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修真)闲照录 作者:云卿
正文 第2节
(修真)闲照录 作者:云卿
第2节
叶孤鸿凝目思量片刻,低声道:“师兄独自去?”
谢燕堂笑道:“自然要与你一起。”
这话说得熨帖之极,叶孤鸿抬头与他相视,忍不住一笑,侧首去看炉下火光:“既如此,要备好行囊。”
两人喝了一行茶,断断续续说了会话,不知不觉已近亥初。此时山峰上下人鸟声俱绝,万籁俱寂里,有乐声细细澄澄地传来。叶孤鸿侧耳听了一阵:“听着像是许琴亭师姐。”
这琴声极妙,尤其幽夜中隐约传来,似有似无,极其雅致。叶孤鸿勾起兴趣,取了笛子来跟着曲调试了一段,合着琴音吹了起来。这调子谢燕堂以前从未听过,似是合着头顶风吹叶摇的韵律,明明就响在耳边,一忽儿却似渺入云际,只留穿林打叶中若断若续的一丝;一忽儿又渐渐明亮起来,仿佛云开月现,流光积清,万里山河一白,更无半点他色。又听片刻,渐渐已忘了曲调,只觉如卷地风来,忽地就烟消云散,显露出表里澄澈,冰雪肝胆来。
一曲终了,琴音又铮铮两声,似是致意。此时四野无声,天上不知云气何时散去,露出莹莹无尘的一轮皓月,微风过处,令人神清气净。谢燕堂方才回神,恰逢叶孤鸿向这边往来,白练似的月华下,许是见谢燕堂神情,先是一凝,随即如草木初发,脸上笑容徐徐展开:“师兄。”
作者有话要说: 1、大如燕卵,曰文石。授宏成子,服之大明悟为天下通儒。成子后病吐出此石以授五鹿充宗,遂充宗又为硕学:出自《西京杂记》,意思是有个名叫宏成子的人,小时候吃了一块“文石”,就成了大儒,后来他病了,又把这块石头吐出来了,五鹿充宗(西汉著名的儒家学者,受学于弘成子,齐论语和梁丘易的传人,为人锋芒毕露,汉元帝夸他“心辨善辞,可使四方”)吃下去之后,也成了大学者。
2、哑者睹开天眼而复声:看古代记录,这一类事情还是蛮多的,在《奇闻类记》明·施显卿中就屡次有盲者观天门开而开眼,哑者复声的记录。
3、人生之初为混沌,后分清轻,渐现五官手足:这是道家的理论,与现代颇有相通,人生下来只是具备了形体,然后经后天抚养教育,才成为人。
4、昔为人而今为虫臂鼠肝,乃是造化循环之理。三生旧性之说,实为虚妄:道家没有转世重生一说,每个人每个意识都只有现在,三生石上旧精魂是释家说法。故庄子击缶而歌,因为生死只是一种形态的转变,死而气散,散又聚集,或为虫肝,或为鼠臂,哈代亦在诗中说:这紫杉的一截,是我先人的旧识,树干底的枝桠:许是他的发妻,原本鲜活的血肉之躯,如今皆化为嫩绿的新枝这片草地必然是百年前那渴求安眠女子的化身,而许久前我无缘相识的那位佳丽,或者已凝为这株蔷薇的魂魄所以他们并未长眠于地下,而只是化作花树的血脉经络充斥于天地万物之间,再次领受阳光雨露以及前世造化赋形的活力!
所以,珍惜自己吧,你们每个人,每个我,都只有今世之一瞬而已啊。
☆、第九回
他们此次下山是为行走,去的第一处是谢燕堂此身生长所在。
小舟御风穿云行了三四天, 方才到达湖湘敦州。谢燕堂此身出身宋城魏家,是家中幺女,故取了“微娘”的小名,六岁时被凤楼点化还归宗门,因占了魏家福泽,尔后数年间也偶有归家,以金银药丸奉养,直至二十多年前此身父母去世,方才还了生身之恩。
两人不欲惊动凡人,遂在僻静处降下,小船仍还为径寸大小的核舟。这物原是世间赏玩之器,却做得格外精致,有舱覆蓬,旁开八扇小窗,雕栏画壁,样样俱全,左右各刻“穿云”、“度月”字样,微如芝粒。又有楫、炉、壶、杯、几、屏风、手卷等物,皆惟妙惟肖。清景殿卫妙清见而诧叹,言其技艺已入灵怪,世间难有出其右者,便将此物带回太清宗,炼化为法器后转赠凤楼,凤楼又赐下叶孤鸿权作脚力之用。
叶孤鸿将核舟收起,将身上衣物略整理了,才与谢燕堂一起出去。此处是宋城城郊处一座小山,湖湘多水多山,又值春日,水波流溢,碧色泱泱,还未穿林而出,就听到嬉笑声隔林传来。又往下走了一段,便见许多年轻男女在水边相随嬉游,手持芳草,既歌且笑。
叶孤鸿一愣,旋即明了:“今日原来是上巳。”
湖湘多苗夷,后经开化,设归义、新化、沐恩等县,数百年中陆续有汉民迁来,风俗相侵,习气较中原更为开放,少年男女相约外出游玩实属寻常,尤其春日更多苗夷歌会,风气开明的人家也有参与,甚至县主也偶来与民同乐。
两人边走边瞧,将过一架木桥时,叶孤鸿突然停步,瞥一眼桥头柳树下,笑道:“却是我们扰了别人兴致。”
桥头这一株柳树甚高,万条丝绦垂下,随风拂拂,如荡碧波。树下有圆石并几个石墩儿,石上搁着梅花供春壶与一只小小的银杯,另有几张纸上墨迹尚且未干,却不知主人去了何处。叶孤鸿在桥上曼声道:“我等路过,并无他意。”
又过了片刻,只听柳枝里窸窸窣窣,从树缝中慢慢挤出一扁形,落地后以手搓头及手足,渐次而圆,终成一人形,方巾朱履,衣摆下却露出毛茸茸的一截尾巴,嘴边仍带着两根细须。他将叶孤鸿与谢燕堂仔细看了看,如人间读书人样长揖拱手:“生员古宣见过两位仙人。”
叶孤鸿笑问道:“不知是哪家生员?”
古宣细须一翘:“某乃太平娘娘座下生员,前岁秋以文理精通而进。”他请两人在石墩坐下,又从石下包袱里取了两只酒杯并一把乌银珐琅壶,殷勤道“村酿薄陋,仙人略尝一尝。”
叶孤鸿轻啜一口,酒水滋味并不厚,略带点甜意,大约是松脂糯米酿制,冬春时瓮藏四日便可得。见他坦荡饮酒,古宣将心放下一半,又见他取过壶旁纸察看,顿时讪讪,捻了捻细须,局促道:“文笔粗陋,莫污了仙人眼。”
纸上是一首五言诗,写的是枸橼子。此物产于湖湘以南之粤山,每逢秋则赭珠金实,累累悬缀,气象富贵,故多有人从山中移来。且香味蕴籍耐久,颇得文士追捧,以素盏净盘供养,取幽微静素之趣,如古宣诗中亦有写“摘香童仆手,分静素瓷窑”之句。叶孤鸿又往下翻,字迹却又张张不同,文笔更粗,题目却一样,不禁笑问:“不知先生在何处坐馆?”
古宣眯眼一笑,细须随之而动,文绉绉道:“不敢,某正馆于城西徐家,因仰先哲遗风,故问学于稚子,‘风乎舞雩,咏而归’,何其美哉。”说到后来,更是摇头晃脑,不胜神往。
叶孤鸿着实无言以对,这狐狸读了书,居然比凡人还独特些。见古宣已经开始喋喋说起馆中小童,不由回望谢燕堂,微微露出祈求之意。谢燕堂眼中掠过一丝笑意,头次开口:“刚才你为何躲藏?”
古宣对着叶孤鸿尚能侃侃而谈,一见谢燕堂开口顿时结舌,讷讷半天,才听明白原来此地数月前屡出怪事,先是一家娶妇,新娘新郎却在洞房中破胸失眼而亡,家人赶来只见血淋漓满地,一钩喙巨爪如雪的双头黑鸟高踞于梁,凄鸣三声飞去。后又有乡妇徐氏田间见胡蜂,以头巾驱赶,胡蜂骤化如盘大,暴然分为两扇,合而碎徐氏头颅,齿飞血溅于尺许外树上。同行乡妇几欲骇死,顿时昏绝,后灌饮姜汁方才苏醒。
如此两事连发,宋城一时人心惶惶,又是做法禳解,又是张榜捉妖,正商议着要去拜一拜太平娘娘时,一羽士带着小童姗姗而至,揭了捉妖榜,又将一双头黑鸟与一绿蛇示以众人。
“那羽士说,他与一邪人斗法,好容易将之打死,却无意走失了其豢养的一双妖物与一枚法器,便循着痕迹一路追入湖湘。”那双妖物一为罗刹鸟,乃是积尸之气所化,如灰鹤而大,能变幻作祟,好食人眼。此妖脱身后阴潜于城郊古墓,趁新妇花轿过时混入,后藏身新房,待宾客离去后将一双新人双眼啄去。另一则为蛇怪,能幻化人形,作人语,趁暮色化作邻城王四中表亲,以贺寿之名入其家,夜露异形,如蛇而生两手,舌长丈余,色如朱砂,将一苍头啃噬殆尽,又欲食另一人时被赶来羽士所阻,先化为一蝴蝶,大如车轮,双翅犹如利刃,被那羽士朱笔点中,现原形委顿而死。
这些古宣虽为转述,却宛若亲见,说到紧张处,一双细眼瞠得滚圆,连颊上细须都不由竖了起来。
叶孤鸿道:“你又为何会被那羽士所伤,他竟是一概而论么?”他看得不错,依古宣修炼气候,断不会连胡须尾巴也藏不住,显然是先前不久被术法所上,又细看,那术法竟然有几分名门正宗的影子。
古宣期期艾艾,比之前还要支吾,叶孤鸿耐心听了半晌,才知道原来这古宣见这羽士厉害,竟然起了惺惺相惜之意,只是天生羞怯,便一路尾随而去,只盼能寻到机缘结交一番,做个把臂之交。结果才出城不久就被那羽士一个雷霆打下,若不是逃得快,一条狐狸命便要交代在那处了。偏偏他养伤也不安生,打定主意要趁年华诗酒一番,却恰恰遇上叶孤鸿二人,一时心有余悸,连东西也不及收拾便躲入树缝。
叶孤鸿弄明白了这一番来龙去脉,真是哭笑不得,侧首去望谢燕堂,师兄弟眼神一交,俱已知晓对方的无奈之意,世间都说“狡诈如狐”,这偏偏却是个呆狐狸。
直至进了城,叶孤鸿仍是不时想起失笑,被谢燕堂狠狠一攥手心,“你若再想那呆子”其后之话,不言而喻。叶孤鸿蓦地想起行来途中之事,脸上顿时绯红,不再提起古宣。两人慢行缓看,此时距谢燕堂离家已有五十多年,少时相识之人大多鬓毛已衰,相见不识,景物也迥异从前,偶然见一处有些眼熟,仔细回忆,抬手指给师弟看。
渐渐行到一处小巷中,一支梧桐从旁横逸斜出,枝上皆是片片极新极碧的叶,其下星星缀着许多圆圆小小的毛球。行到巷口,谢燕堂突然停步,望向斜对面一处大门,“那便是魏家。”
叶孤鸿顺势看去,只见一溜灰墙上覆着青瓦,墙角苔痕斑斑,近门处则打扫得一尘不染,一株梧桐从院墙上方露出绿荫,门户朴素,却也建筑清雅,深沉有度。谢燕堂在原地看着,却并不上前。见师弟诧异望来,静了会儿,微微摇头:“已不知该与他们说什么。”见他双眼低垂,面上神色不明,叶孤鸿有心相劝,却实在不知该如何说。正踟蹰着,街那边却已经有个苍头瞪大了眼,盯着谢燕堂看了又看,既惊且喜,连声音都颤颤了:“可是二娘子?”
