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文H

>[三国同人]三国郭嘉成长日记——这个懒人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三国同人]三国郭嘉成长日记 作者:这个懒人没起

    &[三国同人]三国郭嘉成长日记——这个懒人没

    郭嘉不拘礼仪,有时不穿官服就跑来办公,有时穿了官服却没系绶带,有时连进贤冠也不戴,折扇纶巾,就四处晃荡。

    这年头,当官讲究汉官威仪,文武百官的礼仪、服制,朝廷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官服,所有文官都是样式相同的黑色袍服,相似的峨冠博带,怎么区分官员的品秩呢?主要看绶带的颜色。

    三公、彻侯系紫色绶带,佩金印。九卿以及二千石的官员系青色绶带,佩银印。二千石以下、四百石以上的官员,系黑色绶带,佩铜印。四百石、及以下系黄色绶带,佩铜印。

    遇上郭嘉这种连绶带都不系的浪子,得嘞,彻底抓瞎。

    郭嘉的行为当然不合法度,犯规违纪,不过都不是什么大事。

    东曹主外:负责官员选拔,出使聘问。

    西曹主内:负责督课属吏,谏诤议论。

    西曹掾陈辟,相当于风纪委员,职责所在,不点名批评郭嘉才不合常理呢。

    其实,郭嘉迟到早退,并不是因为散漫,故意偷懒。他掌管着线人署,有很多事,不方便在官署中处理。他只是办公的时间比较灵活自由,该做的事一样也没有耽误过。

    曹操就纳闷了:同样是世家子弟、教养良好、道德楷模,荀彧十分欣赏郭嘉的率性洒脱,和荀彧谈天说地,只要稍加引导,话题就能自然而然地歪到郭嘉身上。陈群却极其厌恶郭嘉的放浪不羁,见面必掐,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为这些小毛病处罚郭嘉,是不可能的。

    对曹操来说:料事如神的军师祭酒,会忘记系官服的绶带,一边哼唱着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一边批阅文书,反而显得格外可爱呢。

    有缺点,才有人味,像荀彧那样太完美的存在,让曹操只敢远观,哪怕近在咫尺,也仿佛隔着不可逾越的天堑。

    那是宦官子孙仰望世家公子的卑微。曹操早些年四处碰壁,就是由于阉宦遗丑的身份,无法被士大夫认可。是荀彧以君子如玉、雅正端方的形象,凭借着荀氏家族在士族中的影响力,为他招揽人才,扭转乾坤。

    郭嘉和陈群又拌嘴了,这一回,是陈群找上门。

    军师祭酒在一间单独的小厅堂中办公,不过郭嘉并不是一个人在处理公务,他还有几个副手,比如书佐、计吏、参军等。

    后世很多人都认为郭嘉官职低微,只是司空幕僚,所以没什么权力。在担任军师祭酒之前,郭嘉本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然而,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朝廷的军政大权,都牢牢地控制在曹操的手中,小皇帝刘协就是一个吉祥物。和曹操一样位列三公的司徒赵温,基本无权插手任何政事,朝廷官职多是虚设,官职和实际权力并不对等。

    《后汉书》中记载:时政移曹氏,天子恭己而已。用四个字概括,就叫曹魏霸府。

    曹操这个超级权臣的司空幕府,形成了严密的权力体系,已经取代了朝廷的作用。比如司空东曹掾,四百石的小官,目前正战战兢兢地掌管着整个朝廷的官吏升迁、罢免、选举。

    看官职推测权力,并不适用于时下的朝局。

    所以郭嘉的案头,不仅有战略部署机密、战术安排、待办的军务、需要审核的军中将士的赏罚文书,也有最新的朝政动态、官员职务变动信息、各地的战略物资(粮食等)的储备报告等等。

    郭嘉的官职是真小,但由于曹操的信任和倚重,他经手的很多公务,已经远远地超出军师祭酒原本的职权范围,位卑权重,大约就是这样。

    话说,某浪子处理完公务,看时辰还早。一边看官方的邸报,一边随口哼哼: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

