的不好妄言。”对于这一点,林黛玉也感到十分奇怪。毕竟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姐可是时不时就要去福亲王府小住一段时间,反观贾敏这儿,只有张夫人偶尔上门看望一二。林黛玉在京城长到六岁,居然从没去过荣国公府,向来都只是贾敏和林如海过去应酬一二。
至于保龄侯府那儿,更是同林家又隔了几层。
林黛玉同母亲招待张夫人时,也听说保龄侯府自贾代善去世后,同荣国公府的关系淡了不少,也就一乳名换作是湘云的侄女还会来荣国公府小住,哄得贾母待她比待自己的亲孙女还好。
提起那位名为史湘云的侯府小姐,张夫人十分不满道:“以前是为着母亲高兴,所以才会让保龄侯家的小姐偶尔过来小住。只是这闺女都快七岁大了,还是没个正行地在母亲面前抱怨史家的两位侯爷,进出间也不忌讳着,这怎么行呢?”
贾敏很能理解张夫人的担忧。
史湘云再怎么是亲戚,但也只是跟当家人的关系又隔了几层的表亲。就算是正儿八经的同族堂小姐,也不会出入别家如自家之地。现在还能以年幼无知来掩饰里头的不合规矩,可一旦史湘云过了不同席的年纪,总不能还像现在这样,只带几个奴仆就去亲戚家小住。
这不等同于指着保龄侯夫妇的鼻子,骂他们刻薄亲侄女?
甚至更过分的粗人,没准会明里暗里地讽刺保龄侯夫妇跟死了没差,所以要让侄女“投奔”别家。
换作别人,保龄侯夫妇早就处置了,免得自家的女儿和隔壁的侄女们都被污了名声。
可偏偏史湘云的身份太过特殊,因为保龄侯的爵位不是父死子继,而是兄终弟及。更让保龄侯夫妇憋屈的是,那个“兄”,还是史湘云的父亲,所以他们一旦做了什么让史湘云感到不满的事,后者便哭闹不休地念叨起已故的父母,惹得保龄侯夫人好几次被气倒在床,还要在外人面前为侄女兜着揽着,免得她的女儿也被牵连了。
“黛玉不好议论长辈的事情,但我可是听说了保龄侯家的不少事。”华阳郡主不同于静悦公主,一旦太子继位,她就是静亭公主第二,所以太子妃也有意培养自己的女儿,就是希望华阳郡主能像静亭公主那样,成为太子妃日后的左膀右臂:“前任保龄侯虽然是战死沙场,但那场战役可没赢,而且输得极为不光彩,所以保龄侯这些年才会依靠着荣国府低调做人。只是好不容易等外人忘了这事,前段时间又有人爆出保龄侯兄弟吞了亡兄的家产和亡嫂的嫁妆,再加上他们家的那位侄女总是往荣国公府里跑,能让人不多想吗?”
说到这儿,华阳郡主又怕林黛玉多想了,于是补充道:“荣国公府的张夫人是个厚道人,所以史家小姐每次去了荣国公府,张夫人都说是自家女儿跟史家小姐合得来,再加上老太太又是保龄侯的姑母,所以能勉强将舆论压下去。只是长此以往,也不是个办法。想必林夫人就是出于这种考虑,才会不让你去荣国公府。”
虽然贾敏的出发点称得上十分自私且刻薄,但她这么做也是为了林黛玉好。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贵女的交友圈能间接体现出她们的娘家实力与自身资本,所以林如海才会将大女儿送进姜家闺女,将小女儿送到公主身边做伴读。
静悦公主感到谈话的氛围有些低迷,于是用湿帕子擦了擦手,又轻拍了下桌子,将几人的注意力都唤到她的身上:“行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没管好呢!瞎关心其他人做什么?”
说到这儿,静悦公主有些兴奋道:“过几日就是端午节,父皇肯定要亲临郊外去观赏赛龙舟。我说你们准备好没?这难得能出一趟宫门,一定要尽兴才是。”
“公主,比起赛龙舟,您先想想您的功课吧!”林黛玉精准插刀道:“皇后姑妈这几天没检查您的作业,说不准就是为了在赛龙舟的前一夜,将您捉个现行。到那时……你就是准备再多也没用。”
--
但换成王侧妃的儿子就不同了。
恭贵嫔的出身不显,否则当初生了儿子,也不会只以宫人的身份跟着今上。这也导致恭贵嫔的侄女只能嫁给安郡王为妾,就连侧妃之位,也是恭贵嫔强抬而上的。所以别看王侧妃和安阳县主在外人眼里如何横行霸道,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人看好他们。
除了眼光不一样的保龄侯府。
静悦公主之前还耻笑保龄侯府到底是打哪儿来的自信,觉得能在顾何两家的围剿下,为王侧妃的儿子争取到世子之位,结果她跟林密妍谈起这事时,后者反而觉得保龄侯府做的没错,是静悦公主看得太浅。
“王侧妃的儿子即便当不了世子,可有恭贵嫔和安郡王那对偏心的母子在,分家时,他也少不了厚厚的一份,说不定还能拿个荫官。”林密妍反问道:“你觉得是保龄侯府委屈了史湘铃,他们反倒认为是自家高攀了。”
“为何?”