这突然一声引得一片兵荒马乱,谢燕堂与叶孤鸿被厮婢并那苍头簇着往里走,半道上魏微娘此身之兄长已急匆匆迎了出来。乍见容颜依旧的胞妹,怔楞片刻,未及开口,已先泪流。
魏微娘之上有三位兄长并一姐,大姐嫁往易州,已于五年前去世;二兄在父母病逝时哀毁过度,未几亦病亡;三兄在朝为官,已经离家数十年,魏家老宅中只有长兄魏徽之并妻子,如今骤见幼妹,当年垂髫情景宛在眼前,一时凝噎,竟什么都说不出来。
魏徽之比幼妹年长十余岁,其妻元氏进门时小姑微娘才两岁大,因婆母多病,几乎是当作自己女儿来教养。好容易长到六岁,能书文,能诵诗,却一朝被仙人点化,从此仙凡相隔,之后再见,也是客人一般,再也亲近不来。一双老人去后,微娘便不再现身,虽觉得牵念,却也无端松了口气。谁料已过二十多年又突然到访,情动之外,却也尴尬,拜问寒温外,一时竟无话可说。
不独魏家人,谢燕堂也是如此。因他们来得突然,元氏只得唤人匆匆打扫出一处院子。待厮婢都退下,谢燕堂坐在榻上默默不语,弦月光芒透窗而入,照得他眼睫下阴影深深。叶孤鸿窃窃过来,欲言又止。
见他步态宛若小猫儿般小心又警惕,谢燕堂只觉有趣,颊边顿时勾出一抹笑影,伸手牵了师弟在边上坐下,忍不住摸摸他耳畔。叶孤鸿偏头去应,软语道:“是我强求了。”他只“当欲知后来路,须向从前求”,却未想到有的前路,已经回不去了。
谢燕堂柔柔摩挲他鬓角,道:“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路。又岂非修行人独有。”自被点化那一日起,他就知道自己再也不会与此身的血脉至亲有什么相同。如春日里探身去看的牡丹,偶然掠过发边,便是那一瞬,也就如此了。
叶孤鸿心有戚戚,顺着谢燕堂话音轻叹一声,“既如此,我们便去吧。”
谢燕堂道:“却有一事未了。”说完分出一化身,却是个女子模样,扎手向两人一拜,捧了药丸姗姗透墙而去。行过数进,来到后院。魏徽之心头有事,辗转许久方恍惚欲寐,朦胧间只听履声籍籍而来,间有环佩叮当,顿时惊起,睁眼一看,却是自家小妹立在床前。正惊窘万分,忽听魏微娘道:“小妹将离,故冒昧而来,有一药一言赠大兄。”
又指药丸道:“此为去难丹,有养命之用,阿兄收好,以备来日之用。”魏徽之只当这来日是自己精衰气弱之时,遂应下,又听小妹道:“我观家中气象,恐不久有大灾将来,三兄不宜多在朝中耽误,火急抛官归乡,方脱此祸。”
魏徽之惊愕,“究竟是何灾祸”情急之下,一振而起,眼前却哪里还有小妹影踪,而枕席依旧,尚带余温,恍恍惚惚,竟不知刚刚是梦是醒。不由轻叹,随意瞥过,却见案几上当真有一粒丸药盈盈转动。顿时大惊,忙唤人更衣,挑灯急往谢、叶二人住处去。
一家上下悉被惊醒,尾随而来,叩门却无人应答。推门而入,只见内外俱寂,暗无灯火,进到屋里,二人都已无踪无影,只留一片玉简,为曾来之证。几人面面相觑,多少话语,最后都付之一叹。
作者有话要说: 1、径寸大小的核舟:有的姑娘应该想到《核舟记》了,在《秋园杂佩》中也有提及:邱山,邑人,雕刻精工,所制胡桃坠,人物山水树木,毫发毕具。余见其有渔家乐,东坡游赤壁,百花篮诗意,有夜半烧灯炤海棠,春色先归十二楼,数事。窗阁玲珑,疏枝密树,掩映斐亹,即善绘者,无逾其精巧。他有效者,便见刀凿痕,终不及其雅炼矣。虽一小技耳,前后莫有工者。且胡桃大不逾寸,幻如许狡狯,令人目境迷离,亦一奇也。故记之。
2、挤出一扁形,落地后以手搓头及手足,渐次而圆:出自袁枚《子不语》中《狐生员劝人修仙》,想想深夜见此情景,真是又恐怖又好笑。
3、此物产于湖湘以南之粤山,每逢秋则赭珠金实:见《秋园杂佩香橼》:香橼见《岭表广记》,一名枸橼子,香与韵远胜于佛手,以佛手自闽来,争致之,实不及香橼之组藉耐久耳。尝见崧儿一诗有云:“落落此非橘,幽于味外饶。摘香童仆手,分静素瓷窑。”似能绘趣。自变乱以来,佛手建兰茉莉,五年不至矣。间有非山人寒士所得妮,余庭畔香橼数株,每当高秋霜月,赭珠金实,累累悬缀,不下四五百球,摘置红甆,幽香一室,凡吾之襟裾梦渖,皆是物也。以不用钱买,余得以分赠亲知,一时沾沾为贫儿暴富矣。
4、此地数月前屡出怪事:其中提及者,罗刹鸟为《子不语罗刹鸟》,原文中新郎堪称作死典范:雍正间,内城某为子娶媳,过一古墓,有飙风从冢间出顷之至婿家,轿停大厅上,嫔者揭帘扶新娘出。不料轿中复有一新娘掀帏自出,与先出者并肩立。众惊视之,衣妆彩色,无一异者,莫辨真伪新郎私念娶一得双,大喜过望。夜阑,携两美同床。梦想齐人之福,结果被啄了眼睛去。
胡蜂则出自《酉阳杂俎》,简直是细思恐极啊,里面有一个夜半地下伸出手,将垂手而睡的人抓入地下的故事,让我再也不敢垂手睡了。
另一则为蛇怪:原型出自《子不语蝴蝶怪》。
5、小妹将离,故冒昧而来,有一药一言赠大:出自裴铏所撰《传奇聂隐娘》,就是这一篇勾起了我写这个故事兴趣,后再读《聊斋志异崂山道士》,觉得真正的仙人,应当更加飘逸洒脱。剪纸做银盘,提笔绘广寒,诸般惊奇事,觥筹做笑谈——这首涂鸦便是我对神仙的印象,以及这个故事的基调。
☆、第十回
因魏微娘临去前赠言,虽觉莫名,魏徽之仍写了信去给三弟魏玄之,详述了小妹之事。此时湖湘为高氏所有,国号为楚,定都荆州。楚自高季昌开国,传至今日已是第二代。国主高从诲已年近六十,朝政渐渐力不从心,一应事物多吩咐几位皇子去做。因这缘故,被倚重的几位皇子多少都生出些心思,朝中也渐渐暗流涌动。
魏玄之出仕已三十多年,如今在朝中身居要职,见识了世家赫赫煊煊,如今又屡有皇子示好,魏玄之也不禁心动。魏家虽然历代读书,却少有人出仕,比起朝中重臣,家门始终寒微。他观望良久,最后投在了素有贤名的五皇子门下,只盼以此从龙之功令魏家更进一步。
这一日他接了大兄来信,见兄长所述小妹之话,顿时心中忐忑起来。魏微娘生而灵秀,后来更是被仙人点化,入山修道,不列于俗世,她若说有灾,必然不假。但如今他已入夺嫡之局,轻易脱身不能。况且所投之五皇子素来聪敏,在内得无子王后之爱,在外则有百官拥护,登位已是大势所趋。如今只凭魏微娘一句话便要将唾手可得之物弃去,实在可惜。左思右想,一时竟抉择不下。
魏玄之正踟蹰难抉,来年新年刚过,国主高从诲突然病重,似是觉察自己时日无多,竟一反常态,雷厉风行地下诏择二皇子为太子,并替自己行祭天祈福之礼。又将三、四、五皇子狠狠申饬一番,尤其以五皇子最为严重,竟是斥他“外饰淳良,内藏奸狡。怀挟私心,遇事播弄”,又说他交接百官,“柔奸成性,妄蓄大志”。
五皇子平素最为高从诲倚重,又有王后百官襄助,一心认定能接这国主之位的只有自己。如今被高从诲这当头一棒打下,有若一步跌进万丈深渊,竟然就此一病不起,奄奄了数月,便去了。此时高从诲已崩,二皇子登任国主,他前头被王后与五皇子打压得厉害,隐忍了二十年,终于一朝翻身,正要大展身手。只可惜自己五弟太过孱弱,竟然受不得一点训斥便身归黄泉,实在可惜了他一番“心意”。又思索片刻,接连下了几道旨意,一一送往昔日五皇子并他当日倚重的大臣府中。
魏玄之这时只恨自己当初身后有余忘缩手,现下眼前无路,想要回头却不能了。正痛悔间,又有天使送了圣旨来,一家人战战兢兢接了旨,待天使一走,尽皆大哭起来。其妻陈氏泣道,妾已老,不足死,唯怜儿女。
魏玄之兀立庭中,面色惨然,已是悔不当初。如今他进退无路,以国主之性,断然容不得自己再投他麾下,却又辞官不能,便是死了,妻儿兄长也未必能脱身,想到日后苦楚磋磨,只觉眼前一片黯然。他如今已是强弩之末,又勉强支撑了两日,便卧病不起。国主只当他故意,竟是连连遣人申饬。魏玄之刺激之下病情愈重,未几已病得昏昏迷迷,不知日夜。
这天他稍稍清醒些,模糊听见兄长声音,只当是在做梦,又过了半天,终于朦胧醒来,开眼便看见床帐间吊着一只银香球。并未点起,也不知里面是什么,隐隐传来缥缈香味。只是闻着那香味,身体便好似轻松起来。魏玄之又等了一会,喉咙终于能出声。屋中婢女急忙上前,又请了魏徽之并元氏、陈氏来。
见他醒来,陈氏喜极而泣,却不敢与他多说,只让他好好将养,便被元氏劝着下去了。见老妻离去,魏玄之只把眼看着兄长。魏徽之轻叹一声:“看来微娘当日所说灾祸,就是如此了。”
魏玄之一时哽咽,泣道:“只怪我鬼迷心窍,却将全家带累了。”
魏徽之摇摇头:“如今有一个法子。”
魏玄之随他抬头望向床帐间香球,惊疑道,“这里面”
魏徽之压低声音:“便是那颗去难丹。”他不禁心中暗叹,去难去难,去的原是这一难,原来微娘所说的来日,便是今日了。
两人又絮絮商量了好一会,终于定下日后如何行事。又过了半月,魏玄之病愈归朝,第一日便进宫谢罪,并不提其他,只说自己年老病衰,耽误事物,乞国主免罪。后又说起自己重病几死,幸有仙人赐下灵丹方使病愈,不敢独享,奉献国主。国主命宦官托了来看,只见那丹药被稍稍刮去一层,闻着味道倒是清逸得很。不过他仍不放心,只命人收起不用。
魏玄之也不再说什么,从此谨言慎行。过了几年,国主突然病重,医治无法,奄将气尽,不得已将去难丹服下,未几已复。大喜之下不仅重赏了魏玄之,更勾起了长生不老的心思。国主登位时已年过四十,开始还没什么,这一病却想起前国主高从诲六十就病亡,如果自己也是,岂不是只剩下十来年的寿数。他才御极数载,还不曾尽享这世间至尊之乐,哪里舍得抛下。世间既然有这养命灵丹,岂会没有续命仙丹?