    陈群突然进来,干咳一声。

    郭嘉还在哼小曲儿: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

    陈群又咳嗽一声。

    郭嘉继续看邸报,眼皮都不抬一下:长文,嗓子痒痒也是病,得治。

    陈群难得没有发怒,而是语重心长:郭奉孝,同窗一场,有些话必须提醒你。分桃断袖,绝非正道。佞幸媚上,自古皆没有好结果,以你的才能,何必要做这种事?书院的脸都让你丢尽了!

    郭嘉怔了怔,媚上,是说他和曹操?郭嘉喝了一口温水压惊,慢悠悠地道:陈长文,说话要有凭据,你这和造谣诽谤有什么区别?

    陈群的脸上泛起一抹可疑的潮红:我查过药铺的账册,你买过、那种那种、药。

    这还真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郭嘉的确买过和荀彧用的。

    郭嘉微微挑眉:关你屁事。

    不识好歹,你若不改,我、我、我廷诉侣(你)!陈群情绪波动,家乡口音都冒出来了。

    郭嘉淡淡一笑:哦,记得把舌头撸直了再去廷诉,说话千万别磕巴。书院出个断袖,是风雅之事。要是出个口吃,难免惹人笑话。

    曹操以为,他不处罚郭嘉,已经相当明确地表达了他对那些小报告的态度。然而他低估了陈群的执着。陈群居然规劝他修身克己,还在朝会上,当众廷诉郭嘉。

    第103章

    庄严雄伟的承明殿中,长长的官员队例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

    这是一场不伦不类的朝会,天子刘协只出来露了一个脸,就回后宫,把廷议交给曹操主持。文武百官默不作声,那些原本不应该出现在朝会上的司空府掾属,纷纷踊跃发言。

    现场的气氛有点不对劲。

    司空西曹掾陈群,为官清正,极重礼法。他正在用纯正的洛阳雅言,廷诉军师祭酒郭嘉的诸多礼仪失当之处。且词藻华美,条理清晰,显然是早有准备。

    朝堂水深,芝麻绿豆的小事、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有无数官员反复思量,试图揣摸上意,权衡利弊。

    然而今天这个情形,公卿百官全部蒙圈。陈群和郭嘉都是颍川士子,都是荀彧举荐的人才,都是曹操看重的掾属,这是要内讧的节奏?

    陈群才上任不到三个月,就得罪曹操的心腹,是太正直,还是有恃无恐?大家以后一定要悠着点,尽量别违纪,这个西曹掾有点生猛。

    最诡异的是:郭嘉神态自若、安之若素,举止一如既往地从容,看向陈群的目光中,甚至隐约有一丝了然。反倒是曹操眼角微抽,神色古怪。

    陈群:果然还是死性不改。

    或许乱穿衣裳、冠带不整等等失礼的、不合朝廷法度的行为,对其他官员来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在郭奉孝看来,哪怕被当众指责,也无关痛痒,不值一笑。

    难道真的要在这深廷大殿里,当着百官的面说出佞幸媚上的事,毁掉奉孝的名声吗?

    陈群犹豫了,他心底其实并不愿意相信:郭嘉是媚上之人。

    但一连三封小报告,曹操都置之不理,如此明显又不合常理的纵容,不同寻常的优待,还能是什么缘故?

