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页
推荐阅读: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红男绿女(1v1)、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记忆之场、越王(百合双a)、向导她在伪装普通人(NPH)、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复爱(骨科,1v2)、寄养关系(校园骨科1v2)、秋潮(校园1v1)、
各地为了给乾隆拍马屁,胡诌的事还少吗?
还有上折子说沙地里长出一朵雪莲来,简直莫名其妙!
等皇庄的折子送上来,朝臣彼此传阅,上面写得清清楚楚。
每一亩地都有标记和位置,什么时候种下,何时浇水何时施肥,施肥又是什么肥料,一共多少次。
每天的记录自然没在上面,太繁琐了一点,却有总的记录,让人能清晰看出每亩地的产量其实还是有些许的不同。
比如日照,比如田地的肥沃,还有老农伺候甘薯也不可能一模一样。
总归产量都很接近,皇庄田地肥沃,产量更是超过万斤。
最让人吃惊的是旁边的荒地产量也不少,虽说不足万斤,但是土地没有多年来经营的肥沃,只跟着旁边皇庄的田地一起施肥浇水,产量就如此惊人。
有老臣忍不住泪流满面,有这样高产量的粮食作物在,那些干旱地方就有救了。
甘薯不但好种,而且十分好保存,只要保存得当就不会坏掉,能放好久。
还能把甘薯晒干后储存起来,也是极好的。
更别提这甘薯不需要十分肥沃的田地,哪怕荒地都能种下,产量又如此惊人,以后若有天灾不知道能救下多少人,让多少人不至于饿死。
福建巡抚自然得了乾隆的赞赏,他转头就跟福建的陈家要了许多甘薯,一来分发去给干旱之地,让他们尽快种起来。
二来他不快一点,陈家有大量甘薯的事很快会被别人知道,福建巡抚当然得先下手为强了!
其他地方得知消息后去福建找陈家人,很多都跑空了,对福建巡抚是气得咬咬牙。
乾隆自然也得到消息,福建巡抚也是个乖觉的,写了折子说得很清楚,当初是陈家的家主再三请求他跟皇上提一提这种极好的粮食作物。
虽然吃多了会有些不雅,但是比起不雅,饿死人自然更加可怕了。
这是陈家的家主出海的时候无意中飘落在一个岛屿上,然后发现当地人吃的这种甘薯,其貌不扬,却尤其果腹,吃两个拳头大的就能饱了。
而且特别好种,随意在什么土地上都能种下,只是好的田地能产出多一些,不好的就少一点,总归比别的粮食好伺候多了。
陈家得到后欣喜若狂,带回来试着种了几年,确实产出巨大,就想献上来。
可惜当地官员对这个甘薯不怎么看好,也就不愿意帮忙,唯独福建巡抚以前受过陈家的恩惠,于是愿意在折子上最后提一句。
如果乾隆见了好奇,自然会让人送甘薯过去,不在意的话,福建巡抚起码是提过了,算是报答了陈家。
没想到被压下一年,福建巡抚和陈家都不抱希望的时候,居然因为沐瑶一句话,乾隆就起了兴致,特意让人寻了来在皇庄种下,还大丰收了!
为此福建巡抚当然要快人一步,尽快把更多的甘薯献上了。
乾隆为此也不意外,这东西他当初见着就不太相信,福建巡抚哪怕亲眼看了依旧不敢打包票也是应该的。
要不是在皇庄和荒地都种上了,周围除了管事和老农之外就没人进去过,不可能掉包这些甘薯,乾隆都未必相信几个月就产出如此多的甘薯来!
如今就好,各地送去的甘薯一半留着种下,一半能够缓解粮仓的压力,让干旱地方的人也能勉强果腹,实在是大功一件了。
福建巡抚是个机灵人,他被乾隆赞赏之后,回去就写折子开始对乾隆拼命夸夸夸。
他这个臣子如此出色,还不是有乾隆这么好的皇帝吗?
要不是沐瑶知道福建巡抚确实是个干实事的,多年来把福建经营得不错,最近还积极学习广州打造港口,好在跟洋人的买卖上分一杯羹,叫当地商人也能跟着富裕起来,她都要怀疑乾隆选大臣的时候,是不是专门选会拍马屁的?
不过朝中大臣很多都跟福建巡抚一样,干活是可以的,拍马屁自然也擅长。
跟杭世骏那样性子一样憨厚不懂变通的愣头青,那还是极少的。
只会循规蹈矩,不知道变通,就不可能把当地经营得有声有色。
当地不好,那这个本地官也差不多走到尽头了,考核是绝对过不了的。
哪怕朝中有人,政绩太差,上峰都不愿意出手救了,除非是亲儿子,但是哪有那么多亲儿子呢!
不管如何,甘薯一出,确实缓解了干旱各地的灾情,让百姓也不用继续挨饿,还有了盼头,一个个都高呼万岁。
各地都不用催,万民伞就一个个送进京城来,让乾隆看着太和殿前空地上一大片的万民伞,着实壮观得很。
朝臣们自然跟着高呼万岁,乾隆站在最高处,看着满满当当的万民伞,嘴角一弯。
六阿哥也在这之后被乾隆赐名为,永瑢。
瑢,佩玉相碰的声音,清脆悦耳,令人心情愉悦。
乾隆因着甘薯的事,对六阿哥永瑢十分喜欢,特意赏赐了一对佩玉,上面各自有一个他亲手写的永字和瑢字,再让工匠照着刻的。
也不知道六阿哥是清楚这玉佩上有自己的名字,还是因为喜欢玉佩相碰的声音,睡觉都要把玉佩的绳子捏在小手里。
乾隆见永瑢喜欢自己送的佩玉,心里更是欢喜。
第90章
沐瑶上回给和敬说的,给小孩子挠脚心,小手会一动一动。
--
还有上折子说沙地里长出一朵雪莲来,简直莫名其妙!
