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文H

>[三国同人]三国郭嘉成长日记——这个懒人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三国同人]三国郭嘉成长日记 作者:这个懒人没起

    &[三国同人]三国郭嘉成长日记——这个懒人没

    第90章

    郭嘉挠一下荀彧的手心,其实他已经口下留情,真要怼,孔融的十九代祖宗都能挨个拿出来埋汰一遍。

    孔融出生于名门世家,四岁时让梨,一举成名,走到哪里都有士子捧着,从来没有人像郭嘉这样毫不留情地当面数落他。他又气又惭,也没脸面继续待在荀府,索性拱手告辞。

    荀彧优雅地送客,回来时,天高云淡烟水寒,郭嘉披着轻裘,在游廊下逗弄细犬,听见脚步声,于光影斑驳中回眸一笑。

    细犬被拴了半日,刚刚重获自由,看到主人,亲昵地跑过去蹭腿。

    曹操送给荀令君的,是一条轻盈灵活、勇敢强健的纯种狩猎犬,硬生生被郭嘉养成了温驯的小宠物。

    细犬撒着欢儿,在荀彧的深衣下摆上抓出两道灰白的爪印。谁让郭嘉喜欢这些毛茸茸的小东西呢?荀彧无奈地微笑,听见郭嘉咳嗽,抚着他的背关切道:天冷,别在外面吹风。

    左先生说,多透透气好得快。郭嘉抬手去牵荀彧,手刚伸到一半,忽然想起才摸过细犬,考虑到荀彧的洁癖,就缩了手。

    荀彧抢在郭嘉的手缩回去之前,一把握住。他听到一些流言,关于曹操和郭嘉的,只当作耳旁风,一笑置之。甚至不愿意要求郭嘉改一改不拘礼仪的作风,礼仪本身是一种相互尊敬,若自身重视礼仪,就强求心上人也一样守礼,又怎么谈得上尊敬?岂不是偏离了礼仪的本意?

    两个人都没再说话,携手穿过垂花门楼。院中的女贞、毛竹、松柏四季常青。木芙蓉不耐严寒,叶片枯落了一地,独自萧条。

    郭嘉忽然有些感伤,他少年时恣意任性,每每将汤药偷偷地倒掉,身体也没留下什么隐患。反倒是前不久在军中生病,那军医医术不精,药方里开了猛药,他老老实实地一连服用十几天,原本就体弱,又遭虎狼之药的摧残,雪上加霜。

    是药三分毒,庸医杀人不见血。

    据左先生诊断,咳嗽好治,问题是他现在药毒积累,气血虚弱,比以前更容易生病,须得精心调养,少则两三个月,多则一年半载,都不能受冻受累,尤其忌讳心情大起大落

    这件事,郭嘉还没告诉荀彧,也不打算讲。只推说在宛城指挥一众将军,风头太劲,又掌控兵符,不宜实权过大,先称病偷闲一段时间,大部分公务都移交给同僚处理。

    反正即将入冬,三个月之内不会再有战事,他只要快些好起来就行。

    荀彧有轻微的洁癖,去隔间沐浴更衣,郭嘉洗干净手,在暖阁中揽卷自娱。

    恰逢左俭来为郭嘉诊脉,先探他左腕的寸口处,片刻后又探右手脉门,眉头越拧越紧。郭嘉生怕左俭说漏嘴,直冲他挤眼睛。

    左俭只当没看见,气势十足地吼他:让你好好休养,你晚上不睡觉,瞎浪什么?

    郭嘉讪讪地说:昨夜是、咳咳咳、主公有急事召见,以后不会了。

    左俭微微垂眼,他把郭嘉视作子侄,一着急就过分了一点,此刻冷静下来,声音也柔和三分:以后公子随军,请带上我。

    郭嘉超感动:打副本就应该带个奶,生命有保障。

    回师许都的那天,曹操直奔皇宫。

    许都城外,金乌西沉,远近村落中炊烟袅袅。

    董承用那种隆重的礼节迎接曹操,明摆着是要挑事。荀攸和戏璕交换了一个眼神,都隐隐不安,十分担忧荀彧的处境。毕竟,许都出现任何状况,荀彧这位尚书令都脱不开干系。

    郭嘉掀起车帘:公达,时辰还早,你不去尚书台转一转?