    要知道,曹操可是以严明著称的,司空府的其他掾属犯错,都是毫不客气的一顿杖责。

    (见《三国志何夔传》,何夔入幕司空府,比陈群更早。受杖责要脱胫衣(裤子),对士族子弟来说,是十分严重的羞辱。何夔誓死不辱,他担任司空掾属期间,身上揣着毒药。)

    关键是郭嘉本人也没有辩驳。

    别人畏惧曹操,不敢直言,怕惹祸上身。陈群可不一样,他头脑清醒着呢。曹操让陈群担任西曹掾,就是看中他的公正。若是徇私包庇郭嘉,那才是招祸。

    可是,以郭嘉的率性洒脱,如果跟谁在一起,大约也只能是因为倾慕,真心倾慕一个人,却换来负俗之讥,委实冤枉。

    陈群纠结不已,忽然感受到来自同僚的幽冷凝视,他以为是戏志才,但很快发现居然是荀攸。而且,荀攸站的位置不对,似乎是在借袍的遮掩,拉住荀彧,不让他出列。

    印象中,最是温文儒雅的荀彧淡淡地望着他,眼眸中细碎的光渐渐隐去,凝成一片沉沉的墨色。

    紧接着,荀彧微微动了动手指,手中的玉笏陡然坠落,掉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荀攸最终还是没能拦住荀彧。

    在众人的注视中,荀彧俯身拾起玉笏,缓缓出列,优雅地行礼,垂着眼,声音平静如水:彧失仪,请明公责罚。

    如此反常的荀令君!宁可笏板落地,也要打断陈群铺垫良久、即将出口的评判。

    贾诩眯眼:许都的流言早就满天飞了,奉孝都一笑置之,唯独怒怼过一个人,就是对荀令君口出恶言的孔文举(孔融)。而荀令君每次反常,都是为了回护奉孝。不过明公对奉孝的态度,也值得玩味。

    曹操颇感意外,瞅了荀彧良久,才扯出一个笑容,说:无妨,谁还没个疏忽的时候?卿不必在意。

    郭嘉:越描越黑的事,不如沉默。文若肯定已经猜出长文(陈群)要说的事。明明什么都没做,却莫名心虚

    曹操摆手,示意陈群继续廷诉。

    作为荀彧的小迷弟,陈群按捺着心中的震惊,微微迟疑了一下,终究没有说出有佞幸媚上之嫌这样腌臜的指责,而是含糊地来了一句:郭祭酒不治行检,当罚。

    算了,给郭嘉一个教训、给曹操一个警告,也不负西曹掾的职责。

    这种公开的廷诉,曹操不能再装糊涂,假装没听见。郭嘉不喜欢繁文缛节,曹操也一样。所以陈群的长篇大论,他完全不当回事,不过也不应该打击一个积极做事的掾属。

    曹操斟酌了一下字句:长文能够秉持公正,堪为百官表率。然,奉孝非常人,不可以常理拘之。

    郭嘉不是一般人,不能用常理来束缚他。

    陈群受到夸赞,不见丝毫喜悦,面色更沉。曹操这话,相当于公然承认存在双重标准,有些事郭嘉可以做,其他官员不能。

    郭嘉:无力吐槽,象征性的罚俸一年也行呀。这么明显的护短,真的不是故意给我拉仇恨?

    某人偷偷摸摸地瞄一眼荀彧,温雅如玉,看起来很正常的样子。

    贾诩:诩可能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秘密。鬼才和王佐,浪子和国士,啧啧啧。

    身上揣着毒药的何夔何叔龙:曹公,您敢不敢别这么偏袒郭祭酒?能不能考虑考虑别人的感受?

    下一刻,何夔更心塞了。曹操宣布散朝,行至朱雀门外,邀请郭嘉同车:奉孝上来,我有话同你说。

    今天是大公子曹昂行冠礼的日子,文武百官都收到邀请,在朝会之后前去观礼,所以众人同路。

    陈群:奉孝啊奉孝,你的礼仪都学到哪去了?明公的四马豪车,你坐在上边那叫僭越,就算是明公的礼遇,也必须辞让三次才能接受。你一次都没辞让就敢登车!得,下次廷诉的时候,你不治行检的论据又要多出一条。

    马车渐渐远离皇宫,街道两侧,小摊贩的叫卖声渐次传来。不知谁家在烤芝麻胡饼,闻着挺香。

    曹操踌躇:长文对奉孝似乎有些误会。

    郭嘉纵声大笑:无妨,主公不要误会就行。嘉一介山野狂士,可能还会引发第二、第三次廷诉,请主公多多担待。

    曹操:长文太耿直,闹得孤头疼。实在不行,让文若看看有哪些县令出缺,把他调远一点,眼不见心不烦。这是一次试探,曹操想知道:郭嘉会不会恃宠而骄,借机打压陈群?

