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页
推荐阅读:笼中月、下山后,我在民政局门口闪婚京圈首富、予卿欢、睡了舍友的叔叔、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警惕,人工智能会 (np)、捡到破碎的耽美文男主(校园1v1,弯掰直?)、漂亮小魅魔的被调教日常(囚禁 1v2)、[柯南同人] 柯学不易,红桃叹气、《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
赵旸之前做过解试的考题,说实话是不难。不过,如果是上辈子的他考,肯定考不过。这辈子,他有了名师教导,对经史子集有了不一样的了解,所以他才觉得不难。
等苏轼他们考完解试,赵旸就迫不及待地看望他们,问他们考得怎么样。
沈括他们觉得自己考得还不错,应该能通过解试。
通过解试,对苏辙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他们通不过,那他们这几年在太学就白读书了。
接下来就是考省试。
省试在端阳节过后考。
如今离省试还有两个多月,足够让学子们准备了。
解试考完半个月后会公布成绩。
说到今年的科举考试,之前赵旸提出建议,减少录取人数。同时,荫补制度下赐进士的人数也要减少。
冗官一直以来都是大宋的顽固“疾病”之一。前几年,范仲淹他们推行新政,其中的一个政策就是减少冗官的情况,但是他们只能在录取人数上减少。其实,这对正儿八经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来说不公平。
荫补制度才是冗官最大的祸根,而不是科举考试的录取人数。当然,以往科举考试的录取人数也不少,但是跟荫补制度下的人数相比,就少了很多。
宋仁宗也知道冗官最大的原因,所以前几年才会同意推行新政。不过,新政因为触犯到权贵的利益,被逼的不得不停止。
这次赵旸提出减少赐进士出身,肯定会遭到大臣们和权贵们的反对,但是宋仁宗这次却非常强硬地推行这个政策,并且下旨,以后只能三品以上的官员有荫补,还有他们每个人只能推荐一个人。
一下子取消荫补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徐徐图之。
宋仁宗为赵旸辟出一条血路,等到赵旸登基的时候,他就能彻底取消荫补制度。
限制荫补制度,这对平民百姓家的学子们是好事。这也是寒门子弟入仕途的好机会。
赵旸觉得朝廷需要寒门子弟,等他上台后,要扶持寒门子弟,让他们去权贵大臣们抗衡。
第77章
解试结束后, 欧阳修和韩琦他们就忙碌了起来,忙着批阅解试的考卷。
这几天,赵旸一下朝就跑去御书院, 观看欧阳修他们批阅考卷。
因为考卷实行的是糊名制, 主考官们在批阅考卷的时候,是看不到考生的姓名,这样就不能徇私舞弊。
虽然苏轼他们是在太学里参加解试的,但是他们的解试考卷是统一送到礼部, 然后再由礼部送到御书院给韩琦他们批阅。
批阅考卷的前几日, 韩琦他们并没有看到出色的考卷,但是今天他们发现了两分非常出众的考卷。
赵旸听了后非常好奇, 特意跑去御书院看了下这两份优秀出色的考卷。他猜到是苏轼和苏辙的考卷, 没想到还真的是的。
虽说考卷糊了姓名, 但是赵旸认识苏轼和苏辙的笔迹, 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他们的考卷。
“这是阿轼和阿辙他们的考卷啊。”
欧阳修微微颔首说道:“是他们的考卷。”身为他们的先生,欧阳修当然也认识苏轼他们的笔迹。韩琦他们批改到苏轼他们的考卷时就一直赞不绝口, 欧阳修好奇一看, 发现是他的学生考卷,心里很是欣慰和骄傲。“他们考的很不错。”
赵旸一边看苏辙他们的考卷,一边称赞道:“不愧是阿轼他们,答得真好。”
欧阳修捋了捋胡子,笑眯眯地说道:“答得还不错。”
“阿轼和阿辙他们的策论写的真不错。”其实, 策论就是议论文。从四书五经里节选一句话或者一段话, 让考生以此为主题来答题。
苏轼他们写的策论,文笔平实, 但是条理和逻辑非常清楚, 而且一针见血。
所有的主考官都认为苏轼和苏辙的考卷是最出色的, 理应是今年汴京城的解试中的第一名或者第二名。
苏轼的文采要比苏辙好那么一点,所以他的考卷被评为第一。
赵旸拿着苏轼和苏辙的考卷给宋仁宗看,宋仁宗看了后也是称赞不已,觉得他们俩应该被评为第一和第二。
找到了苏轼和苏辙的考卷后,赵旸又找了找沈括的考卷。
沈括答得也不错,不过跟苏轼他们相比,是差了些。但是,沈括也在前十名之内。
得知苏轼他们的成绩后,赵旸并没有急着去告诉他们。
在成绩正式公布之前,他要告诉了苏轼他们的成绩,就显得……有些“徇私舞弊”了。
再者,苏辙他们对自己考过解试很有信心。解试一考完,他们就投入到新的一轮复习中,备考省试。
离省试还有两个多月,赵旸原本想请沈括他们一起去春猎,但是他们要备考省试,就只能下次再请他们。
赵旸他们打算等解试的成绩公布后,再去春猎。
这几年,赵旸和曹许他们每年春天和秋天都会去打猎。
一开始,只有曹家子弟打猎,但是就在前年,折家和姚家他们几家也加入了。
文臣们见太子殿下和武将世家的子弟一起打猎,一个个都非常戒备,生怕那些武将们带坏太子殿下。
