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页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今天也想和死去的哥哥谈恋爱流光(姐弟骨科)【崩铁乙女】总合集邪巫记忆之场寄养关系(校园骨科1v2)共杀(骨科+3p)色情女大绝赞直播进行中!(NPH)【星际abo】洛希极限(H)

    这么多的银钱,积累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数目,皇帝如今不介意,以后真的不会介意吗?
    最好的法子就是花掉它,还是正大光明的花掉。
    沐瑶想要做医书,好让一些快要失传,或者在民间少数地方流传的好方子不至于就此埋没,想要投入一大笔资金,这理由够冠冕堂皇了。
    乾隆倒是无奈道:“朕给的这个分红,原本就是让你随意挥霍的,如今你倒是没怎么花在自个身上了。”
    沐瑶就笑道:“能做好这样的医书,我也算是流芳百世了,怎么就不算是花在自个身上了呢?想想以后我也有个很好的名声,这就很足够了。倒是花得有些多,皇上会替我心疼吗?”
    闻言,乾隆好笑道:“你若是不够,只管跟朕开口就是,朕必然是支持你的。”
    沐瑶笑眯眯地应下:“那就这么说定了,皇上以后可不能嫌弃我太能花了。”
    乾隆摇摇头,又道:“民间那些方子送上来,就你一个人也看不过来,让太医院审核就是了。”
    沐瑶正有这个意思,毕竟她不是学医的,对方子的真伪和效果自然没那么了解,有太医院接手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她还是有点不好意思,怎么自己有个想法之后,一个两个压力都到了太医院那边去了?
    乾隆看出沐瑶的想法,好笑道:“太医院就该为咱们分忧的,交给他们,也是因为放心。”
    太医院能怎么办,就只好接下来了。
    不过此事确实是造福百姓,而且太医院也能得到新的药方,何乐而不为?院首之前也有这个想法,就是搜集民间有用的药方,只是迟迟没有实现。
    一来需要号召力,传递下去。
    但是如今交通和通信都不方便,要传递到各处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还得乾隆亲自发话,让各省驿站运作起来才行,不然就是空谈了。
    二来还得大笔金钱才是,别人献上药方,总不能平白送。
    要是个医者,他们愿意送就送,不愿意也挑不出毛病来。
    但是很多药方是他们家族几代人实验过,甚至为此付出莫大代价才得到的,太医院就这么拿过去,他们自己都过意不去了。
    而且很多医者为百姓义诊,其实手里头就没什么钱,药方一送,要是到处都有了,来看病的人就更少了,他们光是温饱就成问题,太医院哪里好意思平白要了别人吃饭的家伙呢!
    都是医者,院首很能明白民间不少人只会一点皮毛,会治一点毛病,却已经相当不错了。
    这样的人很可能就一张方子走天下,真拿走了,就连饭都吃不起了。
    光是这两点就困难重重,院首就只能把此事暂时压下,哪想到那位纯贵妃突然就提起来,还愿意出大笔钱来支持呢!
    她还跟乾隆提了,乾隆也点头愿意辅助,转头就让人把消息传下去,用的是驿站,那就要快多了。
    另外纯贵妃出手大方,只要能用的方子,愿意献上的都能给一大笔钱,谁能不愿意呢!
    有乾隆撑腰,有大笔银钱支撑,这事要不成,院首都要看不起自己了!
    他风风火火接下来,也开始召集太医整理起太医院多年来的病案和药方。
    这医书除了民间的药方之外,自然少不得太医院里面的。
    当然这样让一些太医反对,毕竟这是宫里多年来的方子,就这么写进医书里传出去,会不会不太好?
    以后在宫里的贵人问起这是哪里的方子,却是到处可见的,他们会不会觉得这方子不够好了?
    院首就解释道:“药方不分贵贱,就是用来救人的。诸位进太医院之前,难道不都是想济世救人的吗?若是这医书一出,能救更多的人,何乐而不为?”
    他环顾一周,见众人沉思的样子,就继续道:“各位也不必担心,有些方子是宫里的药材才能做出来,根本没必要写进书里去。”
    毕竟哪怕写了,根本搜集不齐全这些珍贵的药材,那等于是无效药方,没必要占着书里的位置,又正好是专供给贵人用的东西了。
    这下子太医院就再也没人反对,除了值班的太医之外,都开始忙忙碌碌整理起方子来。
    乾隆见医书风风火火开始了,也打算让人写一部农书。
    他是发现沐瑶这个法子挺好的,毕竟传递消息这个,要全国上下都知道,实在太难了。
    比如种地的法子,很多农人根本不识字,更别说是记录,只能口述。
    但是他们熟悉天气,熟悉耕种的恰当时分,更是抓一把土就能大概推测出要不要施肥,什么时候施肥,需不需要灌溉之类的。
    这些经验如果不记录下来,随着这些经验老道的老农去世后,就只能家人口口相传,却有可能口误而有所遗失,这就很遗憾了。
    加上很多新作物推广,有些地方早早种下,经验要多一些,要是能写进书里,让人在城门朗诵,那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要让农人们记住,恐怕没那么容易。
    乾隆就召集群臣相议,大臣有提出在茶馆里请说书先生,编成故事来说,有趣味更有意思,农人就能记下了。
    也有大臣提出在城门口或者农田多的村落门口,让书生轮流去宣读,反复说,农人们自然也能记住了。
    乾隆感觉这些法子都挺好的,更有傅恒提议,哪个农人能背下来,就让村里给奖赏,自然让其他人也能努力跟上了。
    --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89941/2462161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