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页
推荐阅读:魇运、道长,你居心不良啊(古言1v1H)、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临时夫妻(nph)、我网恋又翻车了(1v1 高h)、【崩铁乙女】总合集、蹂纸浆(1v1校园h)、纷争之心(nph,西幻)、社畜罢辽(NP)、窥星(父女1v1)、
——很讽刺的是,说这话的,并非是曹操一方的人,而是官宦出生。
会有如此一言,并非是他被曹操这儿派去的人洗了脑什么的,完全是因缘际会。
择吏制是官府到学校招人,也就是说,态度就和寻常人才所以为的“我有大才,尔当来求我” 甚至于还能像夏景熙一样对着主公问上几个问题,考验一段时间最后颇为骄矜得答应完全不一样。
夏安然:不!我没有!你们胡说!!!
择吏更加像是自己的才学如同货物一般被那些底层小吏挑挑拣拣,甚至于还会挑剔他们。这怎么可以!
小年轻们表示我们应该以成绩说话,明明我的成绩是最好的!为什么你们要去参考什么课外实践课成绩,这不公平!
小学霸们回到家里怂恿家里头的人,觉得还是以成绩判定最为直接。家里头的人盘算了半天。
一年国家的举荐制才多少个名额,但是小吏有多少个名额……尤其是一些旁系家族,或是中小层家族,自觉自己家的儿子搭不上举荐制的船,偏偏择选制不知道为什么又没选中自家成绩优异的儿子,不由也觉得不公平,你觉得不公,我也觉得不公,当爹妈的大部分都觉得自家孩儿有天纵之才,更何况的确有些孩子成绩不错,就是没被选上。
于是他们自己向上头要求,既然已经有了择吏制,不如再来一个方法?
这说来有些可笑,但是在一方的小心翼翼推动,另一方的默许下,最后还是成功了。
科举考试成为并立于举荐制、择吏制的大汉第三种择选人才的方式。
一年后,第一届天子门生火热出炉。
出人意外的是,这些人中有的出生世家,有的出生平民,还有些出生权贵,几乎包罗了如今汉室的各种阶层。
如此结果令群臣吃惊,也让小皇帝兴奋不已。
这代表的意义,绝非仅仅是大家支持科举这么简单,从简单的说,证明了此次考试的公正,从深里说,证明了无论何种出生的大汉子民,已经渐渐拥有了读书的资格。
而且,不是简单的开蒙。
而是能够和天下才人下场一试的资格。
虽然目前这类的学子大多来自兖州、豫州这类较为富庶又学风浓厚的地方,但是也有旁的州,就连凉州都考上来了一个,虽然成绩比不上旁人,但是那可是被定为蛮荒的西凉贫瘠之地的珍贵学子啊!
这一年的学子三甲被选出的时候正是秋日,这是夏安然定下的。
春闱、秋闱,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科举制的顺序了。
只不过如今的大汉比之他参与科考的红楼时代版图要稍小一些,而且报名参考的学子也没有那么多,也多半集于洛阳周边的郡县,故而也没有必要像后世那样层层筛选,差不多是考两轮就分出了高低。
因为这一制度是在兴平十二年春定下的,所以殿试反而转为了在秋天,不过也挺好,秋天亦是收获的时节,而且在小冰河时期,秋天考试比春寒料峭时候对学生也更友好一些。
暗戳戳插手了出卷考试的夏安然作为科举的前辈在心中这样想,觉得自己的建议真的特别好特别体贴啦=w=。
至于学子们是不是这么想……恩,智者见智吧。
三甲选出的这一日夜晚,已经是一个合格帝王的刘协举办了一场私宴,邀请了他亲近的臣子们,其中自然包括夏安然。
小皇帝这一日兴奋异常,他连连劝酒,眼睛都是亮晶晶的,这条路他们走得太久,也太小心了。
从办图书馆,到办学校,从兖州、豫州的小规模实验,从联合凉州的贾诩来择选人才,到大家逐渐将择吏制当做寻常事情,并且以孩童能够考入大学为自豪。
他们一步步得谋划,谋到白了发,谋到旧人换新人。终于在今日尘埃落幕。
但是科举制仅仅为开始,在此之前,举荐制和择吏制能够有一个相对的平衡,主要还是举荐制的起点比择吏制的要高,一个是中层官员开始,一个则是自底层做起,能够被举荐的,多半也不会将择吏制当做假想敌就是了。
但是科举制就不同了,为了吸引学子参考科举,科举制的起点便不低,几乎同举荐制平行,既如此,当世家们逐渐发现,举荐制的地位不再如此超然,他们手中的举荐名额也不再如此珍贵,自然也会引起一波反弹。
但是那都是明天的事情了。
今日还是且饮杯中酒,以贺同凌冽寒风共至的新气象吧。
酒酣耳热之时,忽见曹操朗笑着坐正了身体,以节击盏,忽而慨声而歌。
曹操本就擅乐,此时用的又是寻常的调子,宫廷的乐师们立刻就顺着他开头的音调为其配乐了。
夏安然亦是看了过去,他此时正是最开心的时候,一双黑眸也是亮晶晶的,就等着曹操能来一首给后世小朋友们增加回家作业的诗歌呢。
曹操嘴唇一张,吐出的第一句就让他稍稍瞠大了双眼。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堂中众人亦是和着曲调,虽不知他要如何作词,却能以音调相和,夏安然笑着在心中默默和着曹操的音调,将这一首《短歌行》一同唱了下去。
--
会有如此一言,并非是他被曹操这儿派去的人洗了脑什么的,完全是因缘际会。
择吏制是官府到学校招人,也就是说,态度就和寻常人才所以为的“我有大才,尔当来求我” 甚至于还能像夏景熙一样对着主公问上几个问题,考验一段时间最后颇为骄矜得答应完全不一样。
夏安然:不!我没有!你们胡说!!!