如此一想他再也坐不住,唤了心腹来密密吩咐了。初时他还记得严密些,只命人悄悄去宕山寻访,求不得后又四下寻访有道之士。等年纪越大后索性光明正大在宫中铸了鼎炉,引了些真真假假的道士来开炉烧丹。朝中大臣劝诫也不听,朝政也无心,只顾炼烧金石,服药求仙。如此过了两三年,一日突然崩卒。
此时魏玄之早已辞官回归故里,听闻国主暴崩,顿时一愣。他自然知道国主烧丹好道之心从何而来,却并不以为是自己过错,外物诱惑,却也须内心相应,若非如此,春花秋月也只是花与月罢了。
若以实际论,这位国主虽然秉性严酷,却算得上刚毅果断,处事雷厉风行,全无前国主之优柔,故难免近於苛刻,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如魏玄之等其他皇子门下人,或贬或死,幸存一二者,纵然才华横溢,却也不敢有甚作为,只能小心翼翼,循规蹈矩,只求安然归乡,不敢念及其他。
念头一瞬已转过许多,再回神时手中的棋子尚未落下。魏徽之蹙着眉催促,他忽然失笑,侧首瞥见檐外竹林,日光斜斜照进来,斜阳与竹疏疏,竹外云气悠远,有稚子声遥遥传来,因旧念而摇荡的心魂,忽地就此安定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外饰淳良,内藏奸狡。怀挟私心,遇事播弄、“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感谢九龙夺嫡,感谢各种清朝文普及。
☆、第十一回
这些后事却都与谢燕堂、叶孤鸿无关了,那一日他们离开宋城后,继续在湖湘游历。湖湘产竹,尤其以西粤山中为佳。世间常有制器者裹粮徒步、辟瘴冒雪入山中,择胭肌猩晕等篁孙美好者制管。时湖湘制管最佳为岑氏,其声名遐陬绝域犹知,其次有李、董、赵、袁四家,也是当世制管名家。叶孤鸿擅笛,箫与筚篥亦长,便决意在湖湘停留久些,寻访些趁手箫管。
只是一连走了几处,要么看不中,或看中的都已是他人珊架上物。叶孤鸿不爱夺人所好,一路行来竟然不曾有半分收获。两人并不心急,缓缓而行,转眼已是榴花初绽、雨打新荷之季,这一日他们来到衡州,谢燕堂道:“岑氏正在此地,不如请他为你做一管,正好合适。”
叶孤鸿道好,两人便往岑家去。到了门前,却见岑家大门紧闭,叩门再三方有人应,却是个苍头,满脸忧患,只道岑氏已全家避居乡间,无人制管。再问却已不愿多说,匆匆掩了门。二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询问了附近住人方知——岑家近日闹鬼,一入夜便砰砰跳而追人,啮门咋咋。一家人惊骇几死,做法禳解也无用,无奈之下只好避居乡下,只留一个苍头白日看门。
但邻人也只知一二,更细的便无人得知了。叶孤鸿走到岑家门前,举首凝望稍许,道:“果有不妥。”又看邻家,微微惊奇:“奇怪,这妖物竟然只在此处作祟,一墙之隔外便相安无事。”
谢燕堂道:“入内一观便知。”遂携了师弟手从容透墙而入。此时已近黄昏,眼看就要天黑,那苍头亦不敢久留,锁了门咄咄急去。幽深宅院,只剩叶孤鸿与谢燕堂两人。
岑家以制管闻名,虽不是什么富贵人家,传家日久,也有几分气象。宅院有三进,内宅精舍数间,西北角上又有一楼,楼前梅树碧碧成荫,墙上绿萝攀爬,楼门上镌着一副对联,乃是“梅横画阁有寒艳,雪照书窗生夜明”。谢、叶二人将宅院前后一一看过,叶孤鸿笑道:“师兄可敢与我打赌?这孽物必在此处。”
谢燕堂将他笑脸一掐:“显而易见。”
两人略略走了一圈,捡了梅树下干净的石凳坐了,叶孤鸿取了红泥小炉、砂瓶、茶盏等物出来,一晃竹筒,却是空的,抬头轻笑,“却要劳动师兄了。”
他仰望的姿态令谢燕堂着实有些意动,顿了顿,才接了竹筒离去。叶孤鸿缓缓点起炉中炭火,又取了松子、核桃、芝麻等物出来,用杵在研钵里碾碎了,分置于小碟中。少顷谢燕堂已回,将筒中的水分倒了一盏给师弟尝过,方将中意的倾入砂瓶,置于火上煮。
两人就附近泉水说了一会,一更向尽,四邻寂然无声。叶孤鸿先前所说之处突然囃囃有声,似有物行于土中,且行且止,愈近而愈迟疑,只听窸窣一阵,似蛇行草中,簌簌而远,渐没于地下,未几已无声。叶孤鸿一笑:“这孽物倒也有几分机灵。”
谢燕堂道:“若不喜欢,一剑斩了便是。”
叶孤鸿正要说话,却听有履声籍籍,一道士挑灯自外来,猝见二人在此,大惊,又细观两人形貌,稽首道:“见过仙人,冒昧相扰,望勿叱怪。”
叶孤鸿问:“你是何人?”
那道士答道,“我阮姓峤名,年四十二,原是儒生,因读书白鹤观,戏习道教,故成羽士。日前路过此地,蒙岑氏央求,今夜特来查看。”
叶孤鸿指了石凳让阮峤坐了,道:“你来得迟了,那孽物刚刚匿了,只怕是见我们在此,今夜当不会再现形。”
阮峤愁眉:“这如何是好?”
叶孤鸿道:“这孽物只在岑家作乱,应是它根脚所在,你且让岑家人来在此处挖掘,必有所得。”
阮峤喜道:“多谢仙人指点。”又问:“不知那日仙人可来?”
叶孤鸿微笑,“自然是要来的。”说完不再与他多言,与谢燕堂转瞬已不见了踪影。
阮峤在原地愕而四顾,只见头上青霭静静,闲月无声,若非手中还端着只茶盏,几乎以为是华胥一梦。他呆立半响,珍而重之将茶盏纳入袖中,又看一眼岑家后宅,挑灯离去。
夜探后过了三四日,阮峤伴着岑家两个年轻郎君,并家主人岑雁至从城外回来。一行人车马到了门前,虽大多是壮年男子,眼望着紧闭门扉,却个个面上都有些失色。等进了门,更是一路战战兢兢,青天白日里好似贼偷夜行,瞻前顾后,略有些风吹叶响,便悚惧不己。行到后院,叶孤鸿与谢燕堂果然在,阮峤大步上去:“见过仙人。”
岑家诸人早听阮峤说过,也急忙跟着行礼。叶孤鸿看了一眼,“却做你的便是。”
阮峤仔细在园子里走了一遭,又问两个年轻郎君当日之事。两人一名岑颐,是岑雁至幼子,另一人是他堂兄岑颢,两人夜中读书,将寝时突闻院中有女声吟诗,披衣窃视,却是一美女院中闲吟。既非婢女,也非姐妹,又看装束,不似近时。岑颢沉静些,只怕是鬼魅一类,拉了堂弟要悄悄退下。岑颐却年轻胆大,笑呼道:“美女何不入室一谈?”
那女子应声回头,笑问:“妾果可入耳?”
岑颐笑道:“自然可入。”
女子笑逐颜开,眨眼已失其踪影。岑颐惊疑,启户欲出详看,忽听头顶窸窣,举首相望,只见梁间倒悬一女子,见二人望来,裂唇一笑,头忽落下,坠地跳跃而来。岑颢岑颐骇极大呼,急逃出门,女首随之奔,人奔愈急,头追亦急。偶见一屋门虚掩,二人急奔避入室,关门尽力抵之。首已随至,啮门咋咋,顷刻已尽碎门户,将入室内。此时突闻鸡鸣,女首忽滞,跳跃而去,不知踪影。
两人死里逃生,浑身酥软,半步也挪动不得,又心中惧怕,不敢出门,直等到夜尽天明,方才勉力起身,将此事告之岑雁至。岑雁至本将信将疑,又见了破门才又信了七八分。因碍着脸面,只令人悄悄请了和尚道士来作法禳解,却一丝儿用也无,那女首闹得更是厉害,已吓病了十来人。至此岑家已顾不得其他,匆匆收拾了举家避出城去,远远近近请了无数人来,却无一能降服这孽物。一家人束手无策,好容易遇见阮峤,便似抓住了救命稻草,千央万求了来。后又听阮峤说有两位仙长降下,大喜过望,大着胆儿也跟着回来了。
听了这一番来历,阮峤又在四角仔细看了,指着西北角一处浅坑说:“这是什么?”
