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页

推荐阅读:那晚那句安风吹云霭愿望橘色青春不会吧?!恶魔爱上肥宅了?!玩具-一封献给世人的信想死的时候就想起我吧不曾失恋佐和与浅野(GL)你是暗夜中的灯火

    他只好继续道:“可不是吗?这些日子,官府一直在安排流民的迁移和安置事宜,衙门里的人都抽调出去了,人手严重不足。”
    虞幼窈终不温不淡地道:“李大人辛苦了。”
    迁移和安置流民,都是由官府出面,这么多流民,衙门确实需要多派人手。
    李大人有些失望,又哀声叹气道:“流民最快也要在三月上旬,才能彻底安置,届时官府也不能放松,二十万流民在连城安家落户,还需要加派大量人手,去复镇连镇附近巡逻,维护此地治安,以免流民生乱。”
    说到这儿,他话锋一转,谄媚地对虞幼窈笑:“郡主圣善,仁德,为流民们谋了一条活路,下官虽不才,也是一地父母官,自然也要全力襄助郡主,助流民们在连城落地生根,也不枉我读了十年圣贤书,报效朝廷,为百姓谋福的初衷。”
    虞幼窈听得着实好笑。
    李大人话里话外的意思,无非就是衙门里的人,都派去折腾流民去了,抽不出人手,也抽不出时间与精力去剿匪。
    第829章 土皇帝
    这话倒也不是虚言,只是后面这话,意思可就大了去。
    先是谄媚了她一番,紧接着又向她表忠心,表明自己会全力办好流民的相关事宜,以全她的“圣善”之名。
    “识相”这个词儿,被他体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你以为,他的意思仅只如此,那就大错特错。
    这话逆向一推就成了,李大人是为了,全她的圣善之心,仁德之名,才会不遗余力地安排流民事宜,所以就没有能力,再抽调人手去剿匪。
    如果你以为,他是将不能剿匪的责任,推到她这个郡主身上,那就大错特错。
    李大人口口声声,是全了她圣善之心,仁德之名,那么安排流民的一应功劳,就全是她这个郡主的。
    他这个县令,也只是按照郡主的心意做事。
    李大人不占功劳了,她这个占尽好处的郡主,是不是该赏点甜头?
    例如:帮他解决了匪患?
    一开始就给她戴了圣善,仁德的大帽,她难道就忍心匪患横行,祸害一方,从而冷眼旁观,置之不理?
    李大人确实当得起“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
    一席话七弯八拐地,听得懂的人,自然能会意,就是听不懂的人,也被人恭维了一耳朵,心里也舒坦,也不得罪人。
    也难怪,他在连城为官多年,也没叫四大家拿捏了。
    虞幼窈笑了:“有什话就直说吧!”
    李大人眼珠一转,连忙道:“郡主要在连城发展蚕业,可这么一窝土匪,盘踞在鞍山一带,打劫行人商客,对连城,及丹东、岫岩等周边一些养蚕地区,都造成了恶劣影响,任由这帮土匪为祸,想来也会越来越猖獗,再严重就要影响郡主发展蚕业的大计。”
    安排流民是为了她,剿匪还是为了她,字字句句都在为她考虑,颇让人无语。
    可你若是将他这话,仔细地掰开了,揉碎了,也确实这个么个道理,叫人挑不出错来。
    虞幼窈深觉李大人是个妙人。
    李大人一副忧心忡忡:“眼下郡主马上就要去襄平城,连城与襄平之间隔了一座鞍山,也要经过鞍山脚下,万一这帮土匪不长眼睛冲撞了郡主,可怎么是好?”
    他这话绝非危言耸听。
    如果那帮土匪,真的畏惧韶懿郡主,也不会武穆王一走,韶懿郡主还在连城,就出来连番作案。
    武穆王在连城,设了流民收容营,还安排流民安家落户,那些土匪宁愿沦为匪盗,可见都是一帮亡命之徒,对朝廷生出了反叛之心,万一疯起来,对郡主动手也不是不可能。
    “倒叫李大人担心了。”
    来连城那日,虞幼窈就听殷怀玺提了,鞍山一带土匪凶恶,不然殷怀玺也不会安排黄文献过来接应她,还让原本镇守在流民收容营里的幽军,与他们一同返回。
    李大人打蛇上棍,一脸羞愧:“剿匪原也是官府的事儿,却因为官府一时半会,也抽调不出人手去剿匪,怕误了郡主的事,也担心郡主的安危,心里着急,这才寻了郡主,想与郡主讨个主意么?”
    虞幼窈笑了一下,讨个主意,也未必是真在讨主意,想让她借武穆王的人手,解决匪患也是真。
    但是,李大人若是明说了,岂不成了他一个下官,教她堂堂郡主做事?!
    平白惹人不快。
    而且李大人也不是傻子,藩王镇守一方,是为了抵御外敌,又因手握重兵,很受猜忌,没有朝廷的旨意,是不能对内兴兵。
    所以,让武穆王出兵名不正,言不顺。
    即便剿匪一事,与攘内安外有关,也与朝廷颁发的国策有些关联,但稍有不慎,依然会落人口实。
    剿匪一事不能不提,李大人也不敢言明,就只能拐弯抹脚地把话给她听,想让她插手此事。
    一般而言,小规模的土匪,都是由当地官府出兵剿灭,若是大规模的匪患,就该朝廷发兵。
    在朝廷没有下旨,派人过来剿匪,剿匪那就是官府自己的事。
    眼下衙门积压的案子,已经达了上百起,若是继续放任,朝廷三年一考评,这些压积的人命案件,就会成为他治地“不力”的证据。
    人命案子闹得大,朝廷肯定是要追究的,届时轻则降职,重则革职查办。
    --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89039/244584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