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页
推荐阅读: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红男绿女(1v1)、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记忆之场、越王(百合双a)、向导她在伪装普通人(NPH)、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复爱(骨科,1v2)、寄养关系(校园骨科1v2)、秋潮(校园1v1)、
沐瑶无奈一笑道:“这事确实叫皇上为难了,只能在河边的小官看看他们有没治理河道的才能了。”
乾隆点头道:“确实,朕已经让人留意了。在河道旁边的城镇,洪水泛滥的时候,这些父母官之前有没做什么预防,之后又是如何安抚百姓的。”
若是预防做得好,那么以后去治理河道那边也不是不行。
要是安抚百姓做得好,以后受灾后辗转各地安抚百姓的工作也能做起来了。
乾隆因为得到苏家食肆这个消息网之后,犹如多了许多眼睛和耳朵,收到的消息也能更接地气了,而不是从官员的口中和折子里得到,更真实和具体一些。
他就发现每次受灾之后,只开仓赈粮是不够的。
源于苏家之前在一个地方的分店,因为受灾了,他们开门赈粥。
因为食肆消息要比其他店面更灵通一些,会一边送粥,一边让嗓门大的小二就在棚子旁边大声说说最近的消息。
比如受灾是哪里,淹没了多少良田,水位上升到哪里,如今退到哪里,河堤有没坏,坏了怎么修补,修补到哪里了,都说得一清二楚。
百姓们一边喝粥一边听,也能知道自己住的地方水退了没,河堤还得修缮多久,几天后才能回去。
然后小二还会喊着怎么预防,死去的牲畜不能要,也不要直接用手碰,而是用布条裹着手来拿走。
水也要烧开后再喝,免得上吐下泻等等。
因为说得清楚明白,每天都会有新的消息,百姓们心里有底了,自然而然就没那么惶恐害怕。
当地官府反应也迅速,苏家食肆把消息分享过去,他们就立刻带人去安排,把百姓安置好。
生病的就挪到一处,有大夫在,药材也是够的。
因着苏家食肆每天反复说,百姓也明白有些病会传人,挪开不是让自家人等死,而是隔开,免得家里人也跟着一起生病了。
等痊愈了,家人就会放回来的。
那边还有大夫和药材,能救自然会救下来,实在太严重救不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了。
这是官府出钱,百姓们一个铜板不用花,家里人大多都回来了,知道是个好地方,也就不会有人闹了。
当地百姓看父母官井井有条的,身子康健还会主动帮忙修缮河堤,或者帮着收拾已经退水的地方。
毕竟有些老弱妇孺住的地方,他们没力气根本收拾不了,有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人组队去帮忙,收拾就要快多了。
不至于放很久,被太阳一晒,在水里又泡过,带来更大的病疫。
乾隆就发现这样的安抚方式十分高效,有些当地官在安抚百姓上尤为出色,当然也有得到消息后什么都不做的父母官,不想做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的,撤掉换人就是了。
得了这么个耳目的好地方,乾隆已经撤掉了不少地方官员,只觉得能用的实在太少了。
多得科举选拔上来的人才足够多,不然就他这个撤官的速度,多少候补都快不够填了。
原本这让御史们相当诟病,这十年寒窗好不容易当官,没多久就被撤职,然后可能就不给再重用了,不就白读了一场吗?
乾隆应该给这些官员一个悔过的机会,而不是说撤就撤,毫不含糊的。
当然被乾隆喷了回去,十年寒窗苦读当官就能胡来了吗?
都是父母官了,不关心百姓们死活,拿到消息后什么都不干,所谓十年寒窗苦读,这都读到哪里去了?
给什么机会,他们没安置好,害死多少当地百姓,给那些百姓复活的机会了吗?
更别说因为没有处置,还引发瘟疫,让国库收拾烂摊子,出了多少钱去摆平,有重来的机会吗?
御史被喷得无话可说,乾隆依旧撤官,不过比起以前少多了。
不是他终于心软了,而是之前那些被撤掉的人就是警钟,敲得后边的人再也不敢在其位不在其职了,一个比一个认真起来。
他们既然认真了,自然没有干不好的。
哪怕干得不够完美,起码是认真去做了,最后做得不够好,乾隆也不至于迁怒还撤职的。
除非对方胡来,反其道而行,害死更多人,除此之外的,乾隆都能宽容一二了。
这就让地方的风气比以前更好了一些,很多地方官是十年寒窗苦读后好不容易考上当了官,于是就什么都不做只等享福了,哪有这样的好事呢?