岑颢道:“准备挖个浅池,种些莲花。”
阮峤道:“只怕孽物就是从这里来。”此话一出,站在那坑附近的人都唬得跳起,一退到七八尺外,一小厮哭丧着脸:“道爷,莫要玩笑。”
阮峤瞪他:“哪里玩笑。”又指着坑道:“把这里掘开。”
众人之前听那孽物就在地下时已是双股战战,又听要亲手掘开巢穴,顿时面如土色,却碍不过主家道士逼迫,又偷眼看站在一旁光润韶秀的两位仙人,略略鼓起劲儿,举了锄铲等开掘。挖了片刻,又听阮峤说:“白天来不及挖,那孽物夜里便要出来了。”
一时间人人奋力,不过两个时辰就已经掘得两丈深,又往下数尺,见一石门。阮峤令众人上来,亲自下去开了石门,又等了许久,待秽气都散了,才命人举火随他下去。进门是一遂道,大约长四五丈,便到一室,约十余步大小,室内有一棺,以铁链缚而悬于空中。大约是年深日久,铁链磨损,棺材坠地,连棺盖都跌开了。
阮峤正要查看棺中,一小厮忽然骇声惊叫,颤指壁上。阮峤举了灯火过去,只见墙壁上列有男女数人,皆是用铁钉钉身于墙。看衣冠状貌,似是厮婢一流。阮峤更近看,却瞬间悉化为灰,骨骼星星坠落于地,其钉犹在墙上。
“传闻古有为主家殉葬,恐仆役死后作祟,故用钉钉于墙,看来果真如此。”阮矫摇头,命家人将棺材抬出地穴,光天化日之下,看得尤其清楚。只见棺中各种珍奇无数,黄金碧玉,宝光映人。其间又有一女子仰卧,面色栩栩如生,触其颊,尤带体温,一双眼似阖非阖,眼睫下隐隐随人而转动。岑颐扯着岑颢袖子,勉强探头看了一眼,又急忙缩回,紧紧藏在堂兄背后,“就是她。”
阮峤向谢、叶二人行了一礼:“孤陋寡闻,求仙人指点。”
叶孤鸿道:“据闻秦时南方有‘落头民’,其头能飞,每夜卧后头辄飞去,剩无头身,天明则归,重傅颈,少顷乃无异。有人曾以铜盘盖颈,头不得进,遂死。这女子当是此类。”
阮峤奇道:“既如此,亦是人,为何成孽?”
叶孤鸿取出一枚玉简,飞去浮于女子上方,片刻又回,略一摩挲,已尽知前事:“这女子先祖乃是落头民,湖湘开化后落头民大多迁居,有一两支留在原处,却渐渐凋亡。这女子之母本是一家婢女,却被主人看中纳为妾,因知自己是落头民,夜夜不敢安睡,不出数年已病弱不堪,生下一女便死了。这女子小时候还不显得,渐大后亦能落头,一月里总有三五日,头或从狗窦,或从天窗中出入。她自己不知,只当熟睡。长此以往,难免被人看见,追查下来,都说这女子是个妖物。其父欲杀而不忍,便将她活埋入棺,又怕她得地气后为凶作孽,故以铁链绑缚,使棺不接天,不落地。又将知此事的厮婢尽数杀死灭口,做殉葬之用。”
他虽然言语淡淡,其他人却已听得目瞪口呆,连岑颐也不禁从堂兄背后出来,“活埋与杀死又有何异处?恐怕更残忍些。”他不好议论其父所为,讷讷半响,又去看棺中女子,只觉得殊为可怜。
叶孤鸿道:“地穴封闭后,不接人气,不遇地气,故百余年不曾有事,直到那铁链损毁,震脱棺盖,方叫这女子得了地气。她本是怀恨而死,一灵不泯,魄附魄以行,得了地气后发之为凶。又恰逢挖掘池塘,连通了地穴,她见了生气,渐渐恢复,头就自小洞飞出,日日夜间寻觅血肉。也是幸好,她才略略能动些,若是当真吃了血肉下去,立时就能出棺,到时不止是岑家,这一片都要成她腹中餐。”
岑颐先前还觉得她可怜,如今一听,顿时觉得不好,又看那女子,似是又见那夜隔着破落门板与他咫尺相望的无身头,顿时吓得一颤,慌忙又躲到堂兄身后去。
阮峤道:“既如此,便灭绝罢。”言毕祭出一枚胡桃,萦绕空中,嘤嘤而响,犹若胡蜂。见此情景,那女尸忽然启口,闭目凄声央求:“儿死无辜,道长怜人,何不怜我?”
岑颐读书略有些呆气,听了便有些踟蹰。岑雁至瞥了幼子一眼,暗中摇头,向阮峤道:“请道长做法。”
阮峤不再犹豫,只将手一指,那胡桃骤分为二,下落拢于女尸头上,女尸全身颤颤,闭目流泪不已,少顷,泪停颊干,神色委顿,忽一阵风来,尸身顿化为灰烬,并骨如白尘,散落于宝器之间。阮峤向岑雁至道:“此孽已去,怜其惨死,还请妥善安葬。棺中诸物久染地气,恐有凶,莫动。”
岑雁至一一应了,命人仍将棺盖合拢,又另作一大棺,将棺并骨灰、宝器一齐放入,择了风水吉穴妥善安葬。恐有人盗墓,便将此间事广告他人。后果有人财迷心窍,发墓盗走宝物,一家旋死;又有不信者置宝于家,庶几暴亡。家中未亡人惶悚,求至岑家。岑氏只好遣人取宝还归墓穴,又立碑在旁,作文以警后人,从此平安,直至二百多年后,碑墓皆泯于兵灾,无人知其所在。
作者有话要说: 1、墙壁上列有男女数人,皆是用铁钉钉身于墙:古墓出自《子不语秦中墓道》,原文为:秦中土地极厚,有掘三五丈而未及泉者。凤翔以西,其俗:人死不即葬,多暴露之,俟其血肉化尽,然后葬埋,否则有发凶之说。尸未消化而葬者,一得地气,三月之后,遍体生毛,白者号白凶,黑者号黑凶,便入人家为孽。刘刺史之邻孙姓者掘沟得一石门,开之,隧道宛然。陈设鸡犬尊,皆瓦为之。中悬二棺,旁列男女数人,盖古之为殉者,惧其仆,故钉之也。衣冠状貌,约略可睹。稍逼视之,风起于穴,不知何王之墓。亦有掘得土人作卧形者,有头角四肢而无耳目,疑皆古尸之所化也。
2、秦时南方有‘落头民:干宝《搜神记》中有提及:秦时,南方有“落头民,”其头能飞。其种人部有祭祀,号曰“虫落,”故因取名焉,吴时,将军朱桓,得一婢,每夜卧后,头辄飞去。或从狗将晓,复还。数数如此,傍人怪之,夜中照视,唯有身无头,乃蒙之以被。至晓,头还,碍被不得安,两三度,堕地。噫咤甚愁,体气甚急,状若将死。乃去被,头复起,傅颈。有顷,和平。桓以为大怪,畏不敢畜,乃放遣之。既而详之,乃知天性也。时南征大将,亦往往得之。又尝有覆以铜盘者,头不得进:遂死。
3、女怪出自袁枚《子不语西园女怪》,原文在此:杭郡周姓者,与友陈某游邗上,住某绅家。时初秋,尚有馀暑,所居屋颇隘。主人西园精舍数间,颇幽静,面山临池。二人移榻其中,数夜安然。一夕,步月至二鼓,入室将寝,闻庭外步声,徐徐吟曰:“春花成往事,秋月又今宵。回首巫山远,空将两鬓凋。”两人初疑主人出游,既而语气不类,披衣窃视,见一美女背栏干立。两人私语:未闻主人家有此人,且装束殊不似近时,得毋贡所谓鬼魅者此乎?陈少年情动,曰:“有此丽质,魅亦何妨?”因呼
曰:“美女何不入室一谈?”庭外应声曰:“妾可入,君独不可出耶?”陈拉周启户出,不复见人。呼之,随呼随应,而人不可得。寻声以往,若在树间,审视之,则柳枝下倒悬一妇人首。二人骇极大呼。首坠地,跳跃而来。二人急奔避入室,首已随至。两人关门,尽力抵之;首啮门限,咋咋有声。俄闻鸡鸣,首跳跃去,至池而投。两人迨天明,急移住旧所,各病虐数十日。
感想是不论何时都有好色而作死的。
☆、第十二回
岑家除了孽物,顿时心情大畅,阮峤指点着将那墓穴回填了,又道:“这里地气茂盛,却不好做池塘,以免阴气淤积,不如移栽松柏为佳。”
岑雁至哪有不听,紧紧将此事记下,一边遣岑颢去将妻儿兄弟接回,一边命小厮打扫房舍,因厨下无人,又往外赁了酒席来,恭恭敬敬请三人移身。谢燕堂与叶孤鸿已辟谷,便推辞了。阮峤却不忌荤腥,样样都吃。岑雁至恐荒疏了仙人,又命人上了凉水并果子,有甘豆汤、椰子酒、卤梅水、荔枝膏水,澄沙团子、糖丝绒、乌梅糖、薄荷蜜、甘露饼等。
岑颐座下相陪,忍耐许久,向阮峤问道:“那女郎着实可叹,若有两全之法,可能保全?”
阮峤一笑,只道自己术法低微。岑颐又要向叶孤鸿问,被其父拦下,道:“仙人亲趋玉趾,倘有差遣,敢不尽心?”
叶孤鸿略一沉吟:“确有一事相托。”便将想拖岑雁至制管之事说出,岑雁至着实为难,道:“仙人不知,近年朝廷屡发猺獞,惹恼了山人,粤山竟是不能进了,不止在下,李、董、赵、袁四家也有一年不得竹料。”
谢燕堂先道:“这不难,我们自然护你平安归来。”
岑雁至大喜过望,连连道谢,又约定霜降前入山,好收取竹料。此时距霜降还有数月,叶孤鸿喜爱衡州风物,索性就在山中择了一处暂住,阮峤也在山中一处观里挂单,禀了堂主,一月有三日上山来。
叶孤鸿喜他灵敏,遇上煮茶也分他一盏。一日阮峤突然收拾了一身家当奔来,苦道:“那岑家小郎不知从哪里打听了我落脚处,日日寻来,要品论道法高妙,惹恼了堂主,如今已无处可去。”
叶孤鸿忍俊不禁,指了附近一处山洞:“那里还算洁净,你且去安顿。”见他只自己一人,又唤了一双仆婢,皆是树怪花精点化,替他收拾东西,“你也当有童儿随侍,免得这些琐事。”
阮峤道:“原先有一个,不久前因与妖人斗法,波及死了。”
叶孤鸿想了一想:“你那法器,莫非是自那妖人处所得?”