“一些前尘旧事,你最好别掺和进去。”林密妍含糊道。
静悦公主并不喜欢刨根问底,在母亲显露出不想回答的意思后,也就将此事放到一边,直到今日跟林黛玉谈起史湘铃时,才想起了还有这么一槽,于是多问了一句:“说起来,这保龄侯史家也是荣国公夫人的娘家,为何表妹儿和林夫人同他们没什么往来?”
“长辈之事,做子女的不好妄言。”对于这一点,林黛玉也感到十分奇怪。毕竟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姐可是时不时就要去福亲王府小住一段时间,反观贾敏这儿,只有张夫人偶尔上门看望一二。林黛玉在京城长到六岁,居然从没去过荣国公府,向来都只是贾敏和林如海过去应酬一二。
至于保龄侯府那儿,更是同林家又隔了几层。
林黛玉同母亲招待张夫人时,也听说保龄侯府自贾代善去世后,同荣国公府的关系淡了不少,也就一乳名换作是湘云的侄女还会来荣国公府小住,哄得贾母待她比待自己的亲孙女还好。
提起那位名为史湘云的侯府小姐,张夫人十分不满道:“以前是为着母亲高兴,所以才会让保龄侯家的小姐偶尔过来小住。只是这闺女都快七岁大了,还是没个正行地在母亲面前抱怨史家的两位侯爷,进出间也不忌讳着,这怎么行呢?”
贾敏很能理解张夫人的担忧。
史湘云再怎么是亲戚,但也只是跟当家人的关系又隔了几层的表亲。就算是正儿八经的同族堂小姐,也不会出入别家如自家之地。现在还能以年幼无知来掩饰里头的不合规矩,可一旦史湘云过了不同席的年纪,总不能还像现在这样,只带几个奴仆就去亲戚家小住。
这不等同于指着保龄侯夫妇的鼻子,骂他们刻薄亲侄女?
甚至更过分的粗人,没准会明里暗里地讽刺保龄侯夫妇跟死了没差,所以要让侄女“投奔”别家。
换作别人,保龄侯夫妇早就处置了,免得自家的女儿和隔壁的侄女们都被污了名声。
可偏偏史湘云的身份太过特殊,因为保龄侯的爵位不是父死子继,而是兄终弟及。更让保龄侯夫妇憋屈的是,那个“兄”,还是史湘云的父亲,所以他们一旦做了什么让史湘云感到不满的事,后者便哭闹不休地念叨起已故的父母,惹得保龄侯夫人好几次被气倒在床,还要在外人面前为侄女兜着揽着,免得她的女儿也被牵连了。
“黛玉不好议论长辈的事情,但我可是听说了保龄侯家的不少事。”华阳郡主不同于静悦公主,一旦太子继位,她就是静亭公主第二,所以太子妃也有意培养自己的女儿,就是希望华阳郡主能像静亭公主那样,成为太子妃日后的左膀右臂:“前任保龄侯虽然是战死沙场,但那场战役可没赢,而且输得极为不光彩,所以保龄侯这些年才会依靠着荣国府低调做人。只是好不容易等外人忘了这事,前段时间又有人爆出保龄侯兄弟吞了亡兄的家产和亡嫂的嫁妆,再加上他们家的那位侄女总是往荣国公府里跑,能让人不多想吗?”
说到这儿,华阳郡主又怕林黛玉多想了,于是补充道:“荣国公府的张夫人是个厚道人,所以史家小姐每次去了荣国公府,张夫人都说是自家女儿跟史家小姐合得来,再加上老太太又是保龄侯的姑母,所以能勉强将舆论压下去。只是长此以往,也不是个办法。想必林夫人就是出于这种考虑,才会不让你去荣国公府。”
虽然贾敏的出发点称得上十分自私且刻薄,但她这么做也是为了林黛玉好。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贵女的交友圈能间接体现出她们的娘家实力与自身资本,所以林如海才会将大女儿送进姜家闺女,将小女儿送到公主身边做伴读。
静悦公主感到谈话的氛围有些低迷,于是用湿帕子擦了擦手,又轻拍了下桌子,将几人的注意力都唤到她的身上:“行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没管好呢!瞎关心其他人做什么?”
说到这儿,静悦公主有些兴奋道:“过几日就是端午节,父皇肯定要亲临郊外去观赏赛龙舟。我说你们准备好没?这难得能出一趟宫门,一定要尽兴才是。”
“公主,比起赛龙舟,您先想想您的功课吧!”林黛玉精准插刀道:“皇后姑妈这几天没检查您的作业,说不准就是为了在赛龙舟的前一夜,将您捉个现行。到那时……你就是准备再多也没用。”
--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85990/239113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