    尚书台位于皇城之内,他们几个同乡,只有荀攸挂着一个尚书的职务,可以名正言顺地去探视荀彧。

    荀攸扬鞭策马,先行一步。

    荀彧婉劝公卿百官,曹公不喜欢虚礼,不要铺张排场,出城迎接曹公。他不让别人去,自个儿也只好留在尚书台。不能去接郭嘉,多少还是有点遗憾。

    夕阳余晖透过窗子,洒落案牍之间,在荀彧的身上镀了一层暖光,他在竹简上写写画画,瞥见荀攸,淡然地将笔搁在架子上,请荀攸坐下喝茶。

    炭盆刚刚换过,还冒着零星的火焰。荀攸手捧茶盏,细细观察着小叔父平静端肃的面容,忽然想到另一种可能:荀令君是自愿替陛下承担这场闹剧的恶果。

    曹操在宫门外下马,缓缓整理衣冠。

    宫中的虎贲士和羽林郎都已经换成曹营的人,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许褚重伤未愈,曹操就没带在身边。

    然而,当曹操走到仪门前,解剑脱履,手持笏板,准备上殿拜见天子刘协的时候,左右两边的羽林郎突然举起手中的长戟,就是天子仪仗队用的那种画戟,一左一右交叉画戟,卡着曹操的脖子向前走。

    冰冷的铁戟紧贴着脖颈儿,激起一片鸡皮疙瘩,曹操几乎惊出一头冷汗。他强自镇定,关键时刻,绝不能露怯。

    手持画戟的羽林郎被曹操凌厉的眼神一扫,遍体生寒,将画戟松了点,压低声音解释说:恢复旧制,三公领兵入见,皆交戟叉颈而前。

    的确有这种旧制,但那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灵帝还在位的时候,就没拿出来膈应人了。

    曹操一步步走入殿堂,行礼:臣司空曹操拜见陛下,陛下长乐未央。

    刘协的目光落在曹操不太灵活的右臂上,意味深长地说:快快平身。曹爱卿面色不太好,可不要为了朕,过于操劳呀。

    这却是一句反话。曹操军政大权一把抓,确实操劳。

    曹司空在宛城猎艳的风流韵事,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张绣的婶娘邹氏花容月貌,曹操半夜三更爬墙偷寡妇,被张绣一箭射中右臂,一口气追杀到淯水边。有人说曹操强占邹氏,先奸后纳。也有人说张绣使美人计,曹操只收美人,没中计。

    曹操这次进宫,原本是想和刘协推心置腹地谈一谈,消除君臣之间的误会,不要再互相掣肘,这时却连他自己心中也生出嫌隙,没说几句话,就匆匆离开。恢复旧制的政令,必定要通过尚书台,荀令君心向汉室,竟帮着陛下对付他?

    不会的,如果是荀彧出手,不会那么幼稚可笑。

    高处不胜寒,宫里的风吹得人心寒,曹操拢紧大氅,风风火火地跑进尚书台,质问荀彧,为什么要支持小皇帝恢复旧制。

    荀彧优雅起身,垂手而立,却没有辩解一个字。反倒是很少说话的荀攸轻声细语地开口:主公,在宛城时,荀令君传书,向您请示是否恢复旧制。您说,既然是旧制,就恢复呗。在官场中,不论私交,别说叔侄,就是父子相见,也称官职。所以荀攸唤荀彧令君。

    曹操一拍脑门,他想起来了,当时他正和邹氏寻欢作乐,根本懒得看文书,直接批准。他一阵心虚,连连作揖:文若,哎呀文若,对不住,是我犯糊涂。

    天子弄这一出,除了大肆宣扬曹操僭越弄权,还可以离间荀彧和曹操的关系。

    曹操和荀彧聊天,有说有笑。

    荀攸静静地立在一旁,用一脸愚钝掩饰着真实的情绪。他厌恶只有一点小聪明、总是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的刘协。尤其厌恶刘协用如此拙劣的手段,去践踏荀彧对汉室的一片赤诚。

    看似和谐的场面,却暴露出荀彧和曹操在为人处世上的巨大分歧,荀彧想把不愉快的事情揭过去,为天子遮羞。曹操却偏要刨根问底。

    曹操从皇城出来,迎面遇见孔融。

    孔融不怕死地戏谑:邹氏与郭嘉孰美?