阮峤取了胡桃出来,托在手中给叶孤鸿看:“这物厉害,不必指引便能打人。我还诧异他何以有此等法器,后来仔细看了才知道竟是捉了人来生生折磨而死,趁那一股怨恨之气抹留魄去魂,使之徨徨迷惑,只知胡乱驰骋。这样心计,实在厉害。”如今胡桃内已无恶魄,前几日吸去的落头女,也早已念经超度了。
叶孤鸿道:“人乃有情之上品,其魂魄近之自身必受其扰,你既然要成正道,玩弄魂魄之事,自当远之。”
阮峤肃然应了,叶孤鸿一笑:“倒是有件事或与你有关。”便将呆狐狸古宣之事缓缓说出,阮峤听得一呆,苦笑道:“那时我还以为是妖人同伙埋伏在边,欲伺机报仇,才下了重手,没想到”他张口结舌,实在不知说什么是好。
叶孤鸿笑道:“你既然觉得自己有错,便去将这错平了,何必在此纠结。”
阮峤点头:“确实当如此。”又苦笑道:“正好可趁此避一避那岑小郎。”
叶孤鸿道:“他不过一时心血来潮,冷两日便过去了。修行须慈仁了性,上体天心,非至人不传,世人却多执拗,你避开才是正路。”
阮峤道:“我如今方知偏听执信可怕得很,世间何来两全法,形必有所分,声必有所属。故若温也,则不能凉矣。宫也,则不能商矣。若当真两全,必是大象大声,能往天下而移风俗,但至此已不可闻亦不可彰,何能道耶?欲以一管而窥沧海,实乃不智。”
两人又说了一阵,阮峤辞别而去,谢燕堂瞥了眼师弟,“你倒是热心。”
叶孤鸿含笑:“我瞧他也是个‘至人’,不免提点两句。”
谢燕堂道:“这几日看来,他倒是已入了修行门径,瞧着倒有几分上阳门的影子,却不知是哪一位所度。”
因记挂着古宣的事,阮峤第二日便离开衡州,前去宋城。叶孤鸿与谢燕堂仍留在山中。入夏衡州愈发闷热,陆续有人入山避暑,偶尔有人循溪水而来,未免看见谢、叶二人,渐渐就有泉边仙隐之说,两人不堪其扰,只好往山深处又进了些,设下法术,不令人瞧见。
又隔了两月,阮峤方从宋城回来,这次身边却带了个八、九岁大的小子,生得瘦瘦小小,齿黄肤黑,见人也不行礼,只大睁着眼,光光盯着人,脸上一副随时会举步逃走的神气。阮峤道:“这是我新收的童儿,姓徐,叫做蚁哥”话未说完,那小子便截了话头,拧眉扭头看着一边,粗声粗气道:“我不叫蚁哥!”
他这样顶嘴,阮峤倒也不生气,“这名粗得很,你以后在我门下,实在不相当。”略想了想,道:“以后你便叫玄微,若有人问起,便说这个名字。”
徐玄微也不懂师长赐名须跪下领受,仍呆呆站着,将自己新名咂摸了两下,突然极响亮地应了一声,黑黝黝的脸上露出几丝高兴的神气。
阮峤见不得他这蠢样,唤了花精来领他下去梳洗。叶孤鸿这才问:“已见过古郎君了?”
阮峤一笑:“见过了,他那秀才考得不比人容易,经书道藏都读极好,我实不及他。”
他从儒入道,仍未忘结习,性子里还带着几分书生意气,难得遇上性情相投之人,一连数日讲书论道,言论风生。先论举业,后及古文词赋,几乎不知昼夜饥渴。盘桓数月,终不舍而归,却在路上与徐玄微相遇,因他身世触动情怀,便索性收为弟子,带至此处。
阮峤道:“他祖籍渭洲,其母随父因兵祸迁至湖湘,至易州不久其父就一病而死,死前以银钱女儿付邻家,乞顾成人。 其母方六七岁,被邻家收养一二年后,邻家子已十三四,诱与之交,竟因此有孕。因太稚,不敢决断,拖延日久,后来生下玄微。邻家主母畏惧流言,便诬其母为妖孽,故极稚而生子。稚母幼儿被驱后流落街头。有一尼怜其懵懂即遭难,收入庵中抚养。两三年后,其母长大,渐知世间情理,一日突然将自己吊死了。”
说至此,阮峤又一叹:“玄微无父无母可依,无姓无氏可从,老尼怜他,便让他从自己出家前姓氏,姓徐,因出生时极小,小名蚁哥。又过两年,老尼病亡,他被赶出庵堂,流落为乞丐,又因拳母生锥儿被人耻笑欺凌。我瞧他虽然不通道理,却也知人情好坏,便纳入门下。”
叶孤鸿道:“他既动你心肠,便是缘分,你好好教导,纵然日后道路相疏,却也有今日之情分。”
阮峤点头,自嘲一笑:“却叫仙人笑话,我济玄微,却也有缘由。我本名竟,乃是梁国儒生,父母去后与姊相依为命,因家贫,无师以教,遂入白鹤观读书。家姊偶来看望,竟引歹人窥伺,一夜逾墙而入,家姊不堪受辱自缢。我告官发之,那畜生使了银钱,竟以合奸论,略加惩处便已无事。我再发,竟以诬告入囹圄,几死狱中。幸有一位仙人搭救脱身,又授我吐纳轻身之术。只是那时我心怀愤恨,惟愿报仇。仙人见我痴执,只说与我师徒缘分未至,随即飘渺而去。我修行有所小成,便阴入辱姊之人家中,盗夜杀之,刎颈刳肠,又杀其父母,剜心以祭家姊。”
阮峤道,当日他大仇得报,随即远逸,一边行路修行,一边寻访那位仙人踪迹。这一次遇上玄微,知其身世,不由触动。“世间偏有一种怪癖,女子便低人一头,连衣裳也不能放在男子之上,谓之以卑凌尊。若女子主事,便说牝鸡司晨;一家无子,便香火断绝,种种无稽之谈,不绝于耳。男女之先为人,人之先乃混沌,母腹孕养,乃成形体,再服饵水食,方始成人,又教道理,再分男女。女子力弱,便司厨下纺织,男子力强,便司耕种荷薪。此一家事,适之则为之,若一国亦如此。偏偏世人中有一种愚者,有男有女,不顾适与不适,一味以男为尊,以女为卑。视女子如物,随意亵玩,又加法网于身,动辄得咎。如家姊,如玄微之母,因其丽,因其稚,便无辜受害,施害之人却不得惩处。书中亦有云:执两用中。男女同生为人,却因后天一则过分,一则不及,星月尚且轮回,人世岂有定数?罔顾道理,如善力者取秋毫,善听者闻雷霆,乃道与形相反,长而久之,必有倾覆之祸。”
叶孤鸿颔首,道:“天地人物、仙灵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后天强分高下,实乃愚昧。”
阮峤叹道:“却不知这风俗何时能变。”
阮峤告辞后,叶孤鸿怔怔出神,谢燕堂此时方出来,见他发呆,执了扇子替他扇风。叶孤鸿笑道:“并不热。”
谢燕堂仍只管摇扇:“你可是想起杜师妹?”
叶孤鸿点头:“当年初见,她说自己立志修行,便说欲知‘道化阴阳,世间却为何阳尊而阴卑’,今日又闻,颇有些感慨。”他侧首望向谢燕堂:“在山中并不觉得,入世方知世间男女之分,譬如天涯。”如谢燕堂改男作女,宗门中讶异,只是因其形容大改。践道愈深,愈远声色,如过绿丛,不沾片叶。
谢燕堂道:“何必管这些微末。凡人浑噩,因困于障,亦是天数,若人人得度,何来虫肝蚁臂,无穷循环,此乃常道。”
叶孤鸿道:“我何尝不知,只是感慨生而为人何其有幸,有道心开发之机。若为虫蚁,不通九窍,便只得一世懵懂,不知要循环多少世,方有再为人一日。”
谢燕堂道:“何苦担忧,为人为虫,皆是新生,一生便是一生,不可追亦不可谏。我等视人间百世,因在一旁,如睹一森林,样样俱全。而世人随波而去,故如睹一长河,奔流不息。”
叶孤鸿矫怒道:“师兄偏要每句话都堵我。”
谢燕堂道:“长兄为父,师父不在,自然由我好好教导。”他说得一本正经,尤其“好好教导”实在颇有深意。叶孤鸿不禁侧首望去,两人相视许久,他实在憋不住笑,被师兄捏着脸嫌弃:“什么怪模样。”又在脸颊上捏了一记才放开。
作者有话要说: 1、在山中一处观里挂单,禀了堂主:挂单是有严格规定的,衣冠问答皆有讲究,不是想进就进,想出就出。
2、上体天心,非至人不传:在《西游记》中有这么一段,悟空求学菩提祖师“当时悟空三更时分过后门走到祖师寝榻前,首先是“那祖师觉来,舒开两足,口中自吟道:‘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觉,空言口困舌头干!’”。金丹大道,不是什么人都能得以传授的。
3、徐玄微的故事,来自《聊斋志异真定女》:真定界,有孤女,方六七岁,收养于夫家。相居一二年,夫诱与交而孕。腹膨膨而以为病也,告之母。母曰:“动否?”曰:“动。”又益异之。 然以其齿太稚,不敢决。未几,生男母叹曰:“不图拳母,竟生锥儿!”近日有新闻,说伊拉克九岁女童被i/s性/侵怀孕,也是这样的状态,生产恐怕有极大的风险。做出这样行为的真是畜生不如。
4、世间偏有一种怪癖,女子便低人一头,连衣裳也不能放在男子之上:这个风俗真有,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就提到过。
5、关于女权,很多人都觉得是一帮娘们瞎b/b,一说女性的权益,就说什么女的有本事去抗大包,去采煤作业等等,然后也有女性反驳就说什么生孩子之类,其实都是错误的。真正的女权,就是人权,是保证女性作为人的根本权益,在看成女人之前,先当作人来对待。单纯以性别来论,那么和肤色论有什么区别呢?不是说女权就要女的去扛大包去干重体力活,而是“适之则为之”,一个体力好、有能力的女性,当然也可以去做重体力活,一个身体虚弱的男性,也可以做轻省的事。罔顾事物的本身属性,就好比让鱼上岸走路,是“道与形相反”。女权,不仅是女性倡导,事实上有一部分女性也是反女权的,真正认为女性应当有人权的,不论男女,都是在性别之前,看到了生而为人的权益。
☆、第十三回
徐玄微在山中呆了十几日,渐渐开始习惯,不似刚来那般警惕。他虽然年纪小,却天生灵敏,对谢、叶二人颇为畏惧,对着阮峤方放松几分。花精妙期最爱逗他,有时欺负得连那老树精也看不过。只是任妙期怎么逗弄,徐玄微都不哭不闹,厉害了也只是紧紧抿着唇,炯炯地看着人。到最后反而是妙期不好意思,对他越发好起来,又带他入深山去看自己的本体,乃是一株极高极壮的白牡丹。开时花大如盘,白花缀满,尤其夜半月照之时,宝光欲浮,恍若珠玉满枝。
徐玄微以前哪里见过,惊得愣在当场。妙期自得又有些不好意思,学着山下闺秀的矜持姿态,只盼徐玄微能夸赞几句。但这呆小子只会转来转去看,小心翼翼地摸摸花瓣,一句“好看”也不会说。小花精气得跺脚,双丫髻上缀的小金铃响个不停。她这气来得快也去得快,不一会又提着裙子回身招手让徐玄微快些跟来。
倏忽已入秋,阮峤又起了上路的念头,谢燕堂道:“我瞧你法术,倒有些似上阳门,你可去洛州寻访过?”