择吏更加像是自己的才学如同货物一般被那些底层小吏挑挑拣拣,甚至于还会挑剔他们。这怎么可以!
小年轻们表示我们应该以成绩说话,明明我的成绩是最好的!为什么你们要去参考什么课外实践课成绩,这不公平!
小学霸们回到家里怂恿家里头的人,觉得还是以成绩判定最为直接。家里头的人盘算了半天。
一年国家的举荐制才多少个名额,但是小吏有多少个名额……尤其是一些旁系家族,或是中小层家族,自觉自己家的儿子搭不上举荐制的船,偏偏择选制不知道为什么又没选中自家成绩优异的儿子,不由也觉得不公平,你觉得不公,我也觉得不公,当爹妈的大部分都觉得自家孩儿有天纵之才,更何况的确有些孩子成绩不错,就是没被选上。
于是他们自己向上头要求,既然已经有了择吏制,不如再来一个方法?
这说来有些可笑,但是在一方的小心翼翼推动,另一方的默许下,最后还是成功了。
科举考试成为并立于举荐制、择吏制的大汉第三种择选人才的方式。
一年后,第一届天子门生火热出炉。
出人意外的是,这些人中有的出生世家,有的出生平民,还有些出生权贵,几乎包罗了如今汉室的各种阶层。
如此结果令群臣吃惊,也让小皇帝兴奋不已。
这代表的意义,绝非仅仅是大家支持科举这么简单,从简单的说,证明了此次考试的公正,从深里说,证明了无论何种出生的大汉子民,已经渐渐拥有了读书的资格。
而且,不是简单的开蒙。
而是能够和天下才人下场一试的资格。
虽然目前这类的学子大多来自兖州、豫州这类较为富庶又学风浓厚的地方,但是也有旁的州,就连凉州都考上来了一个,虽然成绩比不上旁人,但是那可是被定为蛮荒的西凉贫瘠之地的珍贵学子啊!
这一年的学子三甲被选出的时候正是秋日,这是夏安然定下的。
春闱、秋闱,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科举制的顺序了。
只不过如今的大汉比之他参与科考的红楼时代版图要稍小一些,而且报名参考的学子也没有那么多,也多半集于洛阳周边的郡县,故而也没有必要像后世那样层层筛选,差不多是考两轮就分出了高低。
因为这一制度是在兴平十二年春定下的,所以殿试反而转为了在秋天,不过也挺好,秋天亦是收获的时节,而且在小冰河时期,秋天考试比春寒料峭时候对学生也更友好一些。
暗戳戳插手了出卷考试的夏安然作为科举的前辈在心中这样想,觉得自己的建议真的特别好特别体贴啦=w=。
至于学子们是不是这么想……恩,智者见智吧。
三甲选出的这一日夜晚,已经是一个合格帝王的刘协举办了一场私宴,邀请了他亲近的臣子们,其中自然包括夏安然。
小皇帝这一日兴奋异常,他连连劝酒,眼睛都是亮晶晶的,这条路他们走得太久,也太小心了。
从办图书馆,到办学校,从兖州、豫州的小规模实验,从联合凉州的贾诩来择选人才,到大家逐渐将择吏制当做寻常事情,并且以孩童能够考入大学为自豪。
他们一步步得谋划,谋到白了发,谋到旧人换新人。终于在今日尘埃落幕。
但是科举制仅仅为开始,在此之前,举荐制和择吏制能够有一个相对的平衡,主要还是举荐制的起点比择吏制的要高,一个是中层官员开始,一个则是自底层做起,能够被举荐的,多半也不会将择吏制当做假想敌就是了。
但是科举制就不同了,为了吸引学子参考科举,科举制的起点便不低,几乎同举荐制平行,既如此,当世家们逐渐发现,举荐制的地位不再如此超然,他们手中的举荐名额也不再如此珍贵,自然也会引起一波反弹。
但是那都是明天的事情了。
今日还是且饮杯中酒,以贺同凌冽寒风共至的新气象吧。
酒酣耳热之时,忽见曹操朗笑着坐正了身体,以节击盏,忽而慨声而歌。
曹操本就擅乐,此时用的又是寻常的调子,宫廷的乐师们立刻就顺着他开头的音调为其配乐了。
夏安然亦是看了过去,他此时正是最开心的时候,一双黑眸也是亮晶晶的,就等着曹操能来一首给后世小朋友们增加回家作业的诗歌呢。
曹操嘴唇一张,吐出的第一句就让他稍稍瞠大了双眼。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堂中众人亦是和着曲调,虽不知他要如何作词,却能以音调相和,夏安然笑着在心中默默和着曹操的音调,将这一首《短歌行》一同唱了下去。
--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86793/240554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