    曹操的怒气直冲脑门,险些一马鞭抽过去。他回府之后,第一时间派人去请董昭。勾心斗角的事,董昭的嗅觉更敏锐。

    原来提议恢复这项旧制的人,是议郎赵彦。孔融据理力争,杨彪和董承附议,非要在朝堂上促成这件事。荀彧搬出曹操来震慑他们,写文书送到军中,居然被曹操稀里糊涂地通过了。

    根据董昭提供的信息,议郎赵彦,是孔融的人。赵彦最近非常活跃,还跳过尚书台,直接上疏给小皇帝,议论时策。孔融最近也特别高调,每逢上朝,就拿《尚书》和荀彧当廷辩论。

    曹操暗恨孔融,但孔融名满天下,轻易不能动。于是,奸雄找了一个借口杀掉议郎赵彦,杀鸡儆猴。

    然后,更糟心的事来了。孔融一口咬定古文《尚书》是伪作,荀彧学识不足,给陛下讲解伪作,把曹操也卷入今古经学之争,两派官员天天吵,廷议时唾沫横飞,比菜市口还热闹。

    曹操一个头两个大,硬抗了三天伤害,实在吃不消,连夜请郭嘉商议。

    短短几天的时间,曹营的文臣尽数卷入纷争,连司空府的小小刀笔吏都不能幸免。唯有郭嘉躲在府中养病,还置身事外。

    郭嘉眼珠子一转:这是学术界的争议,无论主公怎么决断,天下的儒生都会不服。由学术界的权威得出结论,才能停息风雨。咳咳,最好去请公认的大儒郑玄公出面,来终结这场今古文之争。

    许都吵翻天,曹操身在其中,水深火热,容易晕头转向。其实再吵三百天也不会有结果,孔融是孔子之后,荀彧是荀子之后,门第相当,势均力敌。孔融动机不纯,以学术之争的名义打压曹营的文官。荀彧根本无法退让,他后退一步,让出的就是众人的仕途前程。

    曹操:郑玄公在袁本初(袁绍)治下,他怎么肯放人?

    折扇在郭嘉的指间旋了一个圈:郑公有两位高足在袁营,崔琰和荀谌。

    曹操会意,他和崔琰少年相识,颇有交情。荀谌是荀彧的亲兄弟。这两位随便哪个愿意出力,都能让郑玄公顺利来许都。不过郑玄和孔融交好,这样做,会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91章

    若是郑公支持孔融,奈何?曹操沉吟片刻,还是说出心中隐忧。

    郭嘉笃定:郑公学究天人,眼界和胸襟都绝非孔融那等酸儒可比,岂会拘泥于今文古文?说不准他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呢。

    曹操一听说不准这三个字,立即安心,郭嘉的说不准一定很准。

    至于小皇帝刘协的学业,按照孔融的提议,弄一批今文派的名儒跑到许都搞事情,那是不可能的。曹操任命荀悦为黄门侍郎,和孔融、荀彧一起在宫中侍讲。

    荀悦是荀彧的族兄,古文派学者,经史子集,过目成诵。曹操让荀氏兄弟一同给刘协讲授经史,是诚心给孔融添堵。

    郭嘉:我看好的国子学祭酒荀悦,刚到许都,就被主公挖走,又要物色新人选。

    这一年初冬,郑玄六十五岁,接到天子征召他为大司农(九卿之一)的诏书,乘坐着朝廷赐给他代步的安车,前往许都,每路过一处郡县,当地的官吏都热情迎送,不单是敬仰大儒,也想打探他的态度。

    随着郑公入朝,献上经学注疏,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择善而从,包容百家。今古文之争持续了将近三百年之后,终于出现一位集大成者,遍注经典,打破今文派和古文派的界限,暂时一统儒林。

    纷争平息,荀彧和孔融皆大欢喜。郑玄上表,称病,请求告老还乡。

    想到史书上郑公的结局,七十多岁高龄,被袁绍逼迫随军,病逝于前往官渡的路途之中。郭嘉于心不忍,贼兮兮地向曹操讨了一个差使,在郑玄离开之前,领着他老人家许都一日游。

    郑玄参观国子学,郭嘉和胡昭全程陪吃陪聊。

    郑老先生在文华殿中徘徊许久,摩挲着墙上的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请问这是哪位大贤的言论?