阮峤呆滞,半晌方才反应:“当初仙人在梁国授我长生,我竟未想过他会自北方来,难怪这二十多年一丝信儿也没有”他连连抚额,又向谢燕堂与叶孤鸿道谢:“提点之恩,言不足以谢,日后但有驱,无所不从。”
他寻师多年,如今得了一点踪迹,连一时半会儿也等不得,将包袱一打,唤了徐玄微便走。妙期追上去塞给他一个荷包,里面装着落下的牡丹花瓣,嘱咐他随身带着,有清心辟瘴之用。一师一徒转眼就没了踪影,深绿山道上只有花精翘首远望,许久后沮丧回转,鬓边铃铛脆响,路上却只有自己一人了。
阮峤去后,又过不久,已近霜降。叶孤鸿唤了妙期与树精来,取出两段云青髓。两人如获至宝,恭敬领受了,又拜了一拜,方才隐去。这边谢燕堂已下山接了岑雁至来,三人登上核舟,并未觉得有何晃动,但再一瞥窗外,已至云中。
核舟自外看不过一舱,内里却极大,上下十余间,间间窗阁玲珑,珠翠罗绮溢目,又有疏枝密树,掩映斐亹,往来许多姝媛丽女。岑雁至到窗边看,周遭云气奔腾分合,如在巨浪狂涛中,却无半点声息。偶尔云开天静,下瞰只见山川城镇皆如在指掌。神仙手段,着实让人目眩神摇。
往常岑雁至到粤山取管,非裹粮徒步,冒烟瘴,犯霜雪不致,而今日行来不过半日就已入山深处。等核舟降下,岑雁至从船中出来,举目所见篁孙美好者甚众,不由大惊:“此为何地?往昔不曾至。”
叶孤鸿道:“此为粤山之东,我在空中见此地青气上冲,必然有嘉木在,不知可能取材?”
岑雁至早已魂不守舍,行左趋右,瞻前顾后,不顾竹上毛刺摩挲许久,顿足连道:“极佳极佳!吾一生未见此佳竹!”
虽然欣喜若狂,岑雁至倒也没失了分寸,起先七八日,他只在附近走动,观摩地形,细查生长,将纸铺了满满一张案,细细地将这一带地理绘制下来,又将四五年龄的竹子一一做好标示。叶孤鸿去瞥了一眼,只觉得他心思精细。先将案头做好,岑雁至才又对那些合适的竹子一一探查,又过了四五日,方才选中两株,用丝绳轻轻系了,等到霜降这天,先行了小祭,又请叶孤鸿吹了一支短曲,方才开始开始伐竹取管。一日只取一株,又精心修去细枝屑叶。等回了衡州,他连小厮也不要,亲手将竹子放好,先做风干,等到湿热季节再用炭火去水。
种种做完,岑雁至才松了口气,去换了衣服又来见叶孤鸿:“若制笛,需得两年后才可开工,不然水气不除,难免有损声音。”
叶孤鸿道:“不忙,你慢慢做便是。”又笑问:“不知先生让我对竹奏曲是什么缘故?”
岑雁至道:“这却是我的一个念头,嘉木有灵,刀斧加身焉能不惧,惧则失形,纵然看不出来,日后作出管来,音色必然不佳。故奏曲一支以示后途,神有所托,必然就无碍了。往常都是我吹奏,因此管是为仙人所制,才斗胆请您亲自吹奏。”
这一番话说得叶孤鸿尤为惊奇,后来转述与谢燕堂,叹道:“能出此言,便已经得了一缕清气,日后若不自迷,遇到什么都无碍了。”
谢燕堂懒得在他人身上多话,道:“既然三载后才能得,不如先去他处走走。”
叶孤鸿想了想:“最近看《蛮书》,觉得南方也颇有意思。”
两人商量定了,隔日便与岑雁至辞行,谢燕堂留下一粒燕卵大小明珠做定,约好三年后再来,随即核舟飞起,倏忽只见已裂空穿云而去。岑雁至追出远瞻,只见九霄之上飞舟渐远,倏忽已无踪影。
粤山连横东西,广覆诸州。山之南为坡地,徐徐降下至海滨,分云、涂、懋数州,海路未通时多为猺獞等夷所居,后来汉人渐入,经营数百年,已成沃土。谢、叶二人先到云州,此地有安宁、永平、宁化、南兴诸城,先代曾有经略幕僚樊详考地方,所著《蛮书》流传至今。
《蛮书》中云,从汉界入蛮路,自克蒙别。克蒙又名柘东城,南为金马山,西有碧鸡山,两山隔澄湖与城对望。土俗传云,昔有金马,往往饮水澄湖边,见人辄去。又有金鸡自西来,啄食螺蛤,积而成螺山。传闻螺山中有摇风树,树下藏石鱼,每至雷雨夜鱼常鸣吼,旱时百姓祭之以祈雨,每每灵验。
核舟掠柘东城过,直至惠历方才降下。惠历为彝语,汉称临安,多河川,有宏川为界河,其南便为宝盈国。宝盈国西六百余里,南北千余里。举国供奉珈蓝,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气序和畅,风俗质直。国内泉流交带,四季炎热,盛产稻米,果物尤其多汁甜美。惠历风土相似,一年草木常碧,所产丹若(石榴)有红白之分,子大,皮薄如藤纸,味绝禁中,每为贡物。有医者言石榴甜者谓之天浆,能已乳石毒。
这时节惠历没有石榴,却有石榴酒,深瓮大缸里酿了好几年,倒出来时一只白瓷盏映得红透,尝起来甜滋滋似糖,后劲却足,不知情的多喝几口,第二天便起不来了。
见师弟喜欢,谢燕堂放了好几坛进舟里。两人夜里泛舟湖上,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湖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微风一过,水面皱碧铺纹,粼粼生波。叶孤鸿笑道:“我读诗,见‘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此时方知滋味。”
谢燕堂平时清冷,此刻也噙着淡淡笑意,替师弟斟满酒,“想听你吹段笛子。”
叶孤鸿笑着取了笛子来,略擦了擦:“若不论调子,我便尽兴吹了。”
他先低低吹了一段,眼看着月明星稀,天地苍碧,周围茫茫幽幽一片碧水,虽不过一湖,却隐隐有一苇凌万顷茫然之感。眼见着景,声随着意,应和着波声潮音,渐有浩荡空茫之意。此时天上一轮皜月与人相近,凌空映照,只觉月如灯人如月。
笛声吹到细如丝处,突然有琴声铮铮传来,与笛声相合。叶孤鸿稍稍讶异,并不停声。曲调好似行到水穷山尽处,几细不可闻,骤然转见沧浪空阔,银河万里,如水出崖锢,汩汩滔滔径下,浩浩荡荡驰流。笛音本自心发,随情尽兴,琴声竟能一一相合,一笛一琴,呜呜铮铮,远隔而悠然心会,妙处难言。湖上本有零星人语,此时却俱无声息,只听琴笛相应,顿念起飘零经年,素月照心,多少已不记之念泛起,俱付与这玉做人间。
一曲既了,琴声也歇,湖上余音袅袅散去,水声之外更无声,只余一片静谧空茫。叶孤鸿吹得畅快,更有知音不期而至,实在愉悦。眼见余声隐去,人声渐起,便催着船驶入湖水深处。那奏琴人也是一般心思,船悠悠转入柳荫,就此不见。等到夜游人循声而来,只见湖心月白如鉴,哪还有什么踪迹。
作者有话要说: 克蒙城:其实是昆明城,古代的昆明多河流,滇池边许多蒹葭芦苇晴沙垂柳,金马与碧鸡都是记录在书中的事。
惠历是建水,如今的建水石榴也很出名,有红白酸甜之分,剥开来莹如水晶,许多店中都有石榴酒,红红的一盏倒在小白瓷杯里,非常好看,最好吃的是建水的豆腐啊,炸一炸,皮脆里嫩,蘸着酱吃好好吃。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是唐温如的诗,《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一看惊为天人啊。
☆、第十四回
两人在惠历耽搁了几天,又继续向南,过宝盈国、龙池国、瞻海国,直至最南雷鸣峡。此处地势狭窄险要,有两处海流交汇,日夜潮流相扑相激,雪浪吞天沃日,大声如雷霆。往来船只皆不敢近,只能远远绕道。
核舟纵然已被炼化,在此震撼激射中也几欲颠倒,叶孤鸿只好取出一只巴掌大小金龙嵌在船头。那金龙被水浪一扑,顿时启口张目,浑身泛起金光护住核舟。远远看去,似是一条金龙在海浪中腾跃。岸上有人见了,只当是龙王显灵,忙不迭跪拜,才拜了下去,再抬头金龙早已不见踪影。
这些核舟上人都不知,金龙一起,船便平稳下来,叶孤鸿左右看看,都是一色雪浪淋漓,道:“无趣得很,不如下水去。”金龙将头一摆,迎着浪就扎了下去。
岸上波浪滔天,到了水下四五丈处便静了,暗沉沉地难见光,核舟金光闪闪,倒引来海鱼不停试探。船沿海岸向东行,渐渐水浪平稳,又过一水中山岭,忽见前方有十余株丈许高的珊瑚树,株株殷红欲燃,映着水下幽光,好似将那一片都染红了。
红珊瑚树世间多号烽火树,以高大为佳,因寓意好,富贵人家极爱。叶孤鸿见的也不少,倒也不如何惊奇,只看了两眼便挪开了。此处水浪平缓,极适宜珊瑚生长,海床上绵绵铺了一层,有珊瑚,有海葵、海绵、海星等,五色斑斓,又有许多各色游鱼穿梭其中,妙丽可爱。
又行了几日,离陆地已远,零零散散有海岛铺陈水上。有的岛极大,可纳数十万人,连绵成片,当地土人在此建国,其一名为阇婆。阇婆为水中火山喷发诞生之地,当地土人便以水火魔神供奉,因民俗凶蛮,喜好逞凶斗狠,不祭祖先,不敬贤哲,又被外人称为鬼国。