因为春猎一事,文臣们还参了折家他们。
折家他们还为此上朝跟文臣们吵。他们只是和太子殿下春猎,并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些文臣们凭什么参他们。
--
等苏轼他们考完解试,赵旸就迫不及待地看望他们,问他们考得怎么样。
沈括他们觉得自己考得还不错,应该能通过解试。
通过解试,对苏辙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他们通不过,那他们这几年在太学就白读书了。
接下来就是考省试。
省试在端阳节过后考。
如今离省试还有两个多月,足够让学子们准备了。
解试考完半个月后会公布成绩。
说到今年的科举考试,之前赵旸提出建议,减少录取人数。同时,荫补制度下赐进士的人数也要减少。
冗官一直以来都是大宋的顽固“疾病”之一。前几年,范仲淹他们推行新政,其中的一个政策就是减少冗官的情况,但是他们只能在录取人数上减少。其实,这对正儿八经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来说不公平。
荫补制度才是冗官最大的祸根,而不是科举考试的录取人数。当然,以往科举考试的录取人数也不少,但是跟荫补制度下的人数相比,就少了很多。
宋仁宗也知道冗官最大的原因,所以前几年才会同意推行新政。不过,新政因为触犯到权贵的利益,被逼的不得不停止。
这次赵旸提出减少赐进士出身,肯定会遭到大臣们和权贵们的反对,但是宋仁宗这次却非常强硬地推行这个政策,并且下旨,以后只能三品以上的官员有荫补,还有他们每个人只能推荐一个人。
一下子取消荫补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徐徐图之。
宋仁宗为赵旸辟出一条血路,等到赵旸登基的时候,他就能彻底取消荫补制度。
限制荫补制度,这对平民百姓家的学子们是好事。这也是寒门子弟入仕途的好机会。
赵旸觉得朝廷需要寒门子弟,等他上台后,要扶持寒门子弟,让他们去权贵大臣们抗衡。
第77章
解试结束后, 欧阳修和韩琦他们就忙碌了起来,忙着批阅解试的考卷。
这几天,赵旸一下朝就跑去御书院, 观看欧阳修他们批阅考卷。
因为考卷实行的是糊名制, 主考官们在批阅考卷的时候,是看不到考生的姓名,这样就不能徇私舞弊。
虽然苏轼他们是在太学里参加解试的,但是他们的解试考卷是统一送到礼部, 然后再由礼部送到御书院给韩琦他们批阅。
批阅考卷的前几日, 韩琦他们并没有看到出色的考卷,但是今天他们发现了两分非常出众的考卷。
赵旸听了后非常好奇, 特意跑去御书院看了下这两份优秀出色的考卷。他猜到是苏轼和苏辙的考卷, 没想到还真的是的。
虽说考卷糊了姓名, 但是赵旸认识苏轼和苏辙的笔迹, 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他们的考卷。
“这是阿轼和阿辙他们的考卷啊。”
欧阳修微微颔首说道:“是他们的考卷。”身为他们的先生,欧阳修当然也认识苏轼他们的笔迹。韩琦他们批改到苏轼他们的考卷时就一直赞不绝口, 欧阳修好奇一看, 发现是他的学生考卷,心里很是欣慰和骄傲。“他们考的很不错。”
赵旸一边看苏辙他们的考卷,一边称赞道:“不愧是阿轼他们,答得真好。”
欧阳修捋了捋胡子,笑眯眯地说道:“答得还不错。”
“阿轼和阿辙他们的策论写的真不错。”其实, 策论就是议论文。从四书五经里节选一句话或者一段话, 让考生以此为主题来答题。
苏轼他们写的策论,文笔平实, 但是条理和逻辑非常清楚, 而且一针见血。
所有的主考官都认为苏轼和苏辙的考卷是最出色的, 理应是今年汴京城的解试中的第一名或者第二名。
苏轼的文采要比苏辙好那么一点,所以他的考卷被评为第一。
赵旸拿着苏轼和苏辙的考卷给宋仁宗看,宋仁宗看了后也是称赞不已,觉得他们俩应该被评为第一和第二。
找到了苏轼和苏辙的考卷后,赵旸又找了找沈括的考卷。
沈括答得也不错,不过跟苏轼他们相比,是差了些。但是,沈括也在前十名之内。
得知苏轼他们的成绩后,赵旸并没有急着去告诉他们。
在成绩正式公布之前,他要告诉了苏轼他们的成绩,就显得……有些“徇私舞弊”了。
再者,苏辙他们对自己考过解试很有信心。解试一考完,他们就投入到新的一轮复习中,备考省试。
离省试还有两个多月,赵旸原本想请沈括他们一起去春猎,但是他们要备考省试,就只能下次再请他们。
赵旸他们打算等解试的成绩公布后,再去春猎。
这几年,赵旸和曹许他们每年春天和秋天都会去打猎。
一开始,只有曹家子弟打猎,但是就在前年,折家和姚家他们几家也加入了。
文臣们见太子殿下和武将世家的子弟一起打猎,一个个都非常戒备,生怕那些武将们带坏太子殿下。
因为春猎一事,文臣们还参了折家他们。
折家他们还为此上朝跟文臣们吵。他们只是和太子殿下春猎,并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些文臣们凭什么参他们。
--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87112/241154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