    胡昭:颍川郭奉孝。

    郭嘉:不是嘉,咳咳,嘉也是从书上看来的。这是北宋张载的名言。

    郑玄:不知是何书?能否借老夫一阅?

    果然,一个谎言要用一百个谎言来掩饰。郭嘉继续瞎编:是残缺的竹简,嘉偶然拾得几片,辨认字迹,恰好有这四句话。不知是何人所言,何书所录,但通过文字以我心印彼心,虽隔千秋,亦欣如晤面。

    郑玄捋须微笑:奉孝倒是一个妙人。他和这个年轻人聊天,总有意外的收获。郭嘉率性洒脱,看待事物的角度十分新奇有趣,谈笑风生。个别言论惊世骇俗,引人深思。

    教导后辈和整理古籍是郑玄生平的两大乐趣。他喜欢像国子学这样思想自由、学术氛围浓厚的地方。

    按照惯例,曹操要挽留郑玄三次,才能允许他辞官。但郑玄辞了两回之后,突然要求去国子学担任讲师。

    作为新式官办学校,国子学的讲师属于学官,品秩待遇比照昔日的太学博士,俸禄六百石。

    郑玄名冠华夏,是一代儒学宗师,放着俸禄两千石的大司农不肯当,非要去国子学任教。一时间,国子学声名远扬,天下的儒生都以应邀入国子学开办专题讲座为荣。

    这是昔日颍川书院的传统,朝堂官员、州郡小吏、乡间隐士,如果有某方面的专长,都有可能接到邀请,客串一把先生。程昱当年就是这样和荀彧、郭嘉等人结识的。李膺、荀爽、陈纪、郭禧等人都在颍川书院当过客座教授。

    曹操大笔一挥,任命郑玄为国子学祭酒(校长)。

    然后,国子学又添一幕奇景。某个休沐日,闲散的午后。天空中飘着小雪,郑公和韩夫子当众上演大抢活人,一个要请郭祭酒点评他新注的《左氏春秋》。另一个,拽着郭祭酒煮茶对奕。

    郭嘉:我左手持春秋,右手拈棋子。还要和两位老先生讨论八百年前的重磅桃色八卦-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我太难了。这些祖父辈的名士,浪起来都是老不休。

    错金博山炉中轻烟袅袅,如云雾缥缈。荀彧没有和郭嘉一起去探望韩先生。他有意留在郭府,摆弄着书房中的奇石。

    郭嘉每次随军出征,都会捡三五块石头带回来,清理干净,配上底座。或细腻温润,或鲜艳多彩,或形状奇特有趣,或带有天然形成的图案。偶尔擦拭赏玩,颇有雅趣。

    其中一块小石头半红半白,中等玉石质地,乍一看就像个寿桃,十分可爱。郭嘉戏称这是鬼谷子送给孙膑的那个桃。说要用清水养一养色泽,新年献给长辈贺岁。

    郭嘉这两天已经不再咳嗽,依然嗜睡乏力,一点也不像他自己说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只是风寒,没好透而已。

    荀彧让小厮偷偷地收集左俭倒掉的药渣,集了好几包。趁着郭嘉不在,拿到许都最好的医馆,请名医辨认,把药材记录下来。

    因为药方不全,那名医思忖良久,也不敢确定,一会儿说药方配伍不太妥当,有微毒。一会儿又猜测是解毒的方子。

    所以到底是毒药,还是解药?

    名医:这药不能长服,虽然只是微毒,但日积月累,只需一年半载,人准没救。

    恋耽美

    &[三国同人]三国郭嘉成长日记——这个懒人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