核舟行经阇婆这日,叶孤鸿正与谢燕堂手谈,船身忽然一震,黑白棋子哗啦倾了一地。两人讶然,索性催动核舟飞出水面查看。
只见数百里外阇婆地界上空黑烟蒸腾,其间一尊三面六臂罔象青面红身赤发魔神若隐若现,似是感觉到有人窥视,那魔神忽地转头,一道黑光自眉间眼射出,直冲核舟而来。
谢燕堂抬手抛出一件法器,与那黑光一撞瞬时化作一片斑斓锦障,其上乱花荧荧拱动,如众星钻壁欲出。叶孤鸿趁此间也祭出一枚宝珠,大如巨栗,赤灿若朱樱。黑光一头撞入锦障,其势稍歇,又与红宝相接,只听霹雳一声,黑光吞没红宝,宛转如一条黑蛇直扑核舟。眼见将到船前,突然一道白芒自舟中飞出,迎面将那黑蛇一劈为二,露出红宝悬于空中,似是极怒曾被黑光所吞,颤了两颤,刹那间半壁天上红光炳耀,黑蛇如遭火焚,身周黑气升腾,化作无数辛酸恶臭之气,路过海鸟纷纷倒毙。
谢燕堂招来清风,又引来水气化为雨水将恶气洗刷,“如此污浊,只怕阇婆正发生极恶之事。”
叶孤鸿也是不解:“如这般土地神灵,原是信众念力所化,纵然当地风俗凶蛮,神灵也不至于如此暴虐。”又凝目观望片刻,惊道:“怎么一时间竟死了如此多的人,这魔神被供奉千百年,耳濡目染下本就性恶,如今被血气污染,又吞噬亡魂,只怕真要转为恶神了,难怪你我只是途径也遭此劫难。阇婆土人供奉恶神,将来只怕难以长久了。”
“便是不供奉恶神,这阇婆也难以长久。”一人遥遥飞来接话,叶孤鸿略打量来人一眼,见他一派中原衣冠,遂请入核舟,互通了姓名,又询问起阇婆之事。
来人自称顾姓,名养微,数十年前自汝水来。观明端靖天界内海洋广阔,大多为不毛之地,似阇婆这样灵气茂盛实在罕有。据顾养微说,阇婆虽远悬海外,但冬无酷寒,土地丰饶,禾稼茂盛,甜泉处处,无饥馁苦寒之忧。且物产丰盛,珍珠、金银、鸦鹘、猫睛、青红、砗璖、玛瑙、豆蔻、荜蕟、栀子花、木香等无所不有,因此举国皆富,无数商贾逐利而来,有的人索性落籍此地,买田置地,渐成旺族。
因天顺地利,当地人无需艰难便能维生,渐渐养成好逸恶劳、凶强好斗、能饮酗酒,重财轻命的习性。民间男子不分老幼,大多腰插金银象牙雕靶弯刀,若有争论,言辞不敌对方则拔刀便刺,以强者为胜。纵然杀了人也不惧律法,只要躲藏三日无人找到既可免罪。偏偏近十几年来中原王朝更迭,四处征战不休,钱贱粮贵,商贾见无利可图,渐渐来往阇婆就少了。初时还不显,过了三四年,当地人的年景就慢慢颓唐起来。偏偏他们懒散了百来年,只知道牢牢握着那产宝石珍珠香料的矿山林地,田地一类或佃或卖,生产如何全不关心。
又过几年,人口增长,粮食却已不足,百姓既然吃不饱肚子,手脚也就不安分起来。阇婆之主苏完哈氏见人心浮动,又畏惧民风彪悍,甲械齐全,索性派了人暗中挑唆,说阇婆之困乃是因为中土移民夺了土人生息,煞有其事地找来许多证据,说举国田地大多握于外民手中,倒是把本国人欺压得无立锥之地。又说他们来往中土、阇婆,名为买卖,实为掠夺。如此种种,挑得人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土民与外民谁也不服气谁,一个嚷嚷这是先祖之地,一个则说能者所得,两帮人越闹越大,到了前日终于发作。
“阇婆土人聚集了数千人,齐备兵甲器械,见外民即杀,见屋即焚,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只怕已死了上万人。”顾养微道:“那魔神竟然也在此时显相,我等修行人转眼就被逐了出来。”
仙道贵生,修行人以性命为重,若是天灾还可出手一救,如现今这样黎民争端却最好避开,以免沾染杀孽,日后后悔。纵然魔神不显,顾养微等也不会再留此地。几人又在甲板上观望一阵,阇婆上空红莲越烈,无数魂火自各处茫然飞起,被那魔神一吸,转瞬就没了踪影。
叶孤鸿摇头:“阇婆不通教化,一味盲目祭祀,生成这神灵也是混沌不堪,由着土人信愿胡作非为。原先还有一线转变生机,如今尽逐外民,固步自封,日后只怕堪忧了。”
世间的神灵大多自民众信念中而生,一人之念微弱,但千人之念、万人之念、万万人之念足以动摇山河,故历代王朝多禁淫祀,又以人王之名分封神灵,所为的便是引导民众信念,驯化神灵。如阇婆这般不懂驯服,一味祭祀,所生的土地神灵也凶蛮好杀,混乱不堪,等杀尽了外人,便要自杀自灭了。
但黎民之事,又与他们何干。送别顾养微,两人又看了片刻,操纵核舟继续向东行去。
☆、第十五回
这一日他们来到一处,名为龙涎屿。此屿立于海中,浮艳海面,波击云腾。每年春季,就有许多龙类来此聚集交配,所流口涎精沫在水底礁岸凝为脂块,初为雪白,日久则变为黑黄色,焚之有异香,唤作龙涎香,又叫千金丹。居于附近的土人逢夏初则架舟来采,一两便可得金十二,一斤能得金一百九十二,货至中土则价格更贵,非极富贵者不可用。
因采香获利极厚,附近几国如须达纳国、花面国、龙牙国等因此屡发争端,死伤无数。又有人提早来采,却遇上龙群,几船人被吃得一干二净。如此争了百余年没有结果,倒把龙群养出了吃人肉的习性,几支龙群入夏了也在此地恋栈不去,只等采香人来。
叶孤鸿听了传闻,又看海底龙涎香旁的星星白骨,不由叹道:“世人所好,皆为血肉。”
谢燕堂道:“口好滋味,心怀喜怒,目眩五色,耳耽五音,身贪欲乐,意逐外缘。世人大多如此,不然我等修行人何以道寡如此。”
又一日,行到一山,山如屏风群列,在海上绵延万里。山有数门,中可过船。山上有人群聚,却形似兽类,不着衣物,不梳发髻,仅以树叶纫结穿戴遮掩前后,也无稼轩种植之能,只知在海边捕捞鱼虾,以香蕉、椰子为食。见船来则争相追逐,啼鸣观望。
叶孤鸿查了海图,此山名为翠蓝屿,山后为浩海,与界海相接。界海为观明端靖天之边界,海上迷雾不散,海内神秘莫测,纵然是炼身成气,气绕身光的真人也避惧几分。人间笔记中曾有如此一则记述:某朝某年,有渔人行船海上,因追逐鱼群误入海雾,自此踪影全无。家人皆以为死,孰料几十年后渔人竟然驾船自海中归来,容颜如旧,见子老妻死,大惊。问其行踪,自云不过入雾半日,归来时却已人间改换,不复旧时。
界海如此莫测,两人是断然不肯以身试险的,在浩海游历了几年,便驾船回返。回来仍经过翠蓝屿,一见倒是吃了一惊。数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天然野态,如今居然亭亭建起了成片的干阑式高屋,又看水边有人手中拖着渔网,身上所穿布袍竟有几分中土衣冠的样子。
见小船悠悠行来,水边捕鱼人顿时惊叫连连,也不知他们如何想,十来人像是捕猎一般围了上来。此时纵然是谢燕堂也不由讶然:“稀奇。”数年前还是人似野兽,如今居然懂得着衣建房,还有了工具。
叶孤鸿定下核舟,“恐怕是有外人来此。”只是翠蓝屿与中土相隔数万里,尘世间如今还没有船能远行至此,修行之人纵然来此,也无心做什么传导开化之事。
二人正疑惑间,先前回去报信之人已带了百来人匆匆赶来。为首一人骑一匹独角马,马身上有马鞍、马镫、辔头等,见叶孤鸿与谢燕堂踏浪而立,惊得立时滚下马来。也不知他说了什么,其他人向后退了数步,独剩那人在前,叽叽咕咕手舞足蹈说个不停。似是发觉言语不通,又接连换了两三种音调,见他们仍是不懂,急得抓耳挠腮,做了许多手势,最后可怜巴巴地望着两人。
叶孤鸿侧首:“师兄可听过?”他们也周游过不少地方,却从未听过这人所说的音调。
谢燕堂摇头。虽然言语不通,但此人衣冠形制与中土相似,言语音调也有相合之处,如不是从中土而来,恐怕只有一个来处。叶孤鸿眼中金光闪过,刹那间已将此人过去之烙印看得一清二楚,于是唤了侍婢来带那人上船。
其余土人先是观望,待看到首领竟要同人离开,顿时大惊失色,有的去拦那首领,有的又握起武器对着谢、叶二人虎视眈眈。那首领也面露不舍,说了好一阵话,又褪下手上戒指递给其中一人,忍了忍,终究还是转身。
纵然语言不通,叶孤鸿也明白其中生离之苦,那些土人看似蠢笨,却对这首领忠心耿耿得很,眼见核舟飞走,仍在岸边痴痴相望不肯离去。过了许久,侍婢方才带人过来。那首领洗漱沐浴过,又换了衣裳,梳起发髻,虽然皮肤黝黑粗糙,却眉眼分明,气质端正。
见叶孤鸿悠然闲坐,那人怔了怔,也不知该作何姿势,犹豫片刻,俯身抱拳作揖。船中侍婢纷纷忍俊不禁,叶孤鸿莞尔,招他到桌前,沾了笔递给他:“你可识字?”