    郭嘉合上折扇,正色道:长文清流雅望,精通法度,才能不在嘉之下,不宜怠慢名士。

    奉孝不是厌恶长文嘛?曹操纳闷。

    嘉和长文斗嘴,属于私怨。褒奖清正敢谏之臣,广开言路,是国事。若是因为嘉的个人好恶,委屈贤良,岂不是罪过?

    相识越久,就越能感觉到郭嘉潇洒不羁的表象之下,隐藏着游离于世外的淡漠。群雄逐鹿,朝堂纷争,这浪子一概冷眼旁观,仿佛是个局外人。

    作为曹操的长子,曹昂的冠礼格外引人注目。整整准备了二个月,各种物品和陈设皆是精挑细选。又提前三天,去曹氏的祖庙祭祀,请了国子学祭酒郑玄担任正宾,荀彧担任赞冠。

    这是一套极为繁琐的礼仪,荀彧在厢房换上簇新的礼服,去司空府门外,和郑玄一起面朝东方站立。

    主人曹操出门相迎,先和正宾郑玄互拜,再和赞冠荀彧互揖。主客双方一起入府,从大门到正堂,每经过一处门槛、台阶、拐弯等等,主人和正宾、赞者都要互相揖让

    郭嘉都担心郑玄老先生坚持不下来,好在郑玄公虽然气喘吁吁,精神状态还不错。

    第一次加缁布冠,荀彧朗声祝福: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眼前似曾相识的场景,瞬间就让郭嘉陷入回忆中。冷不丁的,肩头微沉,却是戏璕携着酒盏走到他身旁,一手按在他的肩头:奉孝,替我看一看,左首第三列第五个席位,那个人是不是盯着我看?

    郭嘉转身望过去,戏志才说的那个位置,确实有一个气质和相貌都很出众的青年,神色阴郁,额角的青筋隐现,直直地盯着戏志才的背影,眼睛都不眨一下,连酒洒在案上都恍然不觉。

    咳,志才,你把人家怎么了?

    戏璕没有回头,就背对着青年,说:如果真是那位故人,当年我刺过他一剑,算是恩将仇报。多年不见,我也不确定是不是那个人,你去问问他叫什么名字。虽然是误伤,但刺了就是刺了,当年的情分,或许也让那一剑彻底斩断。

    郭嘉随便叫来一个人缘特别好的小吏,暗暗指明方位:这一行第五个席位,那个穿锦衣的公子,尊姓大名?

    小吏:禀郭祭酒,那位公子姓刘名晔,字子扬。是汉室宗亲。

    郭嘉:多谢。

    戏璕狐疑,拉着郭嘉找了一个相对人少的角落,压低声音说:我那位故人,也是汉室宗亲,姓刘名华,当时年少,无字

    俩人暗戳戳地密谈一番,郭嘉回到筵席上,端起酒杯,自来熟一般,坐到刘晔的对面,笑盈盈和他聊天。

    突然有陌生人溜达过来,同席而坐,刘晔浑身都不自在。

    第104章

    不过刘晔的谈吐和举止,仍然体现出良好的修养。

    郭嘉注意到他的手,指腹、虎口等位置都有一层厚茧,不像文士的手,倒像是舞刀弄剑的人。

    这年头讲究君子六艺,文武双全的士族子弟才是主流,但对于不用参与战场厮杀的文官来说,佩剑是贵族、士族身份的象征,以及装饰品,通常只追求好看,并不实用。

    恋耽美

    &[三国同人]三国郭嘉成长日记——这个懒人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