还别说,真是让乾隆找到不少对河道有一些经验的人才,不过比起高斌确实差多了,培养一下也算是个人手,于是一股脑都调去给高斌了。
高斌一下子多了那么多人手,倒是能稍微轻松一点了。
高贵妃对此很是感激,她虽然跟乾隆也提起过,却没能给出什么意见来,没料到乾隆其实也尝试过。
如今因为苏家食肆这消息网在,才让事情更顺利一点,能找到更多河道方面有经验的人才了。
沐瑶就笑道:“跟我道谢什么,该跟皇上道谢才是。”
高贵妃抿唇一笑:“是,你说得对。”
她第二天就设了小宴,摆上鸳鸯锅,请了乾隆和沐瑶过来吃锅子。
热热闹闹吃一锅,另外还准备了梅花酒,很是解腻。
酒过三巡后,乾隆心情不错,扭头对沐瑶说道:“朕打算在紫光阁,让功臣的画像摆进去。”
--
乾隆点头道:“确实,朕已经让人留意了。在河道旁边的城镇,洪水泛滥的时候,这些父母官之前有没做什么预防,之后又是如何安抚百姓的。”
若是预防做得好,那么以后去治理河道那边也不是不行。
要是安抚百姓做得好,以后受灾后辗转各地安抚百姓的工作也能做起来了。
乾隆因为得到苏家食肆这个消息网之后,犹如多了许多眼睛和耳朵,收到的消息也能更接地气了,而不是从官员的口中和折子里得到,更真实和具体一些。
他就发现每次受灾之后,只开仓赈粮是不够的。
源于苏家之前在一个地方的分店,因为受灾了,他们开门赈粥。
因为食肆消息要比其他店面更灵通一些,会一边送粥,一边让嗓门大的小二就在棚子旁边大声说说最近的消息。
比如受灾是哪里,淹没了多少良田,水位上升到哪里,如今退到哪里,河堤有没坏,坏了怎么修补,修补到哪里了,都说得一清二楚。
百姓们一边喝粥一边听,也能知道自己住的地方水退了没,河堤还得修缮多久,几天后才能回去。
然后小二还会喊着怎么预防,死去的牲畜不能要,也不要直接用手碰,而是用布条裹着手来拿走。
水也要烧开后再喝,免得上吐下泻等等。
因为说得清楚明白,每天都会有新的消息,百姓们心里有底了,自然而然就没那么惶恐害怕。
当地官府反应也迅速,苏家食肆把消息分享过去,他们就立刻带人去安排,把百姓安置好。
生病的就挪到一处,有大夫在,药材也是够的。
因着苏家食肆每天反复说,百姓也明白有些病会传人,挪开不是让自家人等死,而是隔开,免得家里人也跟着一起生病了。
等痊愈了,家人就会放回来的。
那边还有大夫和药材,能救自然会救下来,实在太严重救不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了。
这是官府出钱,百姓们一个铜板不用花,家里人大多都回来了,知道是个好地方,也就不会有人闹了。
当地百姓看父母官井井有条的,身子康健还会主动帮忙修缮河堤,或者帮着收拾已经退水的地方。
毕竟有些老弱妇孺住的地方,他们没力气根本收拾不了,有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人组队去帮忙,收拾就要快多了。
不至于放很久,被太阳一晒,在水里又泡过,带来更大的病疫。
乾隆就发现这样的安抚方式十分高效,有些当地官在安抚百姓上尤为出色,当然也有得到消息后什么都不做的父母官,不想做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的,撤掉换人就是了。
得了这么个耳目的好地方,乾隆已经撤掉了不少地方官员,只觉得能用的实在太少了。
多得科举选拔上来的人才足够多,不然就他这个撤官的速度,多少候补都快不够填了。
原本这让御史们相当诟病,这十年寒窗好不容易当官,没多久就被撤职,然后可能就不给再重用了,不就白读了一场吗?
乾隆应该给这些官员一个悔过的机会,而不是说撤就撤,毫不含糊的。
当然被乾隆喷了回去,十年寒窗苦读当官就能胡来了吗?
都是父母官了,不关心百姓们死活,拿到消息后什么都不干,所谓十年寒窗苦读,这都读到哪里去了?
给什么机会,他们没安置好,害死多少当地百姓,给那些百姓复活的机会了吗?
更别说因为没有处置,还引发瘟疫,让国库收拾烂摊子,出了多少钱去摆平,有重来的机会吗?
御史被喷得无话可说,乾隆依旧撤官,不过比起以前少多了。
不是他终于心软了,而是之前那些被撤掉的人就是警钟,敲得后边的人再也不敢在其位不在其职了,一个比一个认真起来。
他们既然认真了,自然没有干不好的。
哪怕干得不够完美,起码是认真去做了,最后做得不够好,乾隆也不至于迁怒还撤职的。
除非对方胡来,反其道而行,害死更多人,除此之外的,乾隆都能宽容一二了。
这就让地方的风气比以前更好了一些,很多地方官是十年寒窗苦读后好不容易考上当了官,于是就什么都不做只等享福了,哪有这样的好事呢?
还别说,真是让乾隆找到不少对河道有一些经验的人才,不过比起高斌确实差多了,培养一下也算是个人手,于是一股脑都调去给高斌了。
高斌一下子多了那么多人手,倒是能稍微轻松一点了。
高贵妃对此很是感激,她虽然跟乾隆也提起过,却没能给出什么意见来,没料到乾隆其实也尝试过。
如今因为苏家食肆这消息网在,才让事情更顺利一点,能找到更多河道方面有经验的人才了。
沐瑶就笑道:“跟我道谢什么,该跟皇上道谢才是。”
高贵妃抿唇一笑:“是,你说得对。”
她第二天就设了小宴,摆上鸳鸯锅,请了乾隆和沐瑶过来吃锅子。
热热闹闹吃一锅,另外还准备了梅花酒,很是解腻。
酒过三巡后,乾隆心情不错,扭头对沐瑶说道:“朕打算在紫光阁,让功臣的画像摆进去。”
--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89941/246216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