虽然听不懂,那人也明白叶孤鸿大约在问能否书写,只是他从前从未用过毛笔,这几年也不过是烧了炭条乱画,捏着一支笔,倒像是捏着一座山,战战兢兢。
叶孤鸿也不催促,看他想了想,在纸上歪歪扭扭写了极大极丑的两个字,大约自己也知道难看,脸上不禁泛红,指指字又指指自己,念了一遍,又在另一边画了一座山似的东西。叶孤鸿跟着他的音调念了一遍,又念出来:“山,”又看他做了个怀抱的姿势,微微笑道:“有。”
山有点头如捣蒜,又写了一字,大约是姓,叶孤鸿想了想,看着那人缓缓念出来:“贺,山,有。”
话音落下,就见纸上墨字骤然浮起一阵白光,又有一道焕然光气自天上牵引而下,直投向贺山有天门所在,而天穹之上,光耀粲然之长河中骤然亮起一颗荧荧星子,人、字、星之间光气相牵,时隐时现,绵绵不休。
贺山有肉眼凡胎,看不到这文彩焕烂、精光乱眼的异相,叶孤鸿却看得历历分明,贺山有教化土人,于是有功德降下,只是先前他不通此界语言,身份不定,如今姓名定下,便是从此在此界立住根脚了。之后叶孤鸿与谢燕堂提起此事,“大乘之法人人可行,福满即道增,他有教化功德,将来只要不入偏邪,则圆满可期。”
作者有话要说: 写采香一段时想起近来东南亚血汗海鲜工厂的新闻,以及各种奴工事件,吃人的事,不仅仅发生在芦柴棒身上。
☆、第十六回
明了了姓名,贺山有也若有所感,越发勤勉地读书识字。过了月余,渐渐言语流畅,才将自己过往一一道来。原来他生在一仙踪难觅之界,界名早失,因神灵不现,世人祭祀也越发倦怠,天地人沟通不畅,以至于灾害频发。贺山有年幼时天地异象已十分明显,夏季极热而冬季极冷,四季洪涝不定,山峦崩催溃倒,江河断流移道等等频发。
到了此时,世人才明白天地人循环一体,纵然将自身凝练强大,天地不存,人也难存。明白了此节道理,世人才节俭起来,不敢也不能再如之前那样大抛大撒,毫无顾忌。也正因为有这一段经历,贺山有才能在翠蓝屿立下脚,又做了土人首领。
叶孤鸿问起他究竟如何来到此界,贺山有也是懵懂,只说自己在山中采集植株时突然风雨大作,迷雾四起,伸手不见五指,他也不敢挪动,一直等到云消雾散,天地清明,才发觉已经换了人间所在。在山中餐风宿露了半年,勉强觅得人踪,却是一群未开化的野人。贺山有绞尽脑汁才没被他们当作猎物吃了,等到相处深了,又渐渐教他们些捕猎、盖屋、采集的技巧,如此过了好几年,终于成了一族首领。他虽然是为求生而行教化之事,初心虽有似,后来却是真情,故而叶谢才会接引他上船。
“初时以为是原始种田,没想到竟是仙侠修真。”贺山有用原来那处的话自语,叶孤鸿想了想,并不告诉他,他与谢燕堂已听得懂了。
船行了半年,来到一处名为苏益鲁,是阿狮里国最大港口。阿狮里国地方广阔,气候常热,许多地方连山广地,不生草木,人烟大多聚于临海处,以放牧牛、羊、驼、马及捕鱼为生。但此地盛产龙涎香、乳香、千里骆驼及各色宝石,各处商人云集而来,以金银、绢缎、瓷器、米谷、香料等换取。
贺山有还是肉身凡胎,仙家衣食一概用不得,这半年用的还是当初岑雁至留下的物事,衣服倒还好,等食物吃完了只好吃鱼、藻果腹。那时他还求叶孤鸿给几粒辟谷丹,免得日日为三餐劳累。
叶孤鸿笑道:“辟谷丹是何物?竟是从未听说。《老君道经》曰:谷神不死河上公曰:谷,养也,能养神不死。凡间五谷虽不能延寿,却可充肌体,生聪明智慧,故修行人真气未生尚有饥渴时,一日之内,要食三餐,用以养生延命。等到修行有成,修身洁白,绝谷勿食,使六府修治洁如素心。况且你还是肉身凡胎,恰如人间饮乳求活的小儿,吃不得五谷杂粮,若非专门炼制,只怕一粒丹药下去便要绝命了。”
贺山有这才真正懂得何谓仙凡有别,衣裳饮食,样样不可僭越,如书本里说有人成仙,便有仙使以天衣天乐自来迎,从此不再穿凡人衣裳。他自异界而来,原本只想努力求生,如今遇上仙人,又看了种种惊奇,心中隐隐有了一丝求仙长生的念头。不过这都是后话。如今来到苏益鲁港,见到码头上米谷堆积,顿时垂涎三尺,特特花了一日去采买米面熟食蔬果,以备路上饮食。
因气候酷热,终年不见严寒,国中男子多裸露上身,只围一布,女子则穿染花连衫,男女皆结辫盘发,发间缀各色宝石彩绳以为装饰,直把贺山有看得眼花缭乱。又走了片刻,只见有处旧宅院门前设有供桌,桌上有饮食、花果、肉类等,不知是祭祀何人。找了通译问起才知道传闻此处百余年前有一家甚为凶悍,多仗人多欺凌邻里。一日有人来乞水,反而被打得头破血流。那人怒极,便将一家人竟数咒为蟾蜍。此事时过百年仍流传不断,土人及商者甚是畏惧,便设了饮食供奉祭祀,以求平安。
贺山有听得目瞪口呆,回到船上向叶孤鸿提起,叶孤鸿道:“这是极容易之事,不过那人纵有原因,如此随意诅咒,却也犯了随意插手人事的忌讳。人间乃是修行根基,纵然只是一人,也牵连众多因果。”
说着又细细讲了人世对于修行重要,“先人有云,‘神仙厌居三岛,得大乘之法,内外丹成,道上有功,人间有行,功行满足,授天书以返洞天,是曰天仙’。”随即说了一件事,曾有一人往人间卖药,曰大还丹,服之便可长生神仙,白日长天。众人皆笑,说他既然有丹药可致不死长生升天,为何还在人间行走。那人道,吾此丹初熟,合度人立功,度人未满,求仙者难得。可知欲修行有成,定须反哺世间,方得圆满。
又行数月,至一群岛,岛上有柯枝、阿儿利吉、忽鲁马等国。又行一月,抵达释迦佛得道之所,称作金刚宝座地,又名绍纳福,风俗甚为淳朴,男子白布缠头,穿白布长衫,足穿金线羊皮靴,妇女围色布线锦,耳垂宝钿,项挂璎珞,四腕金镯,手足戒指样样具备。
当地田沃丰足,一岁二收,有一种水果名为波罗蜜,大如斗,甘甜香美。又有一种名为奄摩勒,香酸甚佳。此外还盛产细布、撒哈剌、绒毯兜罗锦、水晶、玛瑙、珊瑚、珍珠、宝石、糖蜜、酥油、翠毛、麝香、银朱、水银、草席、胡椒等等。当地人极为喜爱中土布段、色绢、青白花磁器、铜钱等物,有商者来则竞相争购。
核舟自空中飞过,地上种种历历在目,贺山有看得目不转睛,等经过一处城郭甚严,街道铺店,连楹接栋,又有一灰白大屋以砖石砌造,极为高广,内外共有三重大门,九间长殿,廊柱全用黄铜包饰,雕琢花兽。其中有兵卫千人,明盔明甲,执锋剑弓矢以为护卫。在大屋一侧,十余头大象正在水中嬉戏。
他正看得入神,冷不防一线红光突然自下方高屋冲出,贺山有猝不及防,来不及惊叫出声,那红光已撞中了核舟结界,溅起无数金光红芒。只是匆匆一瞥,双眼便似火灼一般刺痛滚烧,眼泪止不住簌簌而下。侍婢赶忙扶他回屋,又取了用山矾浸过的泉水替他洗目。贺山有只觉刺痛渐去,清凉顿生,先时眼前的一片红黑雾障也慢慢消退。他先道了谢,又问起方才之事,侍婢道:“那处乃是斑独瓦酋长居处,王居所在历来有气护佑,郎君看得过久,有窥伺之嫌。却也不必怕,不过是蕞尔小国,并不成什么气候。”
贺山有不禁苦笑,他自异界而来,那一界虽然颓败了,却还有不少从前辉煌痕迹,心中难免有一丝自得自傲,等上了核舟,见识了种种,才明白各处有各处的出众,以自己的想法来评判,自然谬误颇多。他心中明了,从此更加沉静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中关于异国描述来自明朝费信的《星槎胜览》,记录了他跟随船队世界行驶时的所见所闻,非常有趣,可以拿来与当今相印证,他还有一本叫做《天心纪行录》,能找到的也可以看一看,其实古代笔记有很多真的非常好玩。
☆、第十七回
又行了月余,距中土只有万余里时,贺山有离船登岸,准备在此地盘桓一段时间,然后搭乘商船以客商名义返回中土,以便落户。叶孤鸿和谢燕堂各自送了他珍珠一匣,宝石一匣并金银若干,贺山有感激不尽,暗盼早日再见。
贺山有离去后,船行愈快,不久便已到懋州。懋州在东南方,与合州以粤山并利川相隔,古时同属扬州。利川自粤山发源,一路不断与其他河流相汇,最后自懋州东南入海。因日夜冲刷积累,渐渐在河口处生成沙洲。叶孤鸿将核舟降下,停泊于沙洲一侧。此时已近黄昏,江面上水雾弥漫,眼见天渐青黑下去,泊于渚上的各家舟船都升起灯笼,有的在船头点火做饭,一阵青灰烟雾腾起,没入夜色。
这般热闹了一阵,人语渐息,四下悄无人声。叶孤鸿推窗外望,只见月冷星垂,烟霭中一片平野若隐若现,利川奔涌,河心一带白浪映月,水面上如有银蛇飞行,簌簌而去。笑道:“当真是星垂平野,月涌江流之景。”
谢燕堂也坐下,启了一瓮石榴酒,倒了亲自递到师弟嘴边。叶孤鸿一笑,就着手尝了一口:“又藏了会儿,味道更好了。”
第2节
恋耽美
正文 第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