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页
推荐阅读:那晚那句安、风吹云霭、愿望、橘色青春、不会吧?!恶魔爱上肥宅了?!、玩具-一封献给世人的信、想死的时候就想起我吧、不曾失恋、佐和与浅野(GL)、你是暗夜中的灯火、
太后娘娘看着折子,沉思良久问:“皇上的龙体可好些?”
沈姑姑心下一紧:“兰妃娘娘的人说,还是老样子。”
那就是没有起色,太后娘娘目光闪烁不定,半晌才道:“你将韶懿的折子,送去内阁。”
韶懿郡主的折子里,也只是在闲话家常,叫人挑不出错来,可有心人瞧了,难免就会生出一些旁的心思来。
京三省各地流民暴乱,频发不止,连官府也镇压不住。
朝廷若不能尽快想出对策,越来越多的流民聚众一起,情况会越来越严重,甚至还会引发大范围暴乱,危及社稷。
可国库空虚,朝臣们也是束手无策。
眼下北境还有余力收容流民,内阁哪还能坐得住,当下就召集群臣们一起议事。
内阁因为虞宗慎丁忧去职,闹腾得十分厉害,但户部仍然掌控在虞宗慎手中。
为了巩固保皇党在内阁的话语权,保皇党这一脉发动人脉,将虞氏嫡脉的一位老臣送进了内阁。
虞氏族在内阁的地位不可动摇。
虞阁老正老神在在地听着,朝臣们就有关流民的安置问题争论不休。
等双方口沫横飞,争得脸红脖子粗,谁也说服不了谁,大家齐齐看向了虞阁老:“虞阁老意下如何?”
虞阁老收到了虞幼窈的信,对北境的情况,了解得比旁人多,心有成算,面对众多的诘问,自然也不慌不忙。
他出声问:“韶懿郡主为什么要去北境?”
都察院都御史齐大人,见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心中有了猜测:“折子上提过了,是因为武穆王要在北境受灾较轻的地区,推广番薯种植,缓解旱情,因番薯是韶懿郡主试种成功,关系北境数以千万百姓们的生存,武穆王请了韶懿郡主相助。”
虞老阁再问:“武穆王为什么胆敢收容大批流民?”
齐大人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那是因为东北三省受旱较轻,并不影响番薯种植,番薯贱活,耐干耐脊,还饱腹,只要在东北三省推广种植,有了番薯,武穆王自然不担心,流民们没有食物。”
两人你来我往,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
虞阁老笑了:“这不就结了?”
“结了?”朝臣们面面相觎。
虞阁老干脆把话说明白了:“北方大部分地区都遭了旱,田地里旱着,不能种庄稼,东北三省受灾轻,正好武穆王要推广番薯种植,那就把流民迁去种番薯,武穆王手握重兵,流民们有武穆王震着,也不敢乱来。”
朝臣们顿时无语了,有些心动,但又畏惧武穆王之威,担心把这个大麻烦扔给了武穆王,武穆王会不乐意。
“这、这样不大好吧,北境是在武穆王辖下,他收容北境的流民,也能说得过去,若是把其他地区的灾民也弄过去,几百万张嘴等着吃饭,番薯这还没影呢,怕不是要把军晌都吃空了。”
“武穆王没有义务接收除北境以外地方的流民,他若是拒绝了,我们也没有办法啊”
“对啊,武穆王也不是好相与的,还是不要去触他的霉头……”
“这、万一惹恼了武穆王,就不好收场了……”
“……”
第801章 龙游于海
把流民迁到东北三省去,这倒是一个好主意,既能安置流民,给流民一条活路,又能解决一个祸患,将流民这个烫手山芋扔给武穆王。
但问题是!
武穆王也不傻啊。
经过山东平叛,周厉王一案,武穆定北王已然在朝中立威显能,尤其是内阁,对他尤其忌惮。
虞阁老一脸恨铁不成钢:“我说你们一个个,平常看着挺精明的,可到了大事上,怎么就犯起糊涂来了?你们想想啊,大周朝初立之际,高祖皇帝在辽东一带,下设了辽东都司军镇,言沧海之东,辽为首疆,中夏既宁,斯必戍守,并且颁发了一系列强边御外的国策,还将大批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流民,迁往了北境。”
朝臣们渐渐回过味来。
齐大人更是一激动,猛拍了一下大腿:“对啊,北境地广人稀,迁移流民,发展人口,进而提高生产力,也符合强边御外的国策,既是国策,武穆王就不能拒绝。”
一个“国策”,就解决了困挠朝臣的心病,朝臣们顿时高兴起来——
“虞阁老此乃高见……”
“果然,姜还是老得辣啊……”
“虞阁老此计甚高……”
“……”
虞阁老一副老神在在的表情:“武穆王是藩王,不好插手官府的事,但大批流民迁往北境,官府也不好管束,还需要武穆王出面威慑,也不能让武穆王借着藩王的身份撒手不管,届时出了问题,谁也兜不住。”
齐大人眼皮重重一跳,这是要让武穆王插手官府的事?
