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页
推荐阅读:拯救系统:逃荒宿主你冷静点、朕在现代C位破财当首富、真千金被赶出门,豪门大佬掐腰宠、这个王妃有点不简单、这个太子我见过、这个宿主她不对劲、重生新婚夜!偏执大佬被我撩红脸、流光(姐弟骨科)、临时夫妻(nph)、我不是受虐狂(女性向 友情向 三女主 BG NP GL)、
早前与外祖父一番话,外祖父提了高祖皇帝,当年在北境一带,实施的各项“国策”一事,让她犹如醍醐灌顶,陡然就想到了,利用“国策”,大肆收容流民,安置流民,达成提高北境人口,解决生产力低下,物资不足的窘况。
但如果,这一切本就是殷怀玺一力促成的呢?
殷怀玺帮朝廷解决流民这一难题,收容流民符合朝廷和武穆王的利益,武穆王和朝廷,在利益上达成了一致,利益关系牢不可破。
但是,流民的安置,却需要当地士绅大力配合,这严重地触犯了士绅的利益。
一环接一环的算计,看似复杂,其实只是为了一步一步地彻底瓦解朝廷对士绅的信任。
当朝廷的利益,和士绅的利益相冲背离,士绅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已经走到了朝廷的对立面。
上百万灾民,聚集在北境,士绅只是象征性地捐助,并没有大力支持,这本身就不符合朝廷的利益。
是他们胆大包大,无视国策吗?
不是!
是他们太愚蠢了,无视灾情吗?
也不是!
是他们看不清局势,无视朝廷吗?
仍然不是。
而是他们在武穆王的精心布局之下,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
一方面揣磨圣心,不敢给予武穆王太多支持,让武穆王得势,以免引起皇上的猜忌,士族和藩王牵扯上关系,那才叫灭顶之灾。
另一方面,周厉王之死,已经让大部分士族,走向了武穆王的对立面,这种国仇家恨不可调和,士绅已经没了退路,让他们无视国策,他们没这个胆儿,只得“敷衍”国策,妄图利用物资来进一步,掣肘武穆王。
倘若因物资缺乏,导致流民收容营闹出了,诸如暴乱、疫症等事,这才是士绅愿看到的结果。
第910章 推波助澜
届时,士绅固然会因为,“辅助”国策不力,被朝廷兴师问罪,但仍有一线生机。
但请注意,士绅只是“辅助”,而主张收容流民,安置流民的人,是武穆王,武穆王是要负主要责任。
这是士绅垂死的挣扎。
但士绅们的这一线生机,却因为谢府和韶懿郡主的干预,宣告失败,韶懿郡主主张防治病疫,谢府捐药又捐钱,将流民收容营药材缺乏,这一隐患填补上了。
有了谢府的庞大家财,幽军也完全可以,挪用军晌支援灾民,再以置办军晌的名义,向士绅或者向其他有粮的地区购买军晌物资。
军情如山,士绅就算再不甘心,也不敢拿军晌开玩笑,要知道周厉王一案清算最狠的,都是在军晌上伸了手脚的那一批人。
士绅之所以能安然无恙,没被朝廷清算, 只因他们懂得游戏规则, 从不会在军晌上面动手脚,不会去妄动皇上的利益。
至此士绅败局已定。
那么士绅就甘心赴死吗?
自然是不甘的!
所以利用朝廷局势的变化, 与贵妃党一起又出昏招,打算祸水东引,通过打击保皇党,达成分化韶懿郡主, 和武穆王联合的局面。
给武穆王扣一顶, 插手“储位之争”的罪行,争储本就罪同谋逆,就算不能将武穆王“定罪”,也会加深朝廷对武穆王的猜忌。
而此时, 士绅的利益, 和朝廷的利益,将会再度达成一致。
朝廷仍然需要利用士绅来牵制藩王,士绅就不再是被朝廷放弃的存在。
这一步步的算计, 不可谓不高明。
可士绅唯独小瞧了虞幼窈随机策应,权谋机变的能力,从某些方面来说,士族面对的是另一个“殷怀玺”。
还有一点!
倘若朝局的变化,是由殷怀玺一手主导,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催化朝野内外党派之争,给伏蛰在泉州的梁王, 创造起兵的借口与良机, 进一步加速大周朝的覆灭呢?
虞幼窈的猜测,并非没有缘由。
刘大根的案子背后, 本就是彻头彻尾的储位争斗。
保皇党、贵妃党、兰妃党尽数波及。
而韩氏族所代表的士绅, 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早在长兴侯府的花会后,殷怀玺就毫不避讳地向她暴露出, 他在宫里拥有庞大的人脉, 这些人脉, 甚至能避过皇上、当时还是皇贵妃的兰妃、徐贵妃, 以及宫中大大小小的妃嫔,直达太后娘娘的耳里。
那时她困于后宅, 见识还是短了些,虽然意识到了什么, 但并没有深思。
但现在想来,殷怀玺执棋在手,搅弄风云,肯定是离不开内宫的支持。
如今宫中的几大势力,排除太后娘娘、徐贵妃、兰妃,还有谁身居高位,能精准地把握内宫的风吹草动,并且还能将消息,不动声色地送出宫外, 交到殷怀玺手中?