等皇庄的折子送上来,朝臣彼此传阅,上面写得清清楚楚。
每一亩地都有标记和位置,什么时候种下,何时浇水何时施肥,施肥又是什么肥料,一共多少次。
每天的记录自然没在上面,太繁琐了一点,却有总的记录,让人能清晰看出每亩地的产量其实还是有些许的不同。
比如日照,比如田地的肥沃,还有老农伺候甘薯也不可能一模一样。
总归产量都很接近,皇庄田地肥沃,产量更是超过万斤。
最让人吃惊的是旁边的荒地产量也不少,虽说不足万斤,但是土地没有多年来经营的肥沃,只跟着旁边皇庄的田地一起施肥浇水,产量就如此惊人。
有老臣忍不住泪流满面,有这样高产量的粮食作物在,那些干旱地方就有救了。
甘薯不但好种,而且十分好保存,只要保存得当就不会坏掉,能放好久。
还能把甘薯晒干后储存起来,也是极好的。
更别提这甘薯不需要十分肥沃的田地,哪怕荒地都能种下,产量又如此惊人,以后若有天灾不知道能救下多少人,让多少人不至于饿死。
福建巡抚自然得了乾隆的赞赏,他转头就跟福建的陈家要了许多甘薯,一来分发去给干旱之地,让他们尽快种起来。
二来他不快一点,陈家有大量甘薯的事很快会被别人知道,福建巡抚当然得先下手为强了!
其他地方得知消息后去福建找陈家人,很多都跑空了,对福建巡抚是气得咬咬牙。
乾隆自然也得到消息,福建巡抚也是个乖觉的,写了折子说得很清楚,当初是陈家的家主再三请求他跟皇上提一提这种极好的粮食作物。
虽然吃多了会有些不雅,但是比起不雅,饿死人自然更加可怕了。
这是陈家的家主出海的时候无意中飘落在一个岛屿上,然后发现当地人吃的这种甘薯,其貌不扬,却尤其果腹,吃两个拳头大的就能饱了。
而且特别好种,随意在什么土地上都能种下,只是好的田地能产出多一些,不好的就少一点,总归比别的粮食好伺候多了。
陈家得到后欣喜若狂,带回来试着种了几年,确实产出巨大,就想献上来。
可惜当地官员对这个甘薯不怎么看好,也就不愿意帮忙,唯独福建巡抚以前受过陈家的恩惠,于是愿意在折子上最后提一句。
如果乾隆见了好奇,自然会让人送甘薯过去,不在意的话,福建巡抚起码是提过了,算是报答了陈家。
没想到被压下一年,福建巡抚和陈家都不抱希望的时候,居然因为沐瑶一句话,乾隆就起了兴致,特意让人寻了来在皇庄种下,还大丰收了!
为此福建巡抚当然要快人一步,尽快把更多的甘薯献上了。
乾隆为此也不意外,这东西他当初见着就不太相信,福建巡抚哪怕亲眼看了依旧不敢打包票也是应该的。
要不是在皇庄和荒地都种上了,周围除了管事和老农之外就没人进去过,不可能掉包这些甘薯,乾隆都未必相信几个月就产出如此多的甘薯来!
如今就好,各地送去的甘薯一半留着种下,一半能够缓解粮仓的压力,让干旱地方的人也能勉强果腹,实在是大功一件了。
福建巡抚是个机灵人,他被乾隆赞赏之后,回去就写折子开始对乾隆拼命夸夸夸。
他这个臣子如此出色,还不是有乾隆这么好的皇帝吗?
要不是沐瑶知道福建巡抚确实是个干实事的,多年来把福建经营得不错,最近还积极学习广州打造港口,好在跟洋人的买卖上分一杯羹,叫当地商人也能跟着富裕起来,她都要怀疑乾隆选大臣的时候,是不是专门选会拍马屁的?
不过朝中大臣很多都跟福建巡抚一样,干活是可以的,拍马屁自然也擅长。
跟杭世骏那样性子一样憨厚不懂变通的愣头青,那还是极少的。
只会循规蹈矩,不知道变通,就不可能把当地经营得有声有色。
当地不好,那这个本地官也差不多走到尽头了,考核是绝对过不了的。
哪怕朝中有人,政绩太差,上峰都不愿意出手救了,除非是亲儿子,但是哪有那么多亲儿子呢!
不管如何,甘薯一出,确实缓解了干旱各地的灾情,让百姓也不用继续挨饿,还有了盼头,一个个都高呼万岁。
各地都不用催,万民伞就一个个送进京城来,让乾隆看着太和殿前空地上一大片的万民伞,着实壮观得很。
朝臣们自然跟着高呼万岁,乾隆站在最高处,看着满满当当的万民伞,嘴角一弯。
六阿哥也在这之后被乾隆赐名为,永瑢。
瑢,佩玉相碰的声音,清脆悦耳,令人心情愉悦。
乾隆因着甘薯的事,对六阿哥永瑢十分喜欢,特意赏赐了一对佩玉,上面各自有一个他亲手写的永字和瑢字,再让工匠照着刻的。
也不知道六阿哥是清楚这玉佩上有自己的名字,还是因为喜欢玉佩相碰的声音,睡觉都要把玉佩的绳子捏在小手里。
乾隆见永瑢喜欢自己送的佩玉,心里更是欢喜。
第90章
沐瑶上回给和敬说的,给小孩子挠脚心,小手会一动一动。
--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89941/246214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