朝臣们也是一愣,忍不住仔细思量这话。
虞阁老将朝臣们的表情看在眼里,因为查阅过高祖皇帝颁下的国策一应内容,便是谈了这等敏感的话,也是气不喘,心不慌。
“既是国策,当人人奉行,武穆王也不能置身事外,当年高祖皇帝主张迁移流民,就是在辽东都司的协助之下。”
立马就有内侍出了大殿。
不一会儿,就抱了一摞书过来,都是有关高祖皇帝颁发的国策内容。
--
沈姑姑心下一紧:“兰妃娘娘的人说,还是老样子。”
那就是没有起色,太后娘娘目光闪烁不定,半晌才道:“你将韶懿的折子,送去内阁。”
韶懿郡主的折子里,也只是在闲话家常,叫人挑不出错来,可有心人瞧了,难免就会生出一些旁的心思来。
京三省各地流民暴乱,频发不止,连官府也镇压不住。
朝廷若不能尽快想出对策,越来越多的流民聚众一起,情况会越来越严重,甚至还会引发大范围暴乱,危及社稷。
可国库空虚,朝臣们也是束手无策。
眼下北境还有余力收容流民,内阁哪还能坐得住,当下就召集群臣们一起议事。
内阁因为虞宗慎丁忧去职,闹腾得十分厉害,但户部仍然掌控在虞宗慎手中。
为了巩固保皇党在内阁的话语权,保皇党这一脉发动人脉,将虞氏嫡脉的一位老臣送进了内阁。
虞氏族在内阁的地位不可动摇。
虞阁老正老神在在地听着,朝臣们就有关流民的安置问题争论不休。
等双方口沫横飞,争得脸红脖子粗,谁也说服不了谁,大家齐齐看向了虞阁老:“虞阁老意下如何?”
虞阁老收到了虞幼窈的信,对北境的情况,了解得比旁人多,心有成算,面对众多的诘问,自然也不慌不忙。
他出声问:“韶懿郡主为什么要去北境?”
都察院都御史齐大人,见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心中有了猜测:“折子上提过了,是因为武穆王要在北境受灾较轻的地区,推广番薯种植,缓解旱情,因番薯是韶懿郡主试种成功,关系北境数以千万百姓们的生存,武穆王请了韶懿郡主相助。”
虞老阁再问:“武穆王为什么胆敢收容大批流民?”
齐大人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那是因为东北三省受旱较轻,并不影响番薯种植,番薯贱活,耐干耐脊,还饱腹,只要在东北三省推广种植,有了番薯,武穆王自然不担心,流民们没有食物。”
两人你来我往,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
虞阁老笑了:“这不就结了?”
“结了?”朝臣们面面相觎。
虞阁老干脆把话说明白了:“北方大部分地区都遭了旱,田地里旱着,不能种庄稼,东北三省受灾轻,正好武穆王要推广番薯种植,那就把流民迁去种番薯,武穆王手握重兵,流民们有武穆王震着,也不敢乱来。”
朝臣们顿时无语了,有些心动,但又畏惧武穆王之威,担心把这个大麻烦扔给了武穆王,武穆王会不乐意。
“这、这样不大好吧,北境是在武穆王辖下,他收容北境的流民,也能说得过去,若是把其他地区的灾民也弄过去,几百万张嘴等着吃饭,番薯这还没影呢,怕不是要把军晌都吃空了。”
“武穆王没有义务接收除北境以外地方的流民,他若是拒绝了,我们也没有办法啊”
“对啊,武穆王也不是好相与的,还是不要去触他的霉头……”
“这、万一惹恼了武穆王,就不好收场了……”
“……”
第801章 龙游于海
把流民迁到东北三省去,这倒是一个好主意,既能安置流民,给流民一条活路,又能解决一个祸患,将流民这个烫手山芋扔给武穆王。
但问题是!
武穆王也不傻啊。
经过山东平叛,周厉王一案,武穆定北王已然在朝中立威显能,尤其是内阁,对他尤其忌惮。
虞阁老一脸恨铁不成钢:“我说你们一个个,平常看着挺精明的,可到了大事上,怎么就犯起糊涂来了?你们想想啊,大周朝初立之际,高祖皇帝在辽东一带,下设了辽东都司军镇,言沧海之东,辽为首疆,中夏既宁,斯必戍守,并且颁发了一系列强边御外的国策,还将大批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流民,迁往了北境。”
朝臣们渐渐回过味来。
齐大人更是一激动,猛拍了一下大腿:“对啊,北境地广人稀,迁移流民,发展人口,进而提高生产力,也符合强边御外的国策,既是国策,武穆王就不能拒绝。”
一个“国策”,就解决了困挠朝臣的心病,朝臣们顿时高兴起来——
“虞阁老此乃高见……”
“果然,姜还是老得辣啊……”
“虞阁老此计甚高……”
“……”
虞阁老一副老神在在的表情:“武穆王是藩王,不好插手官府的事,但大批流民迁往北境,官府也不好管束,还需要武穆王出面威慑,也不能让武穆王借着藩王的身份撒手不管,届时出了问题,谁也兜不住。”
齐大人眼皮重重一跳,这是要让武穆王插手官府的事?
朝臣们也是一愣,忍不住仔细思量这话。
虞阁老将朝臣们的表情看在眼里,因为查阅过高祖皇帝颁下的国策一应内容,便是谈了这等敏感的话,也是气不喘,心不慌。
“既是国策,当人人奉行,武穆王也不能置身事外,当年高祖皇帝主张迁移流民,就是在辽东都司的协助之下。”
立马就有内侍出了大殿。
不一会儿,就抱了一摞书过来,都是有关高祖皇帝颁发的国策内容。
--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89039/2445838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