非,皇后娘娘莫属。
皇后娘娘从潜邸就嫁给了当今皇上, 开始执掌王府内院,后来执掌内宫,便是失势, 在宫中也培植了不少忠心耿耿的人脉。
当然了,也许这个猜测并不充分。
但往深了一想,皇后娘娘久病翊坤宫, 一直闭宫不出,加上中宫无子,又有了宁国公获罪一事在前,皇后娘娘位同虚设。
皇后娘娘不可能,仅凭着当年得势之时,积攒的人脉,在翊坤宫开了宫门之后,就能抓紧机会,借着太后娘娘之势,把持保皇党。
兰妃和徐贵妃可不是吃素的。
--
但如果,这一切本就是殷怀玺一力促成的呢?
殷怀玺帮朝廷解决流民这一难题,收容流民符合朝廷和武穆王的利益,武穆王和朝廷,在利益上达成了一致,利益关系牢不可破。
但是,流民的安置,却需要当地士绅大力配合,这严重地触犯了士绅的利益。
一环接一环的算计,看似复杂,其实只是为了一步一步地彻底瓦解朝廷对士绅的信任。
当朝廷的利益,和士绅的利益相冲背离,士绅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已经走到了朝廷的对立面。
上百万灾民,聚集在北境,士绅只是象征性地捐助,并没有大力支持,这本身就不符合朝廷的利益。
是他们胆大包大,无视国策吗?
不是!
是他们太愚蠢了,无视灾情吗?
也不是!
是他们看不清局势,无视朝廷吗?
仍然不是。
而是他们在武穆王的精心布局之下,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
一方面揣磨圣心,不敢给予武穆王太多支持,让武穆王得势,以免引起皇上的猜忌,士族和藩王牵扯上关系,那才叫灭顶之灾。
另一方面,周厉王之死,已经让大部分士族,走向了武穆王的对立面,这种国仇家恨不可调和,士绅已经没了退路,让他们无视国策,他们没这个胆儿,只得“敷衍”国策,妄图利用物资来进一步,掣肘武穆王。
倘若因物资缺乏,导致流民收容营闹出了,诸如暴乱、疫症等事,这才是士绅愿看到的结果。
第910章 推波助澜
届时,士绅固然会因为,“辅助”国策不力,被朝廷兴师问罪,但仍有一线生机。
但请注意,士绅只是“辅助”,而主张收容流民,安置流民的人,是武穆王,武穆王是要负主要责任。
这是士绅垂死的挣扎。
但士绅们的这一线生机,却因为谢府和韶懿郡主的干预,宣告失败,韶懿郡主主张防治病疫,谢府捐药又捐钱,将流民收容营药材缺乏,这一隐患填补上了。
有了谢府的庞大家财,幽军也完全可以,挪用军晌支援灾民,再以置办军晌的名义,向士绅或者向其他有粮的地区购买军晌物资。
军情如山,士绅就算再不甘心,也不敢拿军晌开玩笑,要知道周厉王一案清算最狠的,都是在军晌上伸了手脚的那一批人。
士绅之所以能安然无恙,没被朝廷清算, 只因他们懂得游戏规则, 从不会在军晌上面动手脚,不会去妄动皇上的利益。
至此士绅败局已定。
那么士绅就甘心赴死吗?
自然是不甘的!
所以利用朝廷局势的变化, 与贵妃党一起又出昏招,打算祸水东引,通过打击保皇党,达成分化韶懿郡主, 和武穆王联合的局面。
给武穆王扣一顶, 插手“储位之争”的罪行,争储本就罪同谋逆,就算不能将武穆王“定罪”,也会加深朝廷对武穆王的猜忌。
而此时, 士绅的利益, 和朝廷的利益,将会再度达成一致。
朝廷仍然需要利用士绅来牵制藩王,士绅就不再是被朝廷放弃的存在。
这一步步的算计, 不可谓不高明。
可士绅唯独小瞧了虞幼窈随机策应,权谋机变的能力,从某些方面来说,士族面对的是另一个“殷怀玺”。
还有一点!
倘若朝局的变化,是由殷怀玺一手主导,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催化朝野内外党派之争,给伏蛰在泉州的梁王, 创造起兵的借口与良机, 进一步加速大周朝的覆灭呢?
虞幼窈的猜测,并非没有缘由。
刘大根的案子背后, 本就是彻头彻尾的储位争斗。
保皇党、贵妃党、兰妃党尽数波及。
而韩氏族所代表的士绅, 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早在长兴侯府的花会后,殷怀玺就毫不避讳地向她暴露出, 他在宫里拥有庞大的人脉, 这些人脉, 甚至能避过皇上、当时还是皇贵妃的兰妃、徐贵妃, 以及宫中大大小小的妃嫔,直达太后娘娘的耳里。
那时她困于后宅, 见识还是短了些,虽然意识到了什么, 但并没有深思。
但现在想来,殷怀玺执棋在手,搅弄风云,肯定是离不开内宫的支持。
如今宫中的几大势力,排除太后娘娘、徐贵妃、兰妃,还有谁身居高位,能精准地把握内宫的风吹草动,并且还能将消息,不动声色地送出宫外, 交到殷怀玺手中?
非,皇后娘娘莫属。
皇后娘娘从潜邸就嫁给了当今皇上, 开始执掌王府内院,后来执掌内宫,便是失势, 在宫中也培植了不少忠心耿耿的人脉。
当然了,也许这个猜测并不充分。
但往深了一想,皇后娘娘久病翊坤宫, 一直闭宫不出,加上中宫无子,又有了宁国公获罪一事在前,皇后娘娘位同虚设。
皇后娘娘不可能,仅凭着当年得势之时,积攒的人脉,在翊坤宫开了宫门之后,就能抓紧机会,借着太后娘娘之势,把持保皇党。
兰妃和徐贵妃可不是吃素的。
